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综合分析风险因素,提高对风险因素的感知、预测、防范能力。”大数据是信息时代的“金矿”,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料,不仅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一定程度也成为一种新型社会塑形战略资源,基于此,阜南县主动顺应大数据时代潮流,秉持“让互联网为人服务”理念,提早提出“智慧阜南”战略设想,于2017年规划“智慧阜南”大数据项目,计划10年投资2.48亿元实施项目。2018年,已建成8+X智慧应用服务体系,大数据平台共汇集县直29家单位政务数据8.27亿条,体量达50TB,模块成效明显;2019年,实现了一号通拨集中受理群众非紧急事项、一P通用融合56大类106项便民服务、一网通办34万群众办理件、一卡通刷100多项便民需求“四个一”建设,数字技术善政、兴业、惠民的“智控”属性充分彰显,机关服务效能和社会治理功能大幅提升。
目前,阜南县实施的“智慧金融”实现自动授信9.73亿元,2019年荣获中国金融科技创新应用金奖;“智慧城管”构建21个城管子系统,实现城区27平方公里部件普查、910公里管线探测和城市三维实景数据采集;“智慧务工”2019年数据匹配 2.3万人次,实现线上招聘、远程面试、“掌上”就业;“智慧医疗”实现线上群众慢病管理服务70万人次。特别是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阜南县注重发挥“智慧阜南”大数据远程、快捷、便民、安全等功能,探索开发“武汉地区返乡人员信息调查登记系统”等5项线上应用,以零接触、全封闭、高效能、线上办的优势服务疫情防控,实现线上办公、数据智控“五个零接触”服务,大幅减少窗口服务、表格填写、文书转办,提升工作效率,减少人员聚集,有效防范了交叉感染风险。全县39例确诊病例(其中输入性病例35例),目前治愈出院36例,治愈率92.3%,“数字智控”主导下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实现了无社会面人群感染、无医护人员感染、无病亡病例的“三无”目标。
一、主要做法
一是数据排查零接触,发挥普查员作用。对于社会治理来说,大数据价值在于政府能够通过分析数据库资源,发掘事件规律,从而达到有效预防预警、降低风险或损失的目的。1月21日疫情防控战役打响之初,“智慧阜南”即从劳动务工数据平台中筛选出在武汉务工人员信息6989条,立即组织乡村干部走访,核实是否返乡或异常情况。与电信运营商合作排查2.02万条疑似武汉返回人员手机漫游数据,通过电话找人、入户核实逐条排查,为一线干部排查提供精准数据支持,率先统计完成县内湖北(武汉)来人底数,做到底数清、信息准、情况明。目前,检索涉及湖北(武汉)流入等同机、同车、同程人员信息76批次3.44万余条数据,并逐条核实。实现数据零接触追踪,做到“不漏一人”。
二是信息采集零接触,发挥统计员作用。“数字智控”功能旨在将汇聚到的信息进行优化处理与资源整合,从而对城市运营、管理与服务等进行科学监测预警分析。我们通过开通“武汉地区返乡人员信息调查登记系统”,基层网格人员可利用手机完成信息摸排上报,群众也可自行上报,形成“多部终端输入,一个平台查询”,避免数据误差、重叠,实现疫情数据共享和人员移动轨迹、社会关系可查可控,一旦被确定为疑似或确诊患者,可随时启动隔离措施。如:1月23-26日,4天平台即收集武汉返乡人员2395人,其中群众自报183人。
三是村医随访零接触,发挥测控员作用。为降低感染风险,创新运用“智医助理”平台,开通武汉返乡人员跟踪随访记录模块,密切跟踪重点返乡人员,乡村医生运用健康一体机每天非接触走访测温,实现线上监测健康状况,记录随访信息,异常情况可迅速处理。目前,“智医助理”平台共跟踪服务返乡人员7431人,健康云监测数据17.97万条。
四是出行登记零接触,发挥记录员作用。人员出入填表登记等传统方式极不利于疫情防控,容易引起人员聚集,感染风险高。为让基层干部不再成为忙于表格填写的“表哥表姐”,及时开发“居民出入信息登记系统”,在住宅小区配发居民通行二维码,群众出入小区、卡点扫码提交出行登记,全程20秒完成,系统自动记录出入时间、频次。用扫码代替纸质登记,居民出行服务数据化,最大限度防止人员聚集,避免交叉感染,提升便民效率,同时,相关数据保存在云端,居民隐私和数据安全得到保障。自2月13日实施以来,已登记6584人,出入信息记录5.66万人次。
