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杂志 > 2019年 > 2019年7期 > 路径/实务 > 区域

武汉光谷“第二总部现象” 是如何炼成的

  作者:黄 波  编辑:纪海涛  来源:决策网时间:2019-08-05
思维开放、定位精准、措施得当,是光谷在短短数年内快速集聚和发展“互联网+第二总部”生态的制胜关键。

4月26日,小米武汉总部项目封顶仪式在武汉光谷举行,从小米签署“第二总部”落户武汉的协议到项目正式封顶完成,仅用了153天。“小米速度”背后,是小米与武汉光谷犹如神来之笔的战略合作,不仅因为雷军的一抹乡愁,更出于大企业对武汉光谷“互联网+第二总部”品牌的高度认可和信赖。

除了小米,一大批知名互联网企业正纷至沓来。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几家知名企业在武汉设立第二总部,甚至把总部迁至或选定武汉。

截至5月底,共有80家互联网相关企业在武汉设立第二总部或总部。其中,总部企业有5家;上市公司有21家、独角兽有17家。

尽管缺乏政策、学术层面的准确解释,但第二总部这一概念,已成为光谷、武汉乃至湖北招商引资时出现频次较高的字眼之一。

那么,武汉“第二总部现象”究竟是如何出现的?武汉市招引互联网企业有什么独家秘笈?

头部企业纷至沓来

思维开放、定位精准、措施得当,可谓光谷在短短数年内快速集聚和发展“互联网+第二总部”生态的制胜关键。2016年,一篇名为《出了雷军周鸿祎,为何湖北消失在中国互联网版图》的文章,点醒了武汉的政府官员,也激发了武汉占据互联网发展浪潮中重要席位的决心。

“第二总部”概念由光谷“互联网+”办公室在2017年率先提出,希望能吸引互联网企业落地武汉,并打造品牌产生集聚效应。当时,光谷“互联网+”办公室为第二总部划定了3个条件:一是性质上必须是独立法人,子公司可以,分公司不行;二是要承担总部职能,比如研发中心、运营中心、区域总部等;三是公司在武汉的规模,仅次于或高于总部。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武汉的“互联网+”产业日渐风生水起,“互联网+第二总部”的品牌俨然成为武汉在全国互联网产业版图中最为响亮的名片。

据不完全统计,光谷已聚集了小米、科大讯飞、奇虎360、小红书、摩拜单车、滴滴、字节跳动等60多家知名互联网企业的“第二总部”,均为从外地迁入光谷设立大型研发、运营中心或新总部。目前,武汉光谷已形成涵盖基础服务(大数据、云计算、系统平台、网络安全)、产业互联网(光电子、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消费互联网(网络文学、网络直播、动漫的泛娱乐产业和电子商务产业等)的新经济互联网+产业格局。

与此同时,光谷第二总部的外延效应也逐步显现,带动当地互联网产业全面蓬勃发展。光谷“互联网+”非上市企业2018年共完成融资116笔,融资总额超过100亿元。截至目前,光谷“互联网+”企业数量已超过2100家,互联网从业人员逾10万人。

统计数据显示,第二总部或总部落地武汉的企业,互联网教育行业有18家,数量在18个行业里排名第一。他们涉及的细分领域——从启蒙教育到学习辅导,从英语培训到编程教育,甚至是职业培训等应有尽有,使得武汉成为互联网教育高地。

排在互联网教育后的是人工智能、智能硬件和芯片软件。从产业链上下游来看,它们相互关联,且均属于科技型企业,合计有19家企业在武汉设立第二总部或总部。这19家企业中,多数是头部企业。人工智能有科大讯飞、旷视科技、依图科技等,智能硬件有华为、小米、TCL等,芯片软件有金山软件、神州数码、天源迪科等。头部企业加入进来,能让聚集效应更加明显,产生更多效益。

天时地利人和

武汉发展“互联网+”产业之时,恰逢我国互联网发展迎来第二波浪潮。首先,以小米为代表的第二波高成长互联网企业产生全国布局的新需求。互联网兴起之初,BAT首先抓住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产业的爆发式成长机遇,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新高地。而今伴随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无人驾驶等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兴起,以小米、去哪儿等为代表的第二波互联网企业高速成长和壮大,纷纷开启在全国的下沉布局,同样具备高成长性的二线城市则顺势成为首选之地。

其次,北京上海主动谋求减量发展,催生出大企业向外转移功能型业务的需求。随着北京上海进入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京沪的企业纷纷开始在其他城市寻求发展新地理空间,把研发、后台服务等功能向外转移,衍生出第二总部。与此同时,人才由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的外延效益日渐扩大,人才资源优势更为明显的二线城市成为京沪企业向外输出总部功能的重点考虑对象。

最后,互联网产业创新浪潮由北上深等一线城市向武汉、南京等二线城市辐射。大量风险投资机构、大企业在二三线城市寻求新业务发展空间。近年来,互联网、电子商务、企业服务、交通出行等领域的头部企业纷纷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布局。

