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智库 > 市县动态

凝心聚力打造乡村振兴的“巢湖样板”

  作者:左迅锋  编辑:纪海涛  来源:巢湖市政府办时间:2019-06-06

近年来,巢湖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坚持把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任务,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布局安排,大力塑特色、创优势,积极攻难点、出亮点,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巢湖样板”。

一、坚持产业为基,培育蓬勃的经济业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速产业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一是拓展传统产业面。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带动,围绕绿色、品牌建设,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到31万亩,获评中国好粮油示范县(市)、省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示范县(市)。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到160家、878家、1425家。水产跨越工程连续七年全省第一,成功创建农业部首批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市)。

二是打造特色产业端。依托临湖的区位优势、良好的产业基础,做好“特”字文章,按照“一镇一品”“一村一特”发展思路,结合镇村实际和发展需求科学规划布局特色产业,形成中垾番茄、坝镇茶叶、烔炀草莓、黄麓葡萄、庙岗中草药、环湖苗木园艺等差异化发展的生态农业板块。

三是延伸现代产业链。坚持“一产基础,接二连三”,拓展产业形态,持续放射新的经济增长点。依托中粮粮油、光明槐祥、富煌三珍等龙头企业,外引内育,招大引强,着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构建龙头带动、多点支撑的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产值年均增长10%以上。依托全域旅游,探索“农业+旅游”模式,“番茄节”“美食节”“桃花节”等节庆活动和尖山湖逸趣园、半岛花溪、中国厵村等田园综合体持续引爆乡村旅游,2018年全市休闲农业综合营业收入5.4亿元。紧抓农村电商全覆盖机遇,发挥“三瓜公社”、安德利电商产业园示范效应,带动农户运用“互联网+三农”经营模式,农产品网络年销售额达亿元。

二、坚持生态为纲,打造优美的居住形态。按照生态绿色的山水名城城市定位,以系统化思维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让乡村成为“诗意栖居地”。

一是做优空间布局。在加快提升现有村居基础上,统筹考虑产业布局、文化底蕴、风土人情、资源禀赋等因素,围绕“三美”目标,高质量、大视野编制《市域乡村建设规划》《中心村布点规划》《中心村建设规划》,做到全市“一盘棋”、规划“一张图”,打造布局合理、重点明晰、协同发展的城乡空间形态。

二是建美特色乡村。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依托山形水势,突出“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因地制宜做好“依山傍水、迎山亲水、显山露水”文章,将环巢湖景点“串珠成链”,实现山、水、林、田、湖、草、园融合,成功打造“水乡风情·柔美陈泗湾”“乡村城市·幸福芦塘”“诗画万年庄·幸福万年长”等美丽乡村精品村,汪桥村获评“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

三是擦亮环境底色。坚持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乡村振兴全过程,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打造村净、水清、景美的乡村环境。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按照三次分类收集、四层分类处理、五定保障落实的“三四五”原则,实现环卫市场化率、自然村覆盖率、陈年垃圾清理率、清扫保洁率、垃圾收运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6个100%,获评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市)。污水治理按照治理须截污、雨污须分流、改水须改厕、日常须管理、监管须规范“五须”要求,根据地域特点科学选择治污模式,实现13个乡镇、92个中心村污水处理全覆盖,获评全国农村生活污水全面治理示范县(市)。厕所革命按照“六统、三化、三分”模式,做到与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同步实施。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构筑幸福的生活质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让群众生活更安心、更放心、更舒心。

一是办好为民实事。全力补齐农村交通、水利、电力、信息、物流等公共基础设施短板,改善乡村生产生活条件,至2O18年底,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和长江供水工程相继实施。完成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乡镇公交覆盖率100%,农村地区居民畅享绿色幸福出行。优化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农村“在线课堂”、农村小学校车运营实现全覆盖。探索与市级优质医疗资源组建紧密型医联体,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好看病、看好病”。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站实现全覆盖。

二是焕发文明乡风。以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市)为契机,围绕“三个美起来”目标,打造市、镇、村三级乡贤馆,广泛开展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致富典型评选,依托“三将军”故居设立“红色教育实践点”,引领道德风尚,全市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比例50%以上。重视挖掘、传承和发扬本土文化,积极传承巢湖民歌、纸笺、树雕画等文化精品,为乡村振兴提供价值引领。

三是创新社会治理。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实现一村一警、农村社区网格、综治中心、综合服务中心、乡镇民政所和村级民政专干“五个全覆盖”,入列首批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位居合肥市前列。

四是坚持保障为先,展现合为的奋发姿态。把乡村振兴作为“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各方资源,汇聚各方力量,提供坚强保障。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健全乡村振兴领导机制,认真执行市领导包联乡镇制度,定期听取工作进展情况,确保乡村振兴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利用区域化党建联盟、脱贫攻坚、结对帮扶等平台,通过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等方式,夯实基层组织力量。开展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提升,充分激发其战斗堡垒作用。加大监督执纪向基层延伸力度,推进乡村振兴督查考核结果与干部任用、实绩考核、评先评优相挂钩。

二是强化人才保障。实施乡村党政人才队伍“789”工程,建成以“70后”为主体、“80后”为中坚力量、“90后”配备全覆盖的乡镇领导班子。实施农村带头人提升行动,按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毕业生、优秀退役士兵、致富能手和乡贤人士各占三分之一的标准选优培强村干部。结合乡村振兴发展需求,制作急需紧缺专业目录,依托巢湖学院、合肥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资源,定向培养一批乡村专业技术人才。

三是强化投入保障。建立政府财政投入、农民自筹、社会参与、帮扶共建“四位一体”投入机制,多渠道、多角度解决“筹资”难题。有效整合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农村畅通工程、农田水利建设、乡村绿化等涉农资金,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提高资金利用绩效。

1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