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智库 > 市县动态

宿松聚焦生态宜居助推乡村振兴

  编辑:纪海涛时间:2019-06-05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我县坚持把农村危房、旧房、旱厕整治作为重要抓手,围绕青山绿水环绕,村道干净整洁,民房整齐有序,污水有效管控,垃圾分类管理等目标,着力提升乡村“颜值”,加速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步伐。

一、整体现状

我县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导向,以危房改造、改厕、拆危拆旧以及“三大革命”为主攻方向,整体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目前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片已覆盖全县22个乡镇209个行政村,今年,农村危房改造年度计划任务5340户,已竣工5461户,竣工率102.3%;农村改厕年度计划任务24000户,已竣工25727户,竣工率107.2%;农村拆危拆旧年度计划任务32474户,已完成33106户,完成率101.9%,同时拆除附属房11430处、早厕15715处,共拆除面积203.78万平方米。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农村生态环境和宜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二、经验做法

(一)加强领导,压实责任。宿松县脱贫攻坚和争创省级文明县两大中心工作,几乎是同步开始,“三大革命”和“三线三边”治理也几乎同步推进,我县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较早谋划,同步跟进。今年年初,县委、县政府及时将该项工作列为重要议及日程,并决定全面开展“改危治居”专项活动。活动确定集中半年时间,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危房改造、农村垃圾污水改厕三位一体整治、农村脏乱差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为主攻方向,彻底告别旧模样,绘就新蓝图。同时成立以县委书记为政委、以县长为指挥长的专项行动指挥部,制定出台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实行每半月一调度。各乡镇及县直相关单位“一把手”负总责,各村组社区成立以书记为组长的工作专班。按照问题清单和整治责任清单,标明“路线图”,划定“时间表”,一律实施“挂图作战”。指挥部下设多个督查组,以明察暗访方式巡回督查,现场摄像、清单交办、曝光整改并通报全县。专门制定考核验收标准和办法,工作质效纳入脱贫攻坚工作考核范围,并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全县上下思想认识高度统一,真抓实干蔚然成风,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拥护和积极参与。

(二)科学规划,精准部署。按照菜单式对接和清单式实施总体工作思路,分类施策,整体推进。农村危房改造,一方面全面完成省下达任务,并按政策标准落实资金保障。另一方面,严格按照一户一宅的政策,实现对全县所有农村危房应改尽改,并对所有附属危旧杂物间、弃用旱厕栏房、残垣断墙采取改造或拆除措施。凡属政策规定的四类重点对象,优先安排整改,其余的统一按政策标准进行补助。既要做到一宅不漏,也要防止政策“空转”。其次实现中心村污水分级处理,彻底清理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实现农村旱厕应改尽改,提前完成全县农村农厕改造三年目标任务。此外,彻底清理并科学处理建筑垃圾以及固体工业废弃物,全覆盖清理收集转运农村生活垃圾至县填埋厂填埋,布点回收废农膜、农药瓶(包装袋)等难降解及有毒有害物品,创新做好农业生产废弃物如秸秆的回收及资源化利用。尤其是要做好沿江、环湖、顺河各类垃圾的及时清理。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确保2017年10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39个省市县中心村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并顺利通过验收。2018年27个省市县中心村建设和全县1206个自然村,确保10月底前全面完成环境整治任务。

(三)广泛动员,共治共享。宿松县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活动,自2018年5月正式启动以来,各乡镇各单位闻风而动,迅速召开村组干部、党员团员、村民代表、机关员工、企业代表、公益组织代表代表以及各方面的爱心人士和志愿者再动员大会,传达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县动员大会精神,工作人员入户入宅,帮扶干部进村进组,“河长”、“林长”各司其职,乡贤、能人献计献策,农户居民筹资筹劳,形成了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和群众行动紧密结合的喜人势态。涌现出许多自食其力,自力更生,互帮互助,和衷共济和无私奉献的好人好事。通过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不仅大大提升了集镇形象,改善了村庄面貌,而且鼓舞了人心,凝聚了民心,幸福了百姓之心,彰显了党和政府一切为了人民幸福的初心。