除了精准把握行业趋势这一“天时”,武汉还充分发挥了“地利”和“人和”因素。

武汉在互联网发展的新机遇面前,充分发挥四大区位优势,着力解决互联网产业发展过程中已出现的与传统产业融合困难、人才稀缺、运营成本高昂等痛点,支撑新兴互联网企业布局第二总部,在武汉建设其新业务创新总部、研发总部或孵化总部。

其一,武汉在校大学生数量在全国具备领先优势。截至2018年12月,武汉在校大学生数量高达94.77万人,在全国排名第二。

其二,武汉占据中部地区高铁枢纽位置。武汉处于中国高铁经济带的“原点”,从武汉出发至中国主要经济圈都只需5小时左右,位置优势让其更容易承接企业向外转移的功能性总部。

其三,武汉具备发展互联网的产业基础。武汉在教育、信息安全、光电通讯和文化创意产业等多个产业具有优势,目前武汉已吸引大量互联网+教育领域的企业第二总部入驻,正成为中国在线教育的第一高地,而在互联网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上更诞生了斗鱼直播、盛天网络等优质头部企业。

其四,武汉具备营商成本优势。综合看来,在营商成本大幅低于一线城市的二线城市阵营里,武汉仍具备一定的成本优势。截至2018年底,对比国内主要的二线城市,武汉在平均房价上显著低于南京,与合肥基本持平;在职工年平均工资方面,武汉要低于南京和长沙,与西安、合肥、郑州基本一致。

多措并举,树立第二总部品牌效应

2015年,武汉光谷海选年轻干部组建全国首个“互联网+办公室”的新闻引起全国关注。光谷的初衷,是想让年轻人服务年轻人。当时,为更好地对接思维活跃的年轻企业家们,武汉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举办了前所未有的选拔赛,对内部年轻人进行了海选,最终从130多名报名者中选拔出3名工作人员,组成"互联网+办公室"的核心团队,并涌现出成功招引武汉第二总部做出积极贡献的光谷互联网“黄金猎手”——李猷。

同时,光谷坚持以人为核心,激发互联网企业核心动力。武汉最初的互联网人才主要集中在基层和中低端领域。面对这一窘境,东湖高新区管委会投入大量资金,接连开展了“楚才回家”、“百万校友资智回汉”等创新人才招引工程。同时,积极拜访在外成功有为的武汉高管人才,成功吸引逾70万武汉人才回家,促进人才、互联网企业乃至互联网产业的聚集,孵化出更多的互联网“基因”,形成武汉高素质人才“净流入”与企业第二总部之间的良性闭环。

在招商引资工作上,武汉的创新做法也值得各地借鉴。首先,发挥头部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名人效应,四两拨千斤。2017年6月底,武汉市政府主抓雷军、顺为资本等,将小米第二总部合作项目落户光谷,这是武汉引进的首家“总部级”一线互联网公司,一举奠定了武汉在互联网行业的大佬地位。与此同时,光谷邀请创新工场CEO李开复、真格基金合伙人王强等人来武汉考察,进一步借助“名人效应”为武汉汇聚风投资本。

其次,发挥武汉产业基础优势,精准招商。借助武汉在教育、文娱产业上的先发优势,光谷通过精准招商,积极推进互联网与传统教育、文娱产业的深度融合。光谷通过精准定位和以商招商,吸引尚德机构将总部从北京迁往武汉,吸引51talk进入武汉并建立了除上海之外最大的运营中心,又相继招引了猿辅导、考虫、火花思维、小站教育、精锐教育等企业,借助武汉的高校红利迎来了在线教育产业的大爆发。围绕斗鱼这一超级头部玩家,光谷又相继招引了从在线直播、在线游戏、网红学院到酒店餐饮等配套服务等领域的企业,逐步建立互联网+文娱的产业生态圈。

最后,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提供企业成长空间。武汉市政府充分尊重契约精神,制定出符合互联网企业客观成长规律和满足企业培育需求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及制度。一方面,推出诸多务实且有利于第二总部企业人才吸引和留存的补贴政策,从高端互联网人才、高校毕业生到实习生都给予了不同力度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当地政府尊重第二总部企业自身发展意愿,推荐企业自选租地,不刻意规划园区,让光谷园区自发形成产业粘性,创造更公平、市场化的竞争环境。

光谷“互联网+第二总部”名片,在政企精诚合作和口碑效应下,已经越来越“靓丽”。光谷通过先后在北京、上海、深圳、美国硅谷、英国伦敦等海内外创新高地举办活动,逐步树立光谷“互联网+第二总部”品牌形象及影响力。有关数据显示,2017年“百万校友资智回汉”活动共计5000名校友参加,签约294个项目,签约资金13014亿元,推动武汉市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41.3%,让“互联网+第二总部”成为武汉继“光谷”之后的又一响亮的新名片。

(作者单位:长城战略咨询)

0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