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杂志 > 2019年 > 2019年1期 > 路径/实务 > 样本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滁州经验

  作者:张瑞 余芳  编辑:纪海涛  来源:决策杂志时间:2019-03-13

2018年11月16日,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推进会在南京召开,滁州市作典型改革经验发言,获得农业农村部高度评价,并向全国推广。

两年前的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安徽小岗村视察,并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2年多来,滁州市大胆试、锐意闯,持续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完善各项股份权能、激活农村生产要素,破解了长期以来农民群众对村集体资产“看得见、摸不着、管不住、得不到”的问题。

目前,滁州市1095个村2.29万个组全面完成清产核资,其中,已有三分之一的村完成改革,界定村集体成员210万人,发放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证书30万份,100万农民成为集体资产股东,实现了农村集体资产由共同共有到按份共有共享的历史性转变。

“四精”:改革经验“可复制”“便推广”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是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内在要求,是带领亿万农民走上共同富裕道路的基础保障。滁州市围绕改革“全覆盖”、经验“可复制”、群众“可受益”的目标,先行试点,纵深推进,扎实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力争把“试点”做成“示范”。

一是精选样本试点。2015年以来,在推进天长、来安开展国家级整县试点同时,将全市行政村分为三大类,即城中、城郊等集体成员身份类型复杂的村,集体拥有一定规模经营性净资产的村,集体经营性净资产薄弱的村。每个县(市、区)按照村成员身份类型比较复杂、集体拥有一定规模的经营性净资产、村书记主任能力比较强的标准,选择1—2个试点村,开展同步探索,为整市推进积累经验。

二是精心听取民意。充分尊重群众意见,不断激发农户积极参与改革的主体意识。仅2018年,全市村级党组织就组织召开情况通报、征求意见等会议4100多场,参与人数达27万人次。有的村干部介绍,以前村里“会荒”严重,村民代表给钱都不来,现在讨论村集体产权问题,村民参与热情很高,参会人数一次比一次多,支持改革的人也越来越多。

三是精准总结经验。按照边试点、边总结、先入轨、后提升的思路,完善制度设计,先后出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办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在实际操作中,天长市总结提炼“18步工作法”,将改革过程划分为清产核资、资产量化、股权配置等6个阶段,受到了农业农村部充分肯定;来安县统一制定村级资产确权办法,将全县撤并的127所村小学、38处老旧村部及旧卫生室全部确权到村。一些地方还探索了“宜宽不宜紧,标准看民意”的成员界定模式等。

四是精细组织推动。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作为“一把手”工程,各级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挂帅、全程参与、全面把控。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列入2018年全市七大重点督察任务,坚持每月一通报、每季一调度。将改革试点成效纳入县市区年度综合考核体系,增加指标权重,对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奖励;对不作为、慢作为的,严肃问责,确保改革落地见效。

“四定”:改革成果“获认可”“可检验”

在改革推进中,为确保改革成果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滁州市严把“三关”,实现“四定”,制定了四步走的实施方案。

改革“破冰”首要在于确权,第一步是资产核定,抓住产权“牛鼻子”。滁州市全面清查试点村集体土地、山林、水面等资产,严格区分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分类造册,摸清家底。清产核资结果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防止集体资产被平调、侵占、私分,有效保障了集体资产的完整性。

第二步是成员界定。各试点村以走访、座谈、会议决定等方式,确定以现有农业人口为基础,以土地确权的家庭共有人和征地拆迁的补偿登记为参考,对婚进、婚出人员实行自愿申请登记。全程按照发布公告、统计登记、审核公示等程序严格操作,确保界定程序规范、群众认可。

股权确定是第三步。根据清产核资成果,各试点村拟定了仅对经营性资产净额进行量化的方案。同时,综合考虑村级集体资产总量、财政投资所形成的资产占比情况等,给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设置股权。股权管理实行“生不增、死不减,进不增、出不减”的静态模式,以户为单位统一发放股权证书。股权证书作为成员占有集体资产股份、参与管理决策、参加收益分配、享有股份分红的凭证。

在成员界定、量化到人、确权到户的基础上,第四步是职责划定。在试点村成立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由村民选举产生理事会和监事会,负责集体资产运营、管理,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增加成员财产性收益,并赋予合作社成员六项股份权能。村“两委”从集体经济事务中解脱出来,将主要精力集中到夯实党务、落实政务、创新服务上。余庄村主任于怀同说,通过改革,村里成立了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把原来由村委会代管的各类资产交给合作社经营,老百姓放心了、我们也省心了。

“四增”:农民既领“红本子”又鼓“钱袋子”

农村集体资产所有制改革的落脚点是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农民增收,从而确保集体资产不变成“空壳子”,农民不拿 “空本子”。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持续推进中,红利开始显现。

首先,资产实现了增值。为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促进农村资产保值增值,出台《滁州市农村产权交易规程》,按照“1+6+N”模式,搭建1个市级、6个县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和103个乡镇服务站,建成市、县、乡三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2018年,完成农村集体产权交易82宗,成交金额2647万元。

其次,资源赢得了增效。财政设立200万元风险补偿基金,创设“农权贷”金融产品,探索推行农村集体资产股权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捆绑抵押贷款,农户最高可获得手持股权价值的8倍贷款,支持农民发展生产。目前已发放325笔2896万元,真正把农村的“沉睡资源”变成了农民的“流动资本”。

再次,产业得到了增强。鼓励各村通过资产折价入股、承包经营等多种模式,发展乡村旅游、现代农业,打造村级集体经济增长新亮点。统筹整合涉农项目资金,盘活集体资源资产,参股社会经营主体,获得股份分红收益。截至目前,已盘活集体土地资源1.07万亩、资金1385万元、房屋建筑物13.4万平米,机器设备495台套,村集体年增收1594万元;小岗村用小岗品牌等资产作价3000万元入股小岗创发公司,2017年实现收益分红150万元。

最后,农民获得了增收。通过改革,建立起集体资产与成员之间“按股享有、民主管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让群众分享了红利,得到了实惠。截至2018年11月20日,全市已有35个村开展股份分红,累计分红1014万元。特别是小岗村率先分红,人均分红600元,实现了从“40年前分田到户”到“40年后分红到人”的历史性转变。

(作者单位:中共滁州市委办公室、滁州中学)

1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