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院 > 课题研究

打造千亿“美丽产业” 助推美好安徽建设

——关于加快我省风景园林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作者:联合课题组  编辑:胡心玥  来源:安徽创新发展研究院时间:2019-04-09

风景园林产业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一环。改革开放40年来,我省的风景园林产业实现了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由传统业态向新型业态转型升级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的重要力量。但长期以来,我省风景园林行业存在着产业界定不清晰、产业归属不到位、产业政策不明确、产业经济不够重视等难题,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亟待突破。最近,受安徽省风景园林行业协会委托,决策杂志社(安徽创新发展研究院)组成联合课题组,第一次对我省风景园林产业进行专题调查研究,并形成研究报告,供参阅。

一、发展成效及趋势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实施,我省风景园林产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呈现出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新型业态加速培育、转型步伐明显加快的良好态势,一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一)产业实现快速增长。风景园林产业是由苗木花卉种植、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园林规划设计与养护服务等所组成的业态总称,全产业链涵盖了一、二、三产业。

近年来,我省风景园林产业依托资源禀赋、历史文化、品牌效应等优势,进入快速发展期,在全国风景园林行业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截至2017年,我省从事风景园林产业的企事业单位达1000余家,从业人员10万余人(全国从业的企事业单位16000余家,从业人员超300万人)。2017年,我省风景园林产业的产值达到554亿元,占全国比重5.8%;在中部地区处于上游水平,高于江西省(455.2亿元)和湖北省(431.9亿元)。

通过对近几年产业上下游不同行业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全国及我省相关产业的发展明显提速。2011-2017年,全国风景园林产业产值由5346亿元增加到9640亿元,年均增长10.3%,其中第一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3.6%,增长最快。我省6年间风景园林产业产值由286亿元增加到554亿元,年均增长11.6%,比全国高了1.3个百分点,增长最快的也是第一产业,年均增长18.3%(见表1)。

表1  全国及安徽省风景园林产业产值及增长率情况表


全国

安徽

2011

2017

年均增长率
(%)

2011

2017

年均增长率
(%)

第一产业产值

(亿元)


花草盆景

722

1556

13.7

41

108

17.5

绿化苗木

650

1400

13.6

54

153

19.0

合计

1372

2956

13.6

95

261

18.3

第二产业产值

(亿元)


公共空间园林工程

1650

2350

6.1

68

83

3.4

私有空间景观工程

900

1600

10.1

52

102

11.9

生态修复工程

260

450

9.6

28

35

3.8

环境治理工程

350

550

7.8

10

15

7

合计

3160

4950

7.8

158

235

6.8

第三产业产值

(亿元)


公共空间养护

456

1036

14.7

15

21

5.8

私有空间养护

200

450

14.5

10

25

16.5

园林设计与咨询

158

248

7.8

8

12

7

合计

814

1734

13.4

33

58

9.9

总计

5346

9640

10.3

286

554

11.6

(二)集聚程度不断提高。随着风景园林市场竞争加剧,发达地区和龙头企业凭借资本、品牌优势,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2017年,在全国风景园林企业中,浙江、广东、江苏、北京、福建和河南六省的原有园林壹级企业数量合计占全国总数的近60%,呈现明显的集中趋势;而从安徽来看,合肥、芜湖的园林原有壹级企业数量则占全省总数的40%。

从中国风景园林行业历年评选的 50 强企业营业收入数据可以看出,全国50强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市场占有率实现高速增长。2010-2017年,全国50强企业营业收入从154亿增长至1172亿,年均增长33.6%;市场占有率从4.53%猛增至13.73%,我国风景园林行业集中度明显提高(见图1)。

 

图1  全国园林企业前50强营业收入及市场占有率

在我省风景园林行业中,龙头企业同样贡献突出。2017年,安徽省风景园林50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69亿元,净利润5.26亿元,纳税3.2亿元,全省50强企业的营业收入占全省行业总产值13.18%。在全国2017年度城市园林绿化企业50强中,安徽省占据3个名额,数量在各省中排名并列第5。目前,安徽省上市(挂牌)风景园林企业有6家,在全国上市(挂牌)园林企业数量中地区排名并列第13位。2017年,华艺园林以6.68亿元的营业收入和6586万元的净利润进入全国上市(挂牌)园林企业(共117家)年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榜的 TOP25,是安徽省风景园林企业中的龙头老大(表2)。


