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杂志 > 2019年 > 2019年12期 > 领导科学/决策艺术 > 领导力

“夹生干部”如何尽快“熟”起来

  作者:张志敏  编辑:纪海涛  来源:决策网时间:2019-12-30
“夹生干部”容易做出“夹生工程”。“夹生饭”不可口,“夹生工程”更误事,其危害绝不亚于懒政、庸政、不作为。

479591085034963015.jpg

近一段时间,“夹生干部”成为网络热词。所谓“夹生”,是指食物没有熟透,外熟内生、半生不熟。“夹生干部”则是指对分管的业务一知半解,对新理论、新政策似懂非懂,工作总是落实不到位。虽然这不是干部队伍的主流,但其负面影响不可小视。“夹生干部”已成为改革发展路上的绊脚石,影响基层政策落实,甚至衍生软性不作为。

夹生干部“素描”

“说他不懂,也不是一点儿都不懂,多少知道一些;说他懂,份内的事儿又办不明白;说他不作为,但人家也干活了。你说急不急人?”调研中,一位县委书记说。

有的业务干部常以“没有相关规定”“按照惯例”等为由,挡住群众办事的脚步,有些本该用足的政策,由于“夹生干部”的业务不熟练,只用一半。基层治理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尽管政策完备,但一些干部平时不深入学习,不认真结合本地实际研究政策,导致群众办事卡了壳。

某地农村改厕的过程中,有决策部门的干部主张当地全部推行双瓮式厕所,结果导致冬季管道上冻影响使用。还有干部坐在办公室里绘制农村灌溉沟渠走向图,结果正好与耕地走向交叉,致使相邻地块灌溉用水还得借道而行。

某地业务部门的干部对政策规定一知半解,把简单的事办复杂,好事差点办成坏事。调研中,有一家企业给县里写信反映,因增值税发票数额无法满足公司需求,公司不能及时向需求厂家供货,造成公司产品积压、无法及时结算货款,也影响需求厂家生产,申请税务部门及时开增值税发票。

对于企业反映的问题,当地相关部门的调查结论显示,企业反映的限供发票问题基本属实,可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到办税服务厅前台申请办理,即可领取所需发票。但调查同时还认为企业涉嫌虚开发票,在报送县政府的调查报告中一并提出了“依法处理”的意见,请示县委书记该怎么办。

企业反映的诉求看似解决了,却面临被处罚的境地。经过这家企业再三反映,县领导多次督办,相关部门经过详细调查发现:企业收购原料虽然经过工业加工环节,但来源于农户或农贸市场,其农产品属性并未改变,且在国务院颁布的相关条例中找到了依据,之前采用的政策依据不合适。

同样的行为,第一次调查结论涉嫌违法,第二次调查结论却是符合规定。该县委书记说:“作为主管部门的业务干部怎能不熟悉业务,不熟悉相关法规政策?这种一知半解耽误多少事?”

说起“夹生干部”,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业务夹生,对分管业务领域一知半解。其实不然,实践中,“夹生”现象在政治上、思想上、理论上、修养上、业务上都有所表现。

政治上夹生,即政治站位不高,信念定力不稳,墙头草,风吹两边倒,一遇风吹草动,就没了主心骨、就失去信仰准星。思想上夹生,即形式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不忘初心”,讲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南辕北辙,为民办事雷声大雨点小,不是虎头蛇尾,就是敷衍塞责。修养上夹生,即不求过得硬,但求过得去,得过且过。

为什么会“夹生”

表面上看,“夹生干部”只是不爱学习、不想钻研业务,工作上低标准,满足于一般化;但深层看,反映了一些干部不思进取、精神懈怠、患得患失、责任感缺失的硬伤。素质状态决定工作质量,“夹生干部”容易做出“夹生工程”。“夹生饭”不可口,“夹生工程”更误事,其危害绝不亚于懒政、庸政、不作为。

“夹生干部”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从根本上说,当前全面从严治党大背景下,一些干部在思想认识上出现了严重偏差,他们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缺乏担当意识。遇到问题,畏首畏尾,优柔寡断,缺乏主见,不敢作为。即使法规许可范围内的事情,也不积极依照法规解决,而是习惯听从上级指示,导致一些能够立即解决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严重影响行政效率。

其次,脱离实际是“夹生干部”的通病。一些干部习惯闭门造车,缺乏深入基层意识,遇到事情理不出头绪,要么人浮于事,要么想当然地决策,不注重结合实际,不尊重群众意愿,导致决策与现实不符,甚至出现南辕北辙的情况。

另外,基层一线的干部晋升通道仍然不畅,上升空间有限,一些人由此养成“守摊子、混日子”的惰性心理,在工作中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懒于思考,惯于甩手,工作中不肯下功夫,不注重钻研业务,导致对相关政策法规一知半解,开展工作时缺乏智慧、力不从心,严重影响工作落实,慢慢成了“夹生干部”。甚至出现乱指挥、瞎折腾现象,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增加群众负担,浪费行政成本。

“催熟”三策

治理“夹生干部”现象,必须增强干部的专业能力、专业素养和专业精神。

熟悉分管领域的各种政策规定,是干部分内之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明确要求,新时代干部须过“五关”,其中就有能力关,包括专业能力、专业素养、专业精神等。故此,对于干部自身,理应认识到自己的短板,并通过有效学习,增强干事创业的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快知识更新、加强实践锻炼,使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跟上时代节拍,避免少知而迷、无知而乱,努力成为做好工作的行家里手。”

破解“夹生干部”一知半解的问题,必须针对其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和模糊认识,督促其加强学习,不断提升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增强专业能力,提升专业素养,着力克服其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等问题,不断提高干部工作的专业化、科学化水平。

治理“夹生干部”现象,必须坚持正确用人导向。

“夹生干部”的本质表现是不担当、不作为,甘于平庸。破除“夹生干部”现象,必须在选人用人上体现讲担当、重担当的鲜明导向,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识别干部、评判优劣、奖惩升降的重要标准,把干部干了什么事、干了多少事、干的事组织和群众认不认可,作为选拔干部的根本依据。

更多选拔任用那些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尤其要注重选拔任用在重大斗争中经过磨砺的干部,以引导和带动更多干部到重大斗争中去经受锻炼,在风口浪尖上承担使命责任,在克难攻坚中增长胆识才干。要坚持适才适位原则,使“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事相宜。

治理“夹生干部”现象,必须健全约束与激励相对称的制度体系。

国家大事,惟赏与罚。唯有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夹生干部”现象。

要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加强和改进干部考核工作,分清功过是非,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推动形成“勤于履责、勇于担责、敢于负责”的制度环境,让忠诚的人有更多担当的精神,让干净的人有更多干事的机会,让干事的人有更多干净的环境,让忠诚、干净、担当的人能够心无旁骛谋改革、干事业。

要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正确使用问责手段,防止“泛化问责”,决不能用问责代替管理、以问责推卸责任。要打破干事创业的“洗碗效应”,坚决杜绝“干事多出错多,不干事不出事”等逆惩罚、逆淘汰行为。

在推进简政放权和优化营商环境的当下,一些干部不懂业务已成为阻碍提高行政效能的一大痼疾。为此,应加大相关政策宣传普及力度,调动起基层干部干好工作的主动性,向“夹生干部”坚决说“不”。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1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