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商界

王军:医药界“义乌市场”缔造者

  作者:本刊记者 夏自钊  编辑:纪海涛  来源:决策网时间:2019-11-08
“医药流通看太和,太和医药看华源。”造就这一奇迹的是安徽华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军。

QQ图片20190930095434.jpg

地处皖北的安徽省太和县是一座素不产药的内陆县域,却左右着全国普通药品的价格。尽管区位不占优势,却有着“买全国卖全国”的医药大流通基地,以及亚洲最大的药品仓库,太和堪称医药界的“义乌市场”。

造就这一奇迹的是安徽华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军。“医药流通看太和,太和医药看华源。”医药流通界流传的这句话足见华源对太和县,乃至国内医药流通领域的巨大影响力。

在王军的掌舵下,华源医药如今已是全国医药商业的“晴雨表”。2018年,华源医药的销售额达到340亿元,上缴税金超8亿元,位居中国医药商业企业第十位、安徽医药商业第一位,阜阳市百强企业第一位。

而就在上世纪90年代初,华源医药的前身太和县医药公司由于受个体户和假药市场冲击,加上自身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一度濒临破产倒闭。临危受命的王军短短三年内就扭亏为盈,并带领公司不断发展壮大。

“不是我成就了今天的华源,而是华源的成长成就了我。”回顾掌舵华源28年的跌宕岁月,王军表示,华源医药的兴盛之路,同时也记录了太和县乃至整个中国医药流通行业,由乱到治的艰难蜕变。

于危难之际涅槃重生

“以前干两年不如现在干一天。”忆及华源28年间翻天覆地的变化,王军不禁心生感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适逢改革开放不久,国家统配价和市场价同时并存,在国内先后涌现出多个药品交易市场。其中,太和县形成了一个庞大无比又错综复杂的贩药群体,俗称十万医药大军,太和逐渐成为皖北最大的普药产品输入和输出地。

华源医药的前身——太和县医药公司正是在这样的地区及行业环境中日渐繁荣起来。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其业务遭遇了个体户的强烈冲击。太和药商大军遍布全国,散兵游勇的作战方式从一开始就决定了他们比“正规军”出身的太和县医药公司更灵活,低廉的药品价格也慢慢地侵蚀着原本属于医药公司的市场空间。太和县医药公司的业务遭受了巨大的压力,渐渐没落成了必然。雪上加霜的是,太和县医药公司还陷入货款无法收回、三角债愈滚愈大的危机中。

太和县委县政府将这块烫手山芋扔给了王军。1991年,时任太和县燃料公司总经理的王军接任太和县医药局局长、医药公司经理的职务。当时,石油专业毕业的他对医药几乎一无所知。太和县医药公司还能走多远?包括王军自己在内,所有人都心存疑虑。

900多人的公司,内部关系错综复杂,最困难的时候连工资都发不出去;1700多万元的库存药品中有40%已经过期,剩下的急需处理;太和县委明确表示允许太和县医药公司亏损三年,但呆账和死账必须都由公司承担,不予剥离……要处理的问题一个比一个难。他回忆,那段时间他经历了从未有过的压力,经常夜里忍不住放声大哭但第二天起来照常去上班。

对内进行人事调整,对外积极打开市场并加紧催款力度解决三角债等问题……王军的雷霆手段很快起到了效果,也让他在上任之初承诺的“一年止亏,两年上台阶,三年振雄风”战略经营目标得以实现。

至1994年,公司扭亏为盈,并创利税67万元。太和县医药公司也随之更名为太和县医药总公司,原来下设的西药经营部、中药经营部等随即成为总公司旗下的西药公司、药材公司、新特药公司、医药工业公司、药品经营公司。王军还独创性地将公司业务部门划分为若干独立的核算单位,公司层面负责统一调货,统一分配,这也成了如今安徽华源能够组建5个分公司的基础架构模型。

“我们曾经在市场经济中迷路了,但是拨开迷雾后,还是要同心协力地干,把工作当事业干,有公心大家自然会凝心聚力。”回忆起那短短三年的拼搏,他如是总结。

由“乱”到“治”,驶上快车道

眼看着形势一片大好的企业即将驶入发展快车道,但国务院一纸“紧急通知”却将王军准备享受企业丰收的喜悦之情彻底撕碎。

1994年下半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的53号文件,称:“一些地方执行不力,造成地方制售假劣药品的种类之多,规模之大空前;一些地方和部门为片面追求利益,竞相办厂,办市场,购销中行贿,索贿,回扣等风盛行。”

一纸通知折射的是彼时中国大型医药市场的乱象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随后,广东、河北等十几家大型医药市场陆续被关闭。太和医药总公司虽然在这次整治中留存下来,但是加强医药管理经营迫在眉睫。

最终,王军试图兵行险招——整合个体资源,实行柜台式经营。经过整顿,必须持有药品经营许可证才可以开展经营活动,太和医药局只拿到了18个许可证,而当时太和县的个体商户有200多家,这些没有“上岗证”的个体户成了太和县医药公司“招安”的对象。柜台式经营为太和县医药总公司注入了新活力,销售额快速增长。1996年销售达到2.4亿元,在县级医药公司中遥遥领先。

