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热点新闻

王岐山调研福建,哪位领导会掉下来?

  作者:丁春霞  来源:决策网时间:2015-09-30


 

王岐山福建调研时,在上杭县古田镇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党员和群众代表对修订廉政准则和党纪处分条例的意见建议。

 

  9月24日至26日,王岐山调研福建。据小编梳理发现,福建是王岐山履新后下地方调研的第十一站。此前他分别调研过黑龙江、天津、湖北、山东、安徽、内蒙古、河南、浙江及陕西,其中山东,王岐山先后去过两次。在所有中国大板块区域中,王岐山未到过的只有西南地区。

  那么,王岐山下地方调研的时间、主题有何讲究?此次调研福建,那位领导会掉下来?在福建又放了哪些狠话?

  调研时间、主题有何讲究?

  小编梳理发现,王岐山赴地方调研,每年选择3个省份,每次调研时间为2-3天。据专家分析,王岐山调研的主题均十分重大,针对性强,且每次各有侧重,显然之前经过了反复酝酿。

  王岐山陕西调研时,在榆林市榆阳区金阳社区居民委员会办事大厅与工作人员亲切交谈。

  如在黑龙江和在山东蒙阴指导群教活动时,他着重指出纠“四风”没有终点;在浙江和陕西调研,并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书记、纪委书记座谈会时,他强调,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的制度创新,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

  调研选择的时间节点颇有深意,关注点和要求具有前瞻性,也是“王式调研”的一大特色。如距2013年中秋节前两周,王岐山到天津考察市场、社区,重申“严禁公款送礼”。同年11月下旬,开完十八届三中全会不久的他就到湖北,为贯彻全会精神、筹备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展开调研。

  此外,一些在当时颇具前瞻性的要求,如“探索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全面派驻纪检机构”,“推动纪检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中央巡视和省级巡视要上下联动”,也分别出现在王岐山调研湖北、内蒙古时的讲话中。

  就在湖北调研后1个月,“全面落实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写入了新发布的惩防体系五年规划。如今,这些要求正逐步落实。

  会有领导掉下来吗?

  王岐山每次调研前后所去的省份均有“老虎”出没。

王岐山陕西调研时,在榆林市榆阳区金阳社区居民委员会办事大厅与工作人员亲切交谈。

  2013年7月7日调研黑龙江,指出“四风”已严重威胁党的肌体健康前3天,时任国资委主任的蒋洁敏亦“空降”黑龙江,在中石油副总经理王永春陪同下到大庆油田“视察”。此后不到两个月,王永春、蒋洁敏两“老虎”相继落马。此次调研一年后,2014年11月,黑龙江“首虎”、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隋凤富被查。

  2013年9月6日,王岐山到天津调研,主题就是如何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纠正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10个月后,天津“首虎”落马,天津市政协原副主席、市公安局局长武长顺被查。

  2013年11月22日至23日,王岐山到湖北调研。4天后,湖北省副省长郭有明被查。而在调研前3天,湖北省政协原副主席陈柏槐落马,成为该省首“虎”。

  山东蒙阴县是王岐山的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2014年3月和5月,他两次亲赴指导。在山东临沂某商城,王岐山拎起哑铃试臂力,“一连举了三下”,有媒体解读为“打铁还需自身硬”。2014年12月,山东首个省部级官员落马——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敏被查。

  2014年7月,王岐山赴内蒙古调研。两个月后,9月18日,时任区党委常委、区政府原副主席潘逸阳被查,他是内蒙古落马的第二个省部级官员。此前2013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原常委、区委统战部原部长王素毅,因涉嫌严重违纪被免职。

  此次赴福建,又有谁会落马?让我们拭目以待。

  调研福建放了哪些狠话?

  9月24日至26日,王岐山在福建调研时说,要运用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必须改变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的状况。”


 

  “四种形态”的表述是:“党内关系要正常化,批评和自我批评要经常开展,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要成为大多数;对严重违纪的重处分、作出重大职务调整应当是少数;而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只能是极极少数。”

  这被外界看做是王岐山给新版条例定调。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认为,最关键的是前两种形态,希望能够通过批评、警告的方式挽救一大部分干部,使他们走向正轨。

  在反腐败工作中发现,“的确有一些中间人,可能在某一方是‘好同志’,另一方面又有违纪的行为。人是具有两面性的,正因为这种复杂性,所以希望领导干部能按照‘好同志’的标准做事,同时减少‘阶下囚’的特征,不要做违规违纪违法的行为。”

  庄德水表示:“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属于中间地带,所以现在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挽救一大部分干部,使他们走向正轨。”

  而后两种状态也就是普通人最津津乐道的纪委“周五见”。大老虎、小苍蝇,很多都跟这两种形态有关。

  庄德水表示,这四种形态是我们当前工作的新要求,但并不代表说我们当前反腐败工作有了什么新的转向,或者不去查办大案、要案了。

  而是说,在查办大案、要案的基础上,发现领导干部的腐败行为已经有了新的特点,并且从腐败方式的新特点来看,纯粹的用查办大案要案的方式去解决腐败问题是解决不完的。

  “腐败分子是清除不完的,因为腐败是个历史性和时代性的问题,不可能在短期时间内把所有的打老虎都消灭干净,也不可能把腐败的方式彻底消除。”

  庄德水表示,领导干部发生腐败往往跟侥幸心理有关。前两种形态是改进当前的监督方式,从日常生活抓起,从提醒、诫勉、谈话等新的方式入手,让领导干部能够认识到纪律的作用性,不要存在任何侥幸的心理,从而避免走上腐败的道路。“这是反腐从治标转向治本。”

  来源:新华网、人民网、廉政瞭望、新浪新闻

0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