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杂志 > 2019年 > 2019年7期 > 产业/商界 > 产经

去非洲种地: 农业大省如何走出去

  作者:常 伟  编辑:纪海涛  来源:决策网时间:2019-08-05
截至2018年9月,已有7家安徽企业抱团在津巴布韦从事玉米、大豆、小麦、烟叶等作物种植,共建成8个农场,经营面积达1万多公顷。

6月27日,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在长沙开幕,53个非洲国家参会,中非合作迎来新一轮热潮。对安徽来说,农业是皖非合作的重要领域,安徽农业走出去面临重要机遇。

非洲幅员辽阔,水热条件较好,农业用地资源丰富,但因技术落后和基础设施匮乏,农业已成为其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农业大国,过去40年里在农业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安徽作为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改革开放后农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并且涌现出一批有实力的农业企业。因此,安徽非洲农业合作不仅有助于安徽农业实现国际化发展,对于非洲国家同样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

机遇

中非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近年来,中非在经济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深度合作。2018年,中国与非洲国家进出口总额约为2039.81亿美元,其中对非洲出口约1047亿美元,自非洲进口约992.81亿美元。

非洲农业资源丰富,与安徽存在较强的互补性。非洲农地资源十分丰富,生产成本较低,皖非农业优势互补,全方位推进农业合作具有较好的前景。津巴布韦国土面积39.2万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达30万平方公里,且土地租金较低。津巴布韦西马绍兰省土地租金每公顷40美元,远低于国内,且肥力较好。

因技术落后,非洲存在大量待开发的土地,粮食不能自给。而安徽农业技术,特别是粮食生产技术较成熟,适合非洲发展需要。此外,非洲茶叶、烟草、芝麻等农产品生产也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与安徽存在较大合作空间。

同时,非洲国家能享受到一些独特优惠政策。非洲是世界经济最不发达区域,全球60个最不发达国家中有31个位于非洲。为促进非洲发展,联合国以及欧美等发达国家针对非洲出台了包括农产品免检、免税等优惠政策。有的甚至与发达国家签署了自由贸易区协议,如能妥善运用这些政策,将会为安徽农业企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近年来安徽非洲农业合作势头良好,成效明显。2010年以来,安徽积极开展与津巴布韦的农业合作,成立皖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截至2018年7月,从2011年的首期两个农场1800公顷,发展到10个农场1.2万公顷,成为津巴布韦境内最大的农业生产企业,年产粮食近两万吨。

截至2018年9月,已有7家安徽企业抱团在津从事玉米、大豆、小麦、烟叶等作物种植,共建成8个农场,经营面积达1万多公顷,为津巴布韦经济发展和粮食安全做出了应有贡献。

2018年4月,津巴布韦总统姆南加古瓦访华期间,对皖津公司表示赞赏,并表示要对安徽农垦集团下一步在津巴布韦的项目开发和业务拓展表示给予更大更多支持。安徽燕庄油脂有限责任公司在埃塞俄比亚、乌干达投资芝麻加工产业,不仅为国内市场提供了高品质芝麻油,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挑战

非洲虽然农地资源丰富,但生产条件与安徽存在较大差异。如津巴布韦、肯尼亚和南非耕地资源丰富,但地处热带,土壤多属土层相对较薄的红壤。

津巴布韦土层厚度仅为40厘米,且石块较多,国内普遍使用的全悬挂式铧式犁尽管翻耕质量较高,但在这种土壤结构下易损坏,且维修困难。而西方国家的农机公司生产的圆盘犁尽管可以较好适应非洲土壤,但价格昂贵。

同时,非洲基础设施较差。非洲国家农业基础设施不足,农田排管设施、农村电力、农村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对抗灾和农业发展带来较大制约。马达加斯加近35年来共发生了47起较大规模的洪水、干旱和热带风暴等多种自然灾害。近年来,马达加斯加东部及西南部沿海地区,每年遭受3-4次不同规模热带飓风的侵袭。

因农业配套基础设施的落后,水库、排灌系统数量严重不足,整个农业系统抵御灾害能力极低。2013年2月哈鲁纳台风及随后的洪水横扫马西南部,导致部分县市农业减产50%-75%。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津巴布韦中部及西部地区遭受了40年来的最少降雨,干旱少雨造成的农作物歉收将使津巴布韦至少500万人面临粮食短缺。前往非洲投资农业必须考虑基础设施因素。

另外,非洲市场狭小带来的经营性风险问题。非洲国家大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在非洲投资农业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当地市场狭小问题。

以马达加斯加和塞拉利昂两国为例,2017年人均GDP分别为 449.72美元和449.53美元。安徽农业企业前往马达加斯加、塞拉利昂投资从事水稻种植,获得丰收,且品质较好,但由于当地居民收入较低而缺乏相应购买力,返销国内又遇到农产品贸易配额问题,致使相关企业进退两难。

还有制度和外汇管制所带来的风险问题。非洲国家大多金融体系脆弱,在非洲投资农业必须考虑外汇管制问题。安徽省内农业企业赴非投资,当需要得到母公司资金支持时却无法追加投资,所获利润也无法通过官方渠道顺利回流国内,不得不通过地下钱庄和影子银行转帐,不仅成本较高,而且风险很大。

此外,制度和文化差异引发的相关冲突,也成为皖企赴非投资农业不应忽略的因素。

对策

就产品结构而言,安徽在非洲农业企业大多生产玉米、小麦、烟草等作物,玉米、小麦对于所在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而烟草经济效益较高,回报十分可观。但当前而言,可考虑种植大豆。

一方面,大豆生长期较短,机械化技术较为成熟,非洲国家农地资源极为丰富,大豆种植可以改善所在国土壤肥力。其二,我国大豆需求旺盛,市场前景广阔。2018年中国进口大豆8806.6万吨,进口额为381.65亿美元,其中从美国进口大豆1664万吨。如能在津巴布韦、肯尼亚等国生产1500万吨非转基因大豆,不仅可以增强我国在贸易摩擦中的话语权,也必将有助于改善相关国家国际收支状况,从而进一步密切相关国家与安徽的经贸合作关系。

进一步开发适合非洲农业生产的农资和农业技术装备。特别是开发适合非洲土壤的圆盘犁等相关农具,已成为推进皖非农业合作的当务之急。津巴布韦特别希望从中国获得农产品烘干设备。

鉴于津巴布韦、肯尼亚土壤酸度较高,开发适合田间使用的农用石灰,也是亟待解决的另一个技术性问题。就南非而言,随着土地制度改革的推进,预计将有大量黑人获得土地,开发适合南非使用的小型农机具设备将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从制度上而言,积极探寻有利于互利共赢的商业模式与传统援助模式相结合,使东道国政府和居民受益,使前往非洲投资的企业获利,对于皖非农业合作更为重要。一些印度裔居民开办的企业,在非洲由于可得到金融支持而发展较快。但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农业时,却无法求助于我国金融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安徽金融部门基于中非合作框架,前往非洲开展相关金融业务,为中非农业合作做出贡献。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的不断落实,安徽企业在中非农业合作的各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安徽对非洲社会、经济、政治、法律、农业等相关各方面的研究仍然不能较好满足省内政府部门、企业等各方面的需求。因此,安徽应依托现有科研院所,成立针对非洲的专门研究机构,进一步整合力量,针对非洲农业发展开展研究,为安徽农业走向非洲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心)

0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