就在华源改革之路走得如火如荼之际,突如其来的全国性整顿和巡查如同当头一棒,打得太和县医药总公司几乎奄奄一息,甚至在此后长达6年的时间内愈演愈烈。

“当时很多和太和齐名的医药市场整顿的整顿,取缔的取缔,全国的眼睛都盯着太和,都盯着处理结果呢。” 王军回忆说,尽管当时太和已经着手清理了市场上的种种违法行为和商户,但调查组明确指出:太和县医药总公司的柜台式经营不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属于非法集贸市场,必须取缔。

随后,在安徽省政府相关部门的争取下,调查组深入太和县医药总公司的柜台式经营场地进行细致检查。当时并未明确表态太和县医药总公司具体存在哪些问题,只表示柜台式经营不合理,“有些问题回去后研究再决定吧”。

这个处理结果总算让王军松了一口气,虽然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明察暗访不断,但是1996年10月底,公司终于盼来了安徽省医药局转发的国家局文件意见:“根据调查情况,我局认为安徽太和县医药总公司及其五个分公司不同于非法的个体承包经营和变相的药品集贸市场,不属于关闭取缔范围……但其经营模式,不建议各地学习和效仿。”

其他地区的一些市场自然不服,一时间各种告状的信函和上访涌向了国家局。太和县医药总公司又一次成为众矢之的。1996年至2002年间,国家有关部门各种明察暗访达26次之多,整顿最严重时期,太和县医药总公司曾停业达数月之久。

“为了应对各方检查,我们每天都在整改,大家都铆着劲。”对于那些处理结果和意见,王军表现出了强势的一面,“当时取缔我们的文件都下来了,我就提了三点意见,第一太和不是集贸市场,是公司经营行为;第二我们会严格按照上级指示积极整改;第三如果要取缔太和县医药市场,我们保留申诉权。”

面对改制压力,2002年3月,太和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和五个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资产重组,建立了统购分销的安徽仁济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资产一体化,解决了挂靠经营等问题。时隔一年,安徽仁济医药最终选择中国华源集团为合作伙伴,双方合作组建了安徽华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并在当年顺利通过GSP认证。由“乱”到“治”的华源医药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动荡岁月之后,终于走上快速发展的正轨。

剑指千亿健康产业集团

2018年4月8日,华源医药与京东物流在太和华源物流园签署了医药云仓合作协议,双方将针对医药流通领域开展合作。众所周知,京东的物流体系在国内堪称一流,而选择与华源医药合作,可见华源在医药物流领域的实力。

“华源医药精心打造的物流、会展等几大平台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我们最大的贡献在于拉动地方经济,而拉动经济的源头也是源于几大平台。”王军如是认为。

除了核心的医药商业平台外,在平台思维的驱动下,安徽华源打造了包括会展、物流平台、电商平台等在内的多个平台,进一步完善了其在医药流通领域的产业链闭环。其中,会展正是声名远播的华药会。自2008年起至今,华源医药已在太和县连续举办了11届华药会。每届大会均有2000多个厂家布展,展区人流量均在10万人次以上。

同时,华源医药重点打造的物流平台也令其迅速成长为中国最大的药品集散地之一。十年来,华源先后投入13亿元,在太和县建设了占地700余亩的华源医药物流园,整合100多家物流企业、拥有2000多台货运车辆,一个以药品运输为主、立足苏鲁豫皖、网络覆盖全国的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应运而生。

尽管工业板块实力还相对弱小,但经过多年的经营,安徽华源的工业平台大格局已初步成型,以4家制药企业为主体成立的华源制药板块,力推原料采购、销售、研发资源共享,未来还将通过并购进一步强化工业板块实力。

为了继续壮大华源医药,王军从2016年开始积极探索医药流通以外的商业模式。当前,大健康产业迎来新机遇。作为全国医药流通领域的先行者,王军没有理由缺席这一轮的产业风口。

在医药流通领域浸淫多年,王军发现,就医难问题近年来日趋严重,特别是一些县、市,由于公立医院受限于体制、机制和人才、资金等因素制约,医疗环境一直无法改善,有的县级医院甚至因病人稀少而难以维系。王军发现,参与公立医院改制,可以破局大健康产业的创新之路。

2016年10月24日,对于华源医药而言,是个特别的日子。历经15个月紧张建设,总投资上亿元、单体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的六安市金寨县中医医院医疗综合大楼正式投入使用。这栋综合楼共23层,集标准病房、标准手术室、重症监护室、血液净化中心、多功能会议室、远程会议中心、地下大型停车场等为一体,设施先进,是金寨县医疗单体规模最大的建筑。这座大楼由华源医药控股金寨县中医医院投资兴建,已经成为华源“参与公立医院改制,发展医养结合大健康产业”的一个缩影。

与此同时,王军在安徽临泉县、颍上县等先后落下战略棋子,在抢占国家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这一轮机遇过程中,华源医药成功走在前列,目前已与全国近20家医疗机构达成股权合作意向。“为健康产业开启新的全国化布局,抢占全国健康产业高端价值链。”王军如是表示。

眼下,随着医药商业、大健康产业两大商业版图的日渐形成,安徽华源医药内部一条以物流、保健品、电子商务、中药材、医药会展等多个平台联动发展的医药产业链也浮出水面。而对年销售额超300亿元的安徽华源医药,王军有更多的期待,“未来,安徽华源将打造成立足太和、网络和分支覆盖全国的‘千亿健康产业集团’。”

6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