表2  安徽省六家上市(挂牌)园林企业经营情况表

企业名称

营业收入(万元)

利润(万元)

2017年

2016年

2017年

2016年

华艺园林

合肥

66775

55037

6586

4842

林海园林

马鞍山

23230

7237

515

423

新宇生态

合肥

14086

17684

1077

452

东景园林

合肥

8218

6273

901

351

新安古建

合肥

4292

3950

38

96

广艺园林

合肥

3375

3221

35

62

合计


119976

93402

9152

6226

(三)转型升级日益加快。在新技术革命和消费升级的推动下,风景园林产业呈现出生态化、智慧化和健康化等特征,从绿化、净化向香化、彩化、美化、艺术化发展。而乡村振兴、环境治理、生态修复、文化旅游等国家战略和产业方向的渐次叠加,则使风景园林产业边界弱化,逐渐走向保护全球生态圈的全产业链发展。同时,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理念和新技术的逐渐渗透,市场对产业内部的多元化和精准化提出更高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产业链的延伸,渗入互联网思维的新业态已显示较强竞争力。

部分风景园林领先企业已经在开展转型升级的多维度战略变革。如东方园林率先进入资本市场,在传统风景园林市场的基础上,全面布局环境、生态、文旅、康旅、设计、环保等领域;广东岭南园林在进军文化旅游、生态环保行业的同时,跨界引入AR虚拟现实,不断开辟新的发展道路;深圳铁汉生态紧紧抓住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机遇与市场需求,不断创新,向生态环保、全域旅游以及生态电商和生命健康等领域进军;安徽华艺园林借力“园林绿化养护+互联网”思维,打造全国首家园林绿化行业养护服务O2O综合性交易平台,致力于为大量建设好的公共空间园林及私有空间园林服务,颠覆传统设计、施工及养护模式,满足客户各种个性化定制服务。

(四)发展前景非常广阔。风景园林产业是拥有广阔经济空间的朝阳产业,也是释放巨大社会效益的民生产业。伴随着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的双重发力,风景园林这一“美丽产业”迎来了行业发展的机会窗口。

首先,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大力推进,风景园林产业依托其天然的绿色环保属性,产业的应用范围也会向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领域延伸,特别是伴随着“文明城市”“园林城市”“绿色生态城市”等相关创建工作的开展,地方政府对城市绿化和园林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风景园林产业的市场容量和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其次,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将持续扩大对风景园林产业市场需求,为风景园林产业的业务空间从城市拓展到乡村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市场空间的拓展必将激活新的产业增长点。

此外,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风景园林产业在市政园林市场、地产景观市场、家庭庭院美化市场乃至休闲度假市场都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量,更高层次的功能需求将成为风景园林产业持续发展的推动力。研究预测,从2018到2022年,我省的风景园林产业的规模每年都会跨越百亿元级台阶;到2022年,我省风景园林产业的总产值将接近千亿元规模。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我省风景园林产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国内发达地区及产业发展要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面临着不少制约和短板,必须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

(一)政策支持不足。长期以来,风景园林产业存在着产业界定不清晰、产业归属不明确、产业政策供给不足等难题。相较于东部发达地区,我省对风景园林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已出台的相关政策缺乏针对性,大多数都不是针对风景园林产业,只涵盖了风景园林产业的部分,没有覆盖整个产业。同时,该产业一直存在多头管理的弊端,导致归属管理不清,引导和监管缺位。如目前,省林业局主管的国土造林绿化和国家公园具有第一产业相关政策,而省住建厅负责的城镇乡村园林绿化工程是第二产业特征,至今没有出台产业发展规划,更缺少对该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及融合发展的引导与支持。究其原因,主要是该产业链涵盖一二三产业,难以界定谁来管理,而且全社会对该产业的发展尚缺乏系统性、时代性认知,不少人还停留在早期简单的绿化种树层面,没有认识到风景园林产业背后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潜力。

