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杂志 > 2019年 > 2019年6期 > 路径/实务 > 样本

大别山红色文化品牌如何打造

  作者:洪涛 孙升  编辑:纪海涛  来源:决策杂志时间:2019-06-26
如何让这一脉红色文化活起来,打造安徽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品牌,已成为当务之急。

安徽大别山革命老区,这片10余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革命史迹,尽管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却没有形成独特且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品牌。如何让这一脉红色文化活起来,打造安徽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品牌,已成为当务之急。

品牌影响力弱的根源

安徽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史迹呈现出五个显著特点:一,数量众多,位居全国前列。据统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各类史迹有2898处,其中国保单位15处、省保单位69处。二,类型丰富,各类史迹的物质见证包括了古建筑、历史人物故居、烈士陵园、战役史迹、宣传石刻等不同种类。三,时间跨度延续不断。党的创建和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各个历史时期都有革命史迹。四,空间分布广泛。包括了六安、安庆两市全域及淮南市、铜陵市部分区域在内共计19个县(市、区),其中以金寨、岳西等地最为集中,留下了丰厚的革命文物遗存。五,历史价值高。如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立夏节起义旧址(大王庙)、鄂豫皖省委会议旧址等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

由于大别山革命老区内的革命史迹分布广泛,散落于各处,相互关联性、紧密性不够。目前尚未完成大别山区革命史迹的整体保护规划工作,因此,在以往的保护利用活动中,并未将革命史迹遗迹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统筹规划、合理整合,也没有与安徽大别山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秀美的自然风光及社会发展建设结合起来。文物保护、旅游休憩、红色文化宣传、革命精神传承以及社会发展之间缺乏紧密结合,难以形成独特的有影响力的品牌。

同时,在史迹保护、利用等方面缺乏精细管理。首先是标识简介错误,部分区域将大别山区的革命历史建筑也描述为徽派建筑,出现了明显的常识错误,进而造成对革命文物价值与内涵理解的重大偏差。其次,由于目前对革命文物与建筑的修复还处于防损缺漏的阶段,没有对其进行较为精细的保护,导致部分字迹已经模糊不清;还有部分雕塑在经受了长期的日晒雨淋后,石像表面已锈迹斑斑、色彩黯淡无光。这与目前政府更关注宏观保护,大部分资金投入于文物实体的保护加固与维修上,而对于文物保护科学化工作关注不够有关。

在红色文化的现场展示中,各类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展览设备、设施的运用不足,缺乏声、光、电、色一体化的展示体验方式。目前,各处革命史迹多以静态图片展示和大量文字说明为主,既单调又乏味,更缺乏触动人心的革命感染力,革命史迹、革命文物、革命故事等红色题材无法被人们实时体验。其中,关键在于对革命史迹在新形势下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深度、广度以及技术开发不够。

另外,目前绝大部分革命史迹缺少专门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护与讲解。以解说员为例,聘用的主要是文秘职员,专业技能不强,层次不高。从管理人员来看,基本上也是非专业人士。由于得不到专业人才的支持,限制了红色旅游发展,制约了红色文化品牌打造。

让红色文化活起来

打造安徽大别山红色文化品牌,需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加强保护、宣传、开发和利用。

革命史迹、文物及文化是一个有机整体,国家层面已经在编制革命史迹保护、开发和利用的专项规划,并纳入打造大别山革命老区的规划当中。在省、市、县、乡多级政府也应发挥主体责任,由上级政府部门统筹宣传、发改、财政、住建、国土、民政、旅游、党史、文物等相关部门职责,共同推进具体工作的实施。一方面,从经费、人员、政策等方面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引进;另一方面,进一步挖掘大别山区革命历史文化资源、传承优良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增强历史文化厚重感。

统筹协调和实施大别山地区革命文物区域性保护利用,夯实工作基础,使文化、文物、党史、民政、旅游等部门能够共享各自已有的革命史迹、遗迹档案资料的,结合史迹遗迹保存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建立安徽省大别山革命史迹、遗迹数据库。编制重点革命史迹遗迹及革命旧址群保护利用规划,提升利用水平。同时,进一步开展大别山革命文物的征集工作,为革命文物的展示利用打好基础。策划一批主题突出、导向鲜明、内涵丰富的陈列展览精品,使大别山区革命活动相关印记做到有址可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推进,采取数字化形式保护、传播及利用革命遗产已经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革命宣传工作领域的新趋势。因此,要加强安徽省大别山区革命资源得到数字化保护与利用工作。切实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将大别山区各类革命文物资源进行采集、整理、归类,并对相关的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及三维数据信息进行记录、编辑、整理和再现,转化为数字化的文档、图片、动漫、音视频等加以保存,建立安徽省大别山革命文物数据库。“融通多媒体资源”,使人们能够突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体验和感受大别山革命资源的丰富内涵。“让革命文物活起来”,增强革命史迹展示的生动性、参与性和体验性。

(作者单位:安徽建筑大学)

0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