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智库 > 领导艺术

践行新发展理念 破解历史性难题

  作者:淮北市委副书记、市长 戴启远  编辑:胡心玥时间:2019-01-16

淮北市因煤而建、缘煤而兴,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建市60年来,累计生产原煤10亿吨,2009年被列为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进入新时代,淮北市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资源枯竭地区转型发展是大文章的重要论述,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探索破解矿竭城衰的金钥匙,城市转型取得明显成效,非煤产业已三分天下有其二,增加值占比达71.7%2018年财政收入增幅全省第一。我市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荣获第十届中华环境奖,并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创业先进城市等称号,获批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智慧城市试点

第一,坚持打基础破解产业接续难题

煤电产业一度占到淮北经济总量的80%以上。随着资源枯竭,市已无新建煤矿可采,同时承受去产能阵痛,累计压减产能880多万吨,在双重挑战下,淮北煤炭产业趋于衰退,对经济的支撑带动作用减弱。为解决产业接续替代问题,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做精资源产业。围绕产业链构建创新链,依托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加快煤炭资源就地转化、精深加工,发展烯烃、芳烃及下游高端碳基新材料,卓泰化工生产的混合芳烃、几内酯等产品技术实力世界领先。发展循环经济,扩大煤矸石、粉煤灰、煤渣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规模,建设煤泥矸石电厂,生产保温砌块、蒸压砖等新型建材。提高煤炭集中高效发电比重,平山电厂二期每度电耗煤仅251克,荣获全球洁净煤领导者奖,树立了世界燃煤发电绿色标杆。二是做优传统产业。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力度,推动煤机产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高端装备制造迈进,拥有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2个。引进海螺水泥,改造提升水泥生产技术。依托农产品优势,重点发展绿色食品,引进完美生物科技、嘉士利食品、思朗饼干等多个知名品牌。加大纺织服装技改力度,提高加工深度和档次,华孚现代纺织产业园、华孚绿尚小镇成为产城融合示范。三是做大新兴产业。围绕三重一创支持政策,大力培育铝基、硅基、碳基新材料,生物科技、大数据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基地,拥有陶铝新材料、金龙电子等多个技术世界领先企业。坚持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两业并举,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商贸物流、健康养老、互联网+新业态等现代服务业,万达城市综合体、隋唐运河古镇、传化物流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淮北。

第二,坚持管长远破解持续发展难题

淮北先有矿,后有城,城区周边有许多矿井,因采煤造成土地沉陷,连片成串,导致城区发展空间受限,只能依山建城。同时沉陷区脏乱差,基础设施损毁严重,生态环境急需修复。为统筹解决城市发展空间受限问题,营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坚持反弹琵琶,化害为利,生态优先,综合治理。一是创新综合治理模式。摸索出深改湖、浅造田、不深不浅种莲藕”“厂、沉修路、半稳半沉种上树种治理模式,对深层沉陷区进行持续挖深,改造湖面;对浅层沉陷区采用挖深垫浅,复垦造地;对不深不浅的沉陷区利用水面和滩涂,发展水产养殖和池藕。在稳沉区建厂、修路,未稳沉区先种树造林改善环境。全市累计治理沉陷地18.9万亩,治理率达53.1%新增耕地10.2万亩,新增建设用地3.2万余亩,新增养殖水面3.4万亩。二是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以大力实施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为契机,扎实做好城市总规修编,在加快老城改造的同时,建设东部新城,拉开城市框架。巧用沉陷区特殊地形,将主城区河湖连通,形成两山环绕、多湖珠连、城在山中、水在城中的独特风貌。城市空间格局单城双城发展、由依山建城拥湖发展跨越,城区面积由80平方公里扩展至113平方公里。

第三,坚持补短板破解资金筹措难题

淮北采煤沉陷区范围广、面积大。目前,全市已累计沉陷地约35.5万亩,并呈逐年增加趋势,治理资金压力巨大。为解决资金难题,多渠道筹措治理资金。一是国家大力支持。积极向上争取采煤沉陷区治理政策,以县区为单位编制采煤沉陷区治理实施方案,濉溪县、杜集区相继成为全国重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试点,实施了一批治理项目。二是预算专项安排。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沉陷区治理,先后治理了南湖、东湖等沉陷区。三是社会多方筹集。成功探索 “PPP筹资金还生态治理模式,吸纳社会资金22亿元,投入中湖治理,恢复土地2.45万亩,其中建设用地8000亩,新增耕地500亩,生态绿地1.6万亩,建成库容达3860万立方。其潜在经济价值约200亿元,投入产出比达1:9,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多赢。

第四,坚持惠民生破解发展难题

为解决失地农民生产生活问题,满足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一是多举措改善居住条件。摸索出一集中二依矿三入镇四进城,失地农民换新房四种村庄搬迁安置模式。依托中心村,通过小村并大村,强村带弱村,把沉陷区村庄向中心村集中;依托煤矿基础设施完善优势,把沉陷区村庄向矿区集中;利用小城镇完善的配套设施,把沉陷区村庄向小城镇集中;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引导失地农民进城购房。已累计搬迁压煤村庄226个,成功解决了近20万失地农民生活问题二是多途径增加就业机会。扎实开展就业创业培训,推动失地农民由体力型逐步向专业技能型转变,增强失地农民就业能力。针对失地农民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失地农民充分就业。

41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