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智库 > 创新样本

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这座城市给出了解题思路

  作者:胡磊 黄慧  编辑:纪海涛  来源:决策网时间:2019-12-27
养老服务工作的实践,也生动地彰显了这座城市的民生温度。

640 (2).webp.jpg

1999年春节,一首《常回家看看》唤起国人对孝老爱亲传统美德的集体共鸣。很多人并不知道,就在这一年,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首次超过10%,正式进入国际通行标准下的老龄化阶段。

时间来到二十年后的今天,当我们耳边响起《当你老了》这首歌时,渐行渐快的老龄化进程已经让多数中国人有了切身之感。

随着“421”结构家庭日渐成为中国社会主流,每一次社会抚养比数据更新都会激起我们心中的一丝担忧。不久前热播的《都挺好》,更是引发了舆论对高龄失能老人赡养问题的广泛讨论。

老龄化进程加速后,养老服务业发展却未能及时跟上,在三四线城市,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养老服务事业深化改革提上日程。

2016年,国家财政部、民政部共同下发文件,开展第一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铜陵成为全国26个试点城市之一。以改革试点为契机,铜陵市养老服务工作全面加速,建立起多层次城乡养老服务体系。试点城市年度考核,铜陵作为全国5个考核结果优秀的试点地区之一获得通报表彰。

随后的两年多里,铜陵多点发力,入列安徽省医养结合示范市和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候选城市,多项改革典型案例获国家部委推荐。

让老年人老有所养,铜陵究竟有着怎样的解题思路?

从 “供给侧”入手

地处铜陵市城中心的阳光社区是一座典型的老龄化城市社区,基础设施大多兴建于上个世纪,年轻人跟随着城市化脚步搬进了规划更好的高层住宅,留下的大多是退休后的老人。除了日常生活起居,每天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逛一逛已成为老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阳光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位于一处僻静的二层小楼,这里原本是社区居委会的办公地点,居委会搬迁到别处后,腾出来的房子被改造成适合老年人活动的场地。除了休闲娱乐功能,养老服务中心还提供了老年食堂、洗浴理发、中医理疗等便民服务。

如今,养老问题已超越一般家庭伦理范畴,被赋予了更多经济学和社会学内涵。

随着社会运行效率不断提升,年轻一代越来越多从家庭角色中抽身,成为“社会人”和“工作人”,“养儿防老”的传统价值观念渐成历史,不与子女同住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代际养老关系弱化后留下的养老服务供给空白,也成为政府和社会组织开展居家和社会养老工作的发力方向。

铜陵很早就开始关注老龄化问题,但养老服务供给始终存在来源渠道杂乱,服务标准不一等问题,使得政府监管存在很大难度。为了提升养老服务供给水平,铜陵市将社区便民服务与居家养老结合,推进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建立统一的行业服务标准,纳入政府监督管理。

目前,铜陵全市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已达63%,计划2020年覆盖全部城市社区。在农村地区,也正以乡镇驻地社区先行试点,逐步延伸到各村。

今年4月,铜陵市制定《铜陵市居家养老服务促进条例》,随后获安徽省人大批准成为地方性法规,其中明确新建小区每百户配建不少于30平米养老服务设施,从规划的源头保证养老服务供应场所建设。

除了线下服务,铜陵市养老服务供给也延伸到线上平台。早在“十二五”期间,铜陵就将打造智慧城市列入地方发展规划,智慧养老也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推进。

2014年,铜陵市上线12349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依托平台服务热线,为全市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家政服务、医疗健康等上门服务,将服务送到“最后一米”也解决了很多空巢老人、失能老人行动不便的困难。

值得一提的是,养老服务供给的多元化,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生活上的便利,也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阳光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长倪娜对此深有感触。性格爽朗的她,总能耐心地听完老人们唠叨的家长里短,尽管工作时间不长,却已经深深融入到这片社群。

“有个老太太总过来说家里这有问题那有问题,过去一看什么也没有,其实就是希望能过去陪陪她。”倪娜有些哭笑不得却又万分理解。

在她看来,除了生活上的照料,老人们更加缺乏的是情感上的陪伴,在这一点上,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者们做了很好的补位,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也成了老人们的精神家园。尽管当前,情感慰藉还很难用市场价值去衡量,但养老服务中心门口墙面上贴满的感谢信,却也让倪娜对这份工作感到无比自豪和满足。

凝聚多元合力

当前,政府用于养老服务的财政资金有限,必须首先确保对基准线以下困难老年人的兜底保障,但这并不意味着对非困难老年人的养老服务政府可以缺位。

铜陵此前颁布的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2018-2020)行动计划中,第一条就是完善特殊家庭和困难老人群体基本养老“三项制度”,制度形成了基本养老公共服务清单,构建了“助急”“助医”“助餐”“助浴”“助洁”“助行”等“六助”服务体系。

