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热点新闻

第十期决策沙龙:大数据时代智慧出行成功举办

  作者:王运宝  来源:决策网时间:2016-07-18

  7月16日,由决策杂志社、安徽创新发展研究院主办的“决策沙龙—大数据时代智慧出行研讨会”在合肥成功举办,这也是第十期决策沙龙。在此次研讨会上,来自安徽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院,以及滴滴公司、出租车公司代表和法律界人士,围绕“互联网+出租车的融合发展”展开了深度交流和思维激荡。

  互联网+出租车的融合发展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

  在沙龙现场,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网约车的发展已经深刻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也不可避免地对传统出租车运营模式带来影响。在智能出行大环境之下,网约车与出租车必须探索融合发展之路,对于出租车在近期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相信滴滴出行作为网约车的典型代表,应该有义务,有能力,也有决心引领出租车与网约车融合发展道路,共同创造美好未来。


 

  安徽省社科院孔令刚研究院从分享经济的概念演变为切入点,对出租车和网约车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分析。


 

  中国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赵征从乘客与出租车、出租车与网约车,网约车与政府等三对关系的角度,对出租车跟网约车融合发展、政府的管理创新等进行了分析。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公司董事长王吉双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大数据对交通出行的影响角度,分析了未来城市交通的发展。


 

  研讨会上,滴滴出行政府事务部高级总监周亚指出,在让出租车行业共享技术带来的变革的基础上,滴滴也积极助力出租车行业破解发展困局,用更加市场化的方式深化改革,为乘客提供更好的服务,也为出租车司机有尊严的劳动创造更多收入。

  周亚还透露,滴滴正在从流量融合、服务融合和技术融合三个方面进行探索,试图把网约车的制度优势、管理模式以及应用成熟的技术经验,逐步融合到出租车体系中,通过网约车的量入口为符合条件的出租车引流,同时用智能拼车算法进一步提高出租车的运营效率。

  更值得注意的是,滴滴方面还特别强调,将投入1亿元人民币建立出租车与网约车融合发展基金,主要用于对出租车服务转型升级进行资金补贴。


 

  最后,安徽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处处长王尚改对大数据时代的智慧出行做了总结。王尚改认为,出租车与网约车公司都要以开放的胸怀面向未来的发展,网约车具有节约性、便利性、共享性、高端性的特点。网约车作为新产业、新业态,要坚持问题导向,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加安全、更加便捷、更加透明、更加创新的发展。传统出租车行业和新兴的网约车业之间,可以实现共赢发展、和谐发展、融合发展,最重要是实现“四共”,一是平台共建,二是信息共用,三是利益共享,四是理念共创。

  未来持续探索深度融合之路

  研讨会上,安徽马鞍山太白出租车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桂龙表示,出租车行业存在两个矛盾,第一个是行业的管理需求和出租车公司管理能力之间的矛盾,第二个是市民不断增长的出行需求与出租车驾驶员服务水平的矛盾,出租车行业的发展就是要解决这两个矛盾。“如果滴滴公司不来解决,这个矛盾在出租车行业迟早是要爆发的。现在通过滴滴这种大数据加上行业要求,来提升出租车公司以及出租车驾驶员的服务水平,这种融合是契合了大数据智慧融合的主体。”

  在出租车与网约车融合发展中,罗桂龙认为,作为出租车公司融合应该分三个层面,除了对传统出租车公司的融合,还要对出租车驾驶员的进行融合。“未来融合的不仅仅是出租车行业,也是对出租车行业生态圈的融合。”

  同时,作为传统出租车行业的代表,安徽阜阳市安驰小汽车出租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伟认为,出租车企业发展到现在已经遇到天花板。而滴滴出行的发展,给传统出租车企业提供了机遇和发展的空间。“出租车公司的司机可以加入滴滴,因为他们在驾驶技术上拥有优势。而传统出租车公司在出租车行业有技术资源,也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

  据悉,目前滴滴正在与大量出租车公司探索合作的市场化模式,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推进转型,在提升出租车司机的整体服务质量和司机收入的同时,帮助整个出租车行业升级发展。

  网约车运营模式将融入出租车体系
 


 

  数据显示,滴滴目前已拥有3亿注册用户,近1500万注册司机。凭藉大数据驱动的智能匹配调度体系以及领先的规模优势,滴滴出行目前日完成订单已突破1400万,而几乎所有的有出租车服务的中国城市,都可以用滴滴APP一键呼叫出租车。

  在移动出行渗透率高的城市,各类网约车平台的专车、快车、顺风车承接的订单已经接近原有整个出租车市场的订单。

  据悉,从创立第一天起,滴滴就通过大数据智能匹配出租车供需信息,帮助出租车师傅提高效率、降低空驶,增加收入。在让出租车行业共享技术带来变革的同时,也积极助力出租车行业破解发展困局。2015年1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发布的《打车软件经济与社会影响调研报告》显示,有90.3%的被调查出租车司机认为安装滴滴软件降低了空驶率,其中41.2%的司机认为每月空驶率下降10至30%,3.9%的司机认为每月空驶率下降30%以上。此外,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发布的调查数据也显示,截至去年5月31日,有20多万的出租车司机通过滴滴APP每月多获得了超过2000元的收入。

  实际上,在滴滴平台,出租车与网约车的融合早已开始。早在今年4月26日,滴滴出行正式与上海“海博出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首批500辆海博网约车加盟滴滴专车,线下车辆、司机和运营资质由海博负责,而线上订单派接、用户运营、支付等由滴滴出行负责。在外界看来,这一出租车与专车融合发展新模式,正是“互联网+”思维下,传统出租车获得改革突破的一种途径。

0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