三、突出问题

(一)村庄布局散落,乡镇规划设计落后。全县绝大多数村屯均处于分散居住状态,缺乏集中统一规划,宅基地占地面积分散、浪费严重,新村公共配套设施不完善和旧村规划不合理的现象并存,闲置土地没有得到及时复垦,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也影响了整体村庄的视觉效果。

(二)配套设施滞后,城乡“二元”差距明显。全县乡镇规划建设方面专业型人才匮乏。城镇公共供水管网主要集中在乡镇所在地及周边村庄,辐射范围十分有限,公共供水普及率不高,水质普遍偏低;电力设施保障不足,维修回复周期较长,难以满足居民生活需求。农村文化、体育、娱乐、休闲等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乡风文化得不到长足发展。

(三)垃圾堆放随意,房前屋后缺乏长效整治。当前我县的农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落后、技术水平不高、覆盖率偏低的问题亟待解决,房前屋后环境仍然杂乱无章,村民生活陋习较多,生活垃圾污水随意排放的问题仍然普遍,卫生保洁长效机制有待完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露天堆放情况虽然得到有效遏制,但问题仍然较多。

(四)村民出行不便,村内巷道有待提升。在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以来,全县农村村内巷道硬化率持续提升,但道路质量参差不齐,管养维护滞后。公共交通发展不够深入,偏远乡村居民出行不便,特别是一到节假期间,原本不宽的农村道路因车辆骤增,加上农村各种运输车辆“多拉快跑”,道路损坏现象十分严重,群众出行安全形势令人担忧。

四、几点建议

(一)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全面提升农村垃圾污水处理水平。继续在推进清洁乡村常态化、全覆盖上下功夫,加快推进“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建设活动。大力实施农村改厕,因地制宜、因村而异地建设公厕。全面完成18个乡镇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项目,生活垃圾严格落实村收集、乡镇转运、集中处理模式。坚持集中整治与长效机制并举,建立完善村规民约,加强乡村保洁员队伍建设,建立“财政补助为主、群众集资为辅、鼓励社会参与”的乡村保洁保障制度。

(二)大力实施“绿色村庄”创建活动,努力促进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突出绿色环境、绿色建筑、绿色生产、绿色生活指标要求,着力抓好村庄绿化、村容整治、清洁生产、绿色养殖等主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结合省、市级中心村建设工作任务,打造一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精品村庄,把乡村建设、生态保护以及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加快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规划,重点打造柳坪竹海、洲头葡萄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大力培育农家乐、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生态观光和民俗文化等乡村特色旅游,努力把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促进产业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三)着力抓好“供水一体”和“四好道路”,切实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继续抓好沟渠清淤连通工程建设等工作。坚持量力而行、尽力尽为,重点抓好农村饮水提质增效规划前期工作,逐步推进城乡供水联网联通和规模连片集中供水。大力推进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建设,逐步改善农村饮水安全和群众出行条件。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全面解决农村居民用电问题。统筹加快农村广播电视、网络宽带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面貌较快改观

(四)稳步推进乡土特色示范村建设,综合整治提升乡村风貌。更加注重乡村发展规律,从村庄规划、民居建筑、环境营造等方面,深入挖掘农村生活内涵、传统技艺和文化传承,注重乡土味道。一是村庄规划要符合农情。继续开展村镇规划集中行动,结合传统特色建设、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对废弃无用和影响村容村貌的建筑物动员拆除,对清理出来的空地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或集中建设村民活动室、活动场地或绿化美化。对有保存价值的旧房进行改造、加固修缮。加大传统村落、历史民居和文化名村的保护力度。深入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二是环境营造要彰显农村风情。更多采用乡土化、生态化、本土化的办法,整治村组道路、院墙、院落、绿廊等环境因素。采用“微田园、微菜园、微果园”等方式改造房前屋后和零散空闲地,公路沿线、河流沿线、城乡结合部等区域为重点,抓好乡村风貌改造示范工作,使全县乡村总体风貌得到提升,地方特色更加鲜明,乡土韵味更加浓郁,真正让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五)稳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坚持县级财政向农村倾斜、公共服务向农村辐射、优势资源向农村输送、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稳步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大力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全面铺开新农合市级统筹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不断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为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创造更好条件。完善村级服务站特别是网络平台。大力推进平安乡村建设,立足“六户三偏”的实际情况,建立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打通平安建设“末梢”。

22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