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热点新闻

要吃米找万里,故事从安徽开始

  来源:决策网时间:2015-07-16

  7月15日12点55分,万里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万里(资料图)

  中国政府网的简历显示,万里1916年12月生于山东东平。1936年,万里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北京市副市长、铁道部部长、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等。万里在安徽推动农村改革,是一位“改革闯将”,还被誉为邓小平的“四大金刚”之一。而万里的故事,还要从安徽开始说。

  安徽:要吃米、找万里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在中国人民群众中曾广泛流传着一句话,那就是“要吃米,找万里”。为什么要找万里?因为是他让安徽人民开始能吃饱饭。

  1977年夏,万里被分配到湖北省工作,临行前他去看望邓小平,邓小平这时已经可以自由行动,但尚未公开露面。听万里说要去湖北,他迟疑了一下说:“你不要着急走,再等一两天。”邓小平向当时的中央领导人建议,安徽这个“老大难”要有个得力的干部去。

  于是,1977年6月,万里调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并于1978年1月至1979年12月担任安徽省革委会主任。

  万里喜欢调研和行走,主政安徽之后的第一个月,即行走达“万里”。当时有媒体形容万里,从皖南、皖东到皖北,这一走陆续就是三四个月,从夏日炎炎走到了白雪纷纷。


 

  图为万里在安徽农村考察。

  万里到安徽后,对安徽的穷大吃一惊。他去山区看望农民,可老百姓不出来见他,因为没裤子穿,家里孩子藏在地锅里头取暖,春节农民吃不了饺子。万里说,当年杨白劳还借二斤白面,到集上扯二尺红头绳过个年。于是他马上命令农业部门开仓,给每户农民5斤面过年。

  “万里越看越听越问心情越沉重,越认定非另找出路不可”, 万里农村改革重要助手的吴象称:“正是安徽农村极度贫困的现状,让万里选择了一条铤而走险的路。”

  万里调研,从来都是轻车简从,到哪都是他们两人,把车一停,自己就下去走。公社干部照着稿子念,万里把稿子一夺,不听他们形式主义的那一套,自己到农民家里去看。县长说别让万里同志到处乱跑,让我们带吧。万里说即便到地主家又有什么可怕的,看看他们的生活也好啊。

  三个月调查研究的结果,就是起草了一个后来震惊全国的省委农村工作六条(草案),简称“省委六条”。“六条”强调,农村一切工作要以生产为中心,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允许农民搞正当的家庭副业,产品可以拿到集市上出售,等等。

  很显然,安徽“省委六条”与刚刚下发的“中央49号文件”精神完全背道而驰!安徽“省委六条”,彻底否定了此前“阶级斗争为纲”的发展方向。

  1979年前后,包产到户在全国引起争论,农民暗里悄悄地搞,基层干部暗地支持,怕说包产到户是分田单干。在这种情况下,万里是第一个站出来为包产到户正名的。1980年1月,在一次重要会议上,万里说:“包产到户原则上不同于分田单干,虽然形式上与分田单干相似,而生产资料所有制并没有变,土地所有权仍然是公有的,生产队有权根据情况加以调整。”不久,四川、河南、贵州都普遍推行包产到户。因此,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说:“包产到户,万里第一。”1980年4月2日,邓小平同万里谈话时,充分肯定了安徽的做法。

  中央:改革开放的“高级工程师”

  如果说邓小平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话,那么,万里就是高级工程师之一。

  1980年3月,万里任国家农委主任,全面主持农村改革。万里上任后,首先组织农口各部门大批干部赴各省农村调查,倾听农民意见。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农民和基层干部赞成包产到户。已包产到户的增产明显。

  1983年,邓小平、胡耀邦、万里到十三陵参加植树劳动。1983年,万里时任国务院副总理。

  在摸清全国情况的基础上,万里主持召开农委党组扩大会议,分析形势、统一思想。

  随后,国家农委起草了一系列文件,总结了很多经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将包产到户规范为双层经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广。在邓小平、胡耀邦等同志的大力支持下,万里还主持制订了5个“一号文件”,使中国农村改革有序前进,创造出了举世震惊的奇迹,农业连年丰收。

