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智库 > 区域经济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水平有多高?智库报告告诉你

  作者:李晓 王斯敏 等  编辑:纪海涛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时间:2019-04-04
长三角一体化当前成绩如何,面临哪些瓶颈,还需要采取什么样的创新举措?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进入转型提升、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一体化当前成绩如何,面临哪些瓶颈,还需要采取什么样的创新举措?4月2日,光明日报、南京大学联合发布的《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水平研究报告》给出答案。

报告由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编写,构建了包括空间、市场、产业、创新、交通、信息、贸易、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制度10个子系统,50个基础指标在内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并给出具体分析。

一、 看发展现状:

1、 从人均GDP来看,长三角地区省际梯度差异明显;从基尼系数来看,2000年-2018年,长三角地区内部经济规模差距呈缩小趋势;从可达性指数来看,长三角地区可达性空间格局相对比较平衡。

1

长三角地区基尼系数的演变趋势

2222

2018年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的可达性指数

2、 消费品和资本品市场分割指数的演变趋势没有显著差异,均呈现出不断震荡波动但波幅逐渐变小的稳定收敛趋势。

3、 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具有较好的梯度差异性和时序衔接性,有利于产业一体化发展。产业布局各有优势,存在着一定的互补性,但优势产业重合度依然较高。

2017年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相似性系数

3

4、 长三角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R&D经费方面的投入差距不断缩小,在R&D人员全时当量方面的投入差距较大,且有缓慢扩大的趋势。长三角地区创新产出的地区差距不断缩小。

5、 长三角地区网络化的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健全,但地区间铁路交通网密度差异较大,还需要进一步打通省际断头路,不断提升省际通达力。

6、 长三角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应用的内部差异不断缩小,为信息一体化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方向引领。

7、 上海和浙江的省际贸易开放水平更高,苏浙沪省际间贸易强度不够。

4

图 长三角地区省际贸易依存度的演变趋势

8、 教育和医疗卫生的区内差异正缓慢缩小,社会保障的内部差距呈现扩大的趋势。文化基础设施的内部差距较大,但是差距在不断缩小。

5

图 长三角地区公共服务的变异系数

9、 长三角地区工业发达,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是新发展理念下实施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短板。

10、 长三角跨地区协调机制的建设,也面临政策配套、立法和资金等保障机制不完善、利益协调机制不健全等现实挑战。

二、 看制约瓶颈

1、 上海作为“龙头”的扩散效应不够,安徽一体化程度不足。

2、 要素市场一体化发展滞后于商品市场。

3、 尚未充分发挥整体联动效应,优势产业重合度依然较高。

4、 地区间创新人才投入差距扩大,产学研协同创新潜力较大。

5、 地区间铁路交通网密度差异较大,亟待打通省际断头路。

6、 社会领域信息化协同和融合发展水平较差。

7、 省际间贸易强度偏低,地区间对外贸易发展差距较大。

8、 社会保障的内部差距扩大,文化基础设施的内部差距较大。

9、 生态环境相对脆弱。

10、 区域合作不断走向纵深,但依然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等现实挑战。

三、 看八大建议

1、 发挥上海的“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展所长,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空间格局。

2、 转变地方政府职能,构筑区域共同市场,实现产品互相准入、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企业跨区经营。

3、 建立区域开放市场,构筑全面开放新格局,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宽领域全方位开展合作。

4、 合作支持自贸区建设,复制推广改革创新经验。

5、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构建统一竞争规则。

6、 打造区域联动机制,拓宽合作领域,建立长三角地区内部创新、交通、信息及污染防控的联动机制。

7、 发展企业主体在区域间的自我联合、自我协调和自我发展机制。

8、 加强顶层设计,探索更高规格的区域协同决策机制,实现区域合作的紧密联动,保证具体政策落到实处。

42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