“六助”服务涵盖了当前居家养老主流需求,因此也被借鉴到全市范围内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之中。

不同的是,政府扮演的角色不再是提供单一来源的财政资金支持,而是利用资金杠杆作用,从引导市场主体,鼓励居民发挥自治力量,培育和壮大社会公益组织三个方面,凝聚多元合力。

2018年,铜陵市将7个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打包,通过公开招标,引入国内知名养老服务企业安康通公司运营。公司进驻后,不仅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包括“六助”在内的基础服务,还进一步引入市场化机制,探索其他特色服务。

安康通的每个站点均配置专业工作人员,与外部企业机构搭建合作渠道,制定固定的收费标准,形成了成熟的居家养老服务市场化机制,这也破解了过去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后管护难题,推动了养老服务设施可持续发挥作用。

作为政府主管部门,铜陵市民政局每年对参与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考核评估,根据考评结果拨付运营补贴。这样通过少量的财政资金,调动了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实现了养老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化。

养老问题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在铜陵历次社区治理体系改革中,也都得到了突出体现,互助式养老就是其中的生动实践。

据统计,铜陵全市老年人口中,健康老年人占比为84.8%,其中一部分是相对“年轻”的老人。在社区的组织下,他们“退而不休”,成为社区自治的主力军,为社区其他高龄老人、失能老人提供帮助。社区也通过建立道德银行等形式,进行鼓励支持。

公益力量的崛起带动了一批草根社会组织的发展,为培育和鼓励基层社会组织更多参与到养老事业中,铜陵市大力扶持公益创投项目。公益创投由社会组织申报项目,每年定期进行公开评审,通过后提供资金支持。目前,这些民间社会组织已成为参与养老服务的一股重要力量。

在铜陵市广大农村地区,同样也移植了城市治理经验,结合乡村地方特点,全市范围大多数乡村成立了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乡贤耆老共同组成的基层老年协会,作为村民互助养老的主导机构,老年协会牵头与需要养老服务的家庭签订协议,定期上门为高龄、失能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突发事件处理等服务。

智慧化养老探路

目前,各地养老服务工作重点大多围绕社区和居家养老,这也与我们传统的养老习惯相符。居家养老多为生活可自理或仅患有轻微慢性病的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的则多为高龄和失能老人。

然而,随着社会平均寿命不断提升,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在老年群体中不断增加,独生子女父母逐渐迈入老龄阶段,发展专业化养老机构刻不容缓。

目前,我国养老机构的数量、质量与未来潜在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由于资金回报周期长,让很多有意拓展养老业务的企业机构望而却步。

此前,铜陵为鼓励地方养老机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对于新建养老机构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运营一年期满的机构每年根据服务老人的数量和失能等级给予相应的运营补贴。然而,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缺乏养老服务专业人才,仍是困扰铜陵市很多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瓶颈问题。

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去年底,安徽省开展了首批智慧养老模式示范试点工程申报工作,铜官区晖仁养老院入选其中,这也是铜陵近年来大力推广智慧养老工作的生动缩影。

晖仁养老院一处十多平米的数据中心内,从各个智能终端搜集到的数据在大屏幕上不断滚动,这里不仅统筹着整个养老院的运营管理,同时还对接着五千多名老人的服务需求,而对数据的处理分析只需几名工作人员完成。运营管理做到如此高效,主要得益于作为数据中心“大脑”的智慧养老服务系统。

铜陵晖仁康复医院社工部主任曹利介绍,目前养老服务越来越呈现多元化、精细化趋势,如果依赖人力,不仅成本高昂,而且个性化服务需求的供给效率也跟不上,智慧技术做到对客户的贴身服务,方便在第一时间获得后台数据,能够及时、精准为客户提供更完善的养老服务综合解决方案。

在医养结合的发展大趋势下,未来晖仁养老院还将进一步创新。目前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场所标准中,要求必须配备至少一名职业医师和一名注册护士,这对于很多普通养老机构而言成本过于高昂。而开设了老年康复医院的晖仁养老院拥有丰富的医疗资源,未来可以通过智慧养老平台,从云端为其他养老机构提供医疗技术支撑。对于其他养老机构而言,用智慧技术代替部分人力将有效缓解专业人才队伍不足、成本费用过高的问题。

在目前的智慧养老试点基础上,下一步铜陵市将大力推广智能设备在养老机构的应用,在社区开展智慧养老产品租赁试点,推动全市范围内的养老资源深度整合,将更多的养老运营基础数据纳入统一系统管理,政府也可以借此掌握各家养老机构服务量化指标,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智慧化技术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养老行业发展的方向,面对老龄化的时代趋势,或许我们不必谈老色变,而是用更多点滴爱心和创新举措,照亮未来前行的道路。社会的发展进步从来都不只是一串冷冰冰的数字,如何善待老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铜陵养老服务工作的实践,也生动地彰显了这座城市的民生温度。

558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