(二)发展差距较大。在省际坐标系中观察,安徽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产业差距明显,与中部省份相比,则略微领先,但优势不明显。2017年,我省风景园林产业的产值为554亿元,与东部地区的江苏、浙江相比差距较大,江苏、浙江省的产值分别达到921亿元和642亿元。截至2017年,全国风景园林行业通过IPO在主板上市(不包含并购重组)的企业有17家,几乎都集中在发达地区,我省没有一家风景园林企业在主板上市。应当说,安徽省的风景园林产业发展还处于中等发展水平。究其原因,主要是我省风景园林产业相对于东部地区起步较晚,错过了产业发展最初的黄金时期,加之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程度较高,产业发展理念领先,产业集中度高、从业人员待遇较好,高素质人才较多,创意设计等高端产业附加值高,极大地促进了这些地区风景园林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产业结构失衡。从风景园林产业的整个链条来看,我省在产业上游的苗木花卉种植上所占比重最高,2017年达到产值总量的47.1%,比全国高16.4个百分点;而处于下游附加值高的园林设计与养护服务等第三产业产值占比最低,仅为10.5%,比全国低7.5个百分点,而浙江为43%,江苏为27.7%。可见,我省该产业的产值比例处于头重脚轻的极不协调状态,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由于风景园林产业的设计能力较弱,与文化、休闲旅游的融合较少,后端的服务能力不足,产业链条也大都是苗木生产-施工-养护,大多数企业只停留在该产业的中低端市场,产品附加值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创新能力,企业面临发展瓶颈,很难升级至高端市场,高附加值的市场多被外省大型园林企业占领。

(四)企业规模偏小。目前,我省从事风景园林产业的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企业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带动力弱,呈现出“大产业、小企业”的格局,难以适应生产规模化、品种专业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的发展要求。2017年,北京东方园林主营业务收入高达152.4亿元,净利润21.8亿元;广东岭南园林主营业务收入47.8亿元,净利润5.1亿元;而我省实力最强的华艺园林主营业务收入只有6.68亿元,净利润只有6586万元。究其原因,主要是行业准入门槛不高,标准化体系不健全,产业发展规划不到位,政策扶持力度不大,普遍缺乏新业态、新产品和新模式,加之省外优质企业进入本地市场,抢占了一定的市场份额,特别是行业资质审批的取消,进一步加剧了竞争的无序,阻碍了本土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五)专业人才短缺。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支撑。近年来,随着风景园林产业快速发展,对园林景观企业的设计开发能力、综合管理水平等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据调研,我省大多数风景园林企业的员工以专科学历为主,本科占有比较小的比例,硕士及其以上极度缺乏,员工学历比例极不均衡。2017年,北京东方园林拥有硕士及以上人员达367 人,本科达1752人;广东岭南园林分别为200人、1828人;而我省实力最强的华艺园林只分别为15人、171人。究其原因,主要是行业发展所需高素质人才匮乏,导致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使得企业陷入产业中低端环节激烈竞争的泥潭中,进而对高端人才吸引力不足,大量优秀人才外流,成为风景园林产业高质量发展亟待突破的瓶颈。

三、若干对策建议

大力推进我省风景园林产业的健康发展,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使之成为我省又一“千亿产业”集群,离不开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精准施策、共同发力。为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实施园林“大花园”战略。风景园林产业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产业,是具有生命的绿色基础设施,也是生态产品和文化艺术产品。目前,我省正在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徽样板,建议参照浙江的经验做法,制定实施安徽省园林“大花园”战略,部署我省的大生态格局,将其作为生态强省战略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可充分发挥风景园林产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与生态修复、规划设计与创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规划一批大花园建设的重点项目,分步实施,结合“文明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绿色生态城市”“绿化模范城市”和国家生态湿地公园等创建工作,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按照全域景区化、产业绿色化、生活品质化的要求,广泛开展“人人是园丁、处处成花园”行动,将安徽打造成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美丽中国的示范区。

(二)打造集聚平台,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发展方向明确、主导产业突出、产业结构优化、企业大小配套、链条相对完整、集聚效应明显的特色产业集聚区,是解决我省风景园林行业“大产业、小企业”问题的必由之路。建议按照产业建园区、园区变景区,一二三产业互动融合的理念,以“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为支撑,建设国家级风景园林产业(示范)园区;以省会合肥为中心,在皖中、皖南、皖东、皖西、皖北各打造一个省级风景园林产业(示范)园区,建设一批特色小镇,以风景园林特色创新产业为本,提供更多特色创新产品和服务供给,促进产业发展资源要素聚合,带动区域内相关产业集聚发展。园区可以“政府主导+市场化运营”的模式,采取“产、学、研、创”一体化经营思路,整合国内外知名的风景园林全产业链企业,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平台,形成安徽风景园林产业发展的区域品牌和全新引擎,推进我省风景园林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迈上发展新台阶。