  万里担任副总理后,仍然主管农业,对全国农村改革把脉定向,对农村工作做出过许多正确的指示。在他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期间,还为全国农村发展制定了许多法规。

  万里还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他说:“不讲民主与法制的社会不是文明的社会,也不会是安定的社会”。他还说:“必须把民主与法制看成是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根本性的问题之一,要下大决心、花大气力,从根本上去解决"。

  1986年7月31日,万里发表《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的讲话。这篇讲话不啻于一声惊雷,振聋发聩,在党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

  在党的十四大后,万里最先提出修改宪法,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改革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载入宪法。中央采纳了万里的建议,在1993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对此作了修改。

  退休后:不问事、不管事、不惹事

  1993年3月31日,万里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岗位上退了下来,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在中央领导人中,万里算是较为长寿的。万里年近90岁时,读书、看报还不戴老花镜;走路很快,不用拐杖,也不用人搀扶;和别人谈话,思维敏捷,一语中的。



 

  熟悉万里的人都知道,老人家这一辈子有两大爱好,一是桥牌,二是网球。他对这两项运动的酷爱,凡是网球桥牌圈子里的人,没有不知道的。

  儿子万伯翱说,父亲的养生秘诀是:三打、两看、一接见,即打桥牌、打网球、打高尔夫球,看文件、看报纸和接见客人。每个双休日,5个儿女再加上他们的孩子,都会聚集到中南海“含和堂”的四合院里,老老少少,欢聚一堂,叙说各自的所见所闻。此时,是万里最快乐的时候。

  万伯翱回忆,父亲不止一次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对我来说,不问事、不管事、不惹事。”因此,万里给自己作了三条具体规定:不参加剪彩、奠基等公务活动;不再担任名誉职务;不写序言不题词。

  1993年9月,第七届全国运动会在北京隆重开幕,大会组委会一如既往地给万里送去了主席台上的票和请柬,但他没有出席。万伯翱说:“后来电视上没有父亲的画面,还引来很多猜测,以为父亲身体不好等等。其实那天,他和一些朋友去北京平谷县农村了。”

  此后不久,《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举行首发式,按说万里应该出席,但他又没有到场。1993年12月26日,首都举行隆重集会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万里也没出席……“这些锦上添花的事,没有父亲也照常进行啊!也省得人家不好排座次。”

  万伯翱介绍,父亲退休后生活很有规律,每天午饭后要睡上一觉,一般两点钟起床去参加体育活动。每周打三四次桥牌,两次网球,偶尔打一次高尔夫球。万里的桥牌水平比较高,牌友也多,老的少的都有。万里说,他退下来之后,什么职务也不干了,唯独桥牌和网球协会名誉会长,他还愿意当。

  万伯翱还记得,2002年春节,他陪父亲最后一次去了广东,有点太阳西下、英雄暮年的意味。万里说他要跟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人民告别一下,之后真的就没再去过广东。

  “整个春节在广东父亲只专程看望了两个人,一个是习仲勋,当时习伯伯已经病得很严重了,过春节他早早穿好了红色的衣服,白色的衬衫,等着父亲,他们激动地拥抱。父亲说他来看他的老伙计了,习仲勋纠正他,什么老伙计,是老战友!两人谈笑甚欢。另外一个就是改革开放的大将任仲夷,他们也是老相识了。”

  这次广东之行,万伯翱印象最深的是在深圳,他和弟妹及当地领导陪万里去莲花山。对着邓小平的高大青铜雕像,白发苍苍的万里手持鲜花在冷风中深深地三鞠躬。“我从未见父亲对什么人这么敬仰和深情怀念。”万伯翱说,在他看来,父亲并不希望自己当什么领袖人物,“他只是个杀出一条血路的实干家。”

0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