(三)理顺归属关系,强化统筹管理职能。风景园林产业是美好生活、美丽事业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该产业存在着归属不到位和监管缺位的问题。为保障风景园林产业健康发展,建议借鉴浙江三级管理的模式,归口一个部门主管。省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整个区域内风景园林产业的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政策制定和行业监管,市级行政主管部门是辖区内园林绿化的主管部门,对辖区内风景园林绿化工作实施集中规划、管理与建设,县(市、区)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具体落实绿化建设和管理工作。同时,科学制定管理机构的工作职能和责任分工,以保证产业监管与相关法律法规得到有效落实。

(四)出台相关政策,加大产业扶持力度。风景园林产业具有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建议尽快出台安徽省风景园林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的具体目标和路径,并在投资政策、财税金融政策、人才政策、科技研发、农业保险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和产业扶持。在税收融资上,对风景园林企业给予信贷和税收优惠,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风景园林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给予一定的贷款利息优惠,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鼓励支持风景园林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联合、入股等方式做大做强。引导具有实力和潜力的龙头企业上市融资,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对在主板、创业板、新三板上市(挂牌)企业,出台相应的政策给予支持。支持风景园林产业科技创新、业态和模式创新,对科技研发和设计创意、园林大数据等高端业态,出台有针对性的支持政策。在农业保险方面,由于风景园林产业受环境、气候因素影响较大,建议在农业保险的险种方面有所调整,提高该产业生产经营过程的保险覆盖面。同时,建立灾害补偿机制,保障风景园林企业权益。

(五)创新监管方式,加强行业规范化建设。风景园林产业正值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存在标准化程度较低的问题。建议加快风景园林产品标准化、精品化进程,特别是行业资质取消后,要通过考核颁发园林绿化专项证书、完善设计施工质量监督体系等方式,规范企业竞争,培育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风景园林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常遇到反复备案、招投标巨额保证金、外地经营设立分公司壁垒等问题。建议由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建立风景园林企业诚信记录系统,共享企业信用记录,各地管理机构和业主可在该管理系统中查询企业情况,企业在省内各地备案时可持该系统出具的证明进行异地经营活动,建立省内异地经营低成本高效率管理机制。

(六)发挥协会作用,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行业协会是促进产业发展、实施行业自律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安徽省风景园林行业协会在弘扬风景园林先进文化、美化和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发展风景园林经济、促进风景园林事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建议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加强对风景园林行业协会的工作指导,鼓励协会建立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规范制度,组建风景园林产业联盟,积极开展行业发展方面的重大课题研究,向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发展规划建议和重点行业市场供求分析等报告。组织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提高跨区域合作能力,培育扶持一批公信力强的龙头企业,以点带面,形成产业集群。积极开展精准扶贫活动,通过美好乡村、特色小镇等一系列文化旅游产业扶贫建设,助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同时,重视引进产业链中的重要产品和技术环节及对应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聚集协同发展,形成良性的行业生态圈和行业竞争优势,弘扬徽商精神、引领徽派园林文化艺术走向全国、迈向世界。

(七)传承本土文化,做强徽派园林品牌。徽派园林作为中国园林文化艺术的一颗明珠,拥有安徽本土文化根基,其在文化艺术精髓上的传承应得到认可和保护。产业发展要与新时代同频共振,坚持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并举,用“工匠精神”“徽州三雕”把产品做到极致,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市场和用户多层次与个性化需求。建议相关主管部门在风景园林产业的发展中设立专业领域奖项及专项支持措施保护徽派技艺,用以鼓励新时代徽派园林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再现。


课题负责人:张延明  张道刚  胡优华

课题组成员:吴于勤  张云彬  刘鹏凌  汪名旵  王嘉楠  汪兴毅  洪长瑾  巩胜霞



1264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