五是务工审批零接触,发挥服务员作用。大数据的生命在于为民服务。为服务疫情期间人员外出务工,开发“外出务工人员线上申请系统”,在智慧阜南App上设置入口,有出行需要的群众通过手机申请、填写资料、上传证明,乡镇干部视情线上“云审云批”,有序疏导人员流动,保障行业复工复产需要,让群众出行更安全、更有序。同时,准确掌握外出务工人员数量、时间、去向等动态信息,为“接您回家”等服务提供信息支撑。截止2月29日,系统共收集申请10.4万人,务工地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对申请的群众均落实一份出行证明、一张提醒卡片、一只防护口罩、一次体温检测“四个一”,服务群众健康出行、暖心出行。
二、三点体会
阜南县应用智慧阜南大数据助力疫情防控、预警处置公共突发事件探索实践的过程中,既积累了“数字智控”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宝贵经验,也引发了一些思考与启示:
(一)群众需求是“数字智控”的生命所系。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探索实施“智慧教育”“ 智慧医疗”“智慧城管”等民生服务项目,多方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类似本次疫情防控,我们通过大数据找人员、测体温、做登记、搞随访等在线服务,在信息采集、分析研判、指导防控方面“小试牛刀”,切实便利了群众、支持了防疫、提升了效能,彰显了“数字治理”善政惠民的强大生命力。
(二)基层实践是“数字智控”的动力源泉。推进新时代大数据的创新发展,基层实践的“轴心”动力不可忽视,基层干部的创造伟力亟需尊重,离开基层的创新实践、创造智慧,大数据产业发展可能会走些“弯路”或是陷入“中看不中用”的怪圈。反观“智慧阜南”四年来的发展历程和8+X智慧应用体系的构建,每一步都离不开基层干部的艰辛探索、发现和创造,此次结合疫情防控所需应急开发的“五个零接触”数据应用,就是基层创新实践“数字智控”的生动诠释,避免了以往数据盲目推送、生硬照搬、“悬空”执行或是不实用、不可用、难应用“两张皮”的尴尬,在此过程中,基层干部充当了“数字智控”工程“架构师”的角色。
(三)政企合作是“数字智控”的腾飞引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政企合作、多方参与,加快公共服务领域数据集中和共享,推进同企业积累的社会数据进行平台对接,形成社会治理强大合力。我们坚持政府筑巢引凤、保驾护航,企业技术支撑、资源融合“两条线”原则,推动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一方面,成立由县智慧阜南建设领导小组,成立数据资源局、数据中心,形成管理局、管理中心、运营公司架构,变过去“九龙治水”、各自为战为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另一方面,放手由亚信公司、科大讯飞等提供智慧城市核心数据库、综合服务工程和业务支撑,围绕产业、医疗、城管、政务等领域开展合作,将阜南作为企业智慧建设的“试验田”,形成资源互补、数字共享、合作双赢格局。在此次疫情中,我们与企业保持密切合作,应时所需、相机而动运用大数据手段阻击疫情,凝聚起基层组织、政府、企业的强大合力。
三、存在的三个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当前,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数字智控”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手段和功课,要改变传统治理模式,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必须要主动顺应信息化时代的需求,增强数据意识、统筹数据资源、推进数据开发、强化数据应用,切实发挥其善政、兴业、惠民的功能,但是,通过近年来的实践特别是此次全县疫情防控工作,大数据开发与应用依然存在很多差距与短板:
一是数据意识不强烈。制约大数据发展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对大数据的内涵、价值产生的机理和规律认识不清。一些领导干部数据意识不强,重视、搜集、开拓、运用数据的习惯还没形成,如,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上,综合运用网络数据平台阻击疫情、服务百姓做的就不够妥帖、精准、周致,无形中增加了防控隐患与风险。
二是体制机制不健全。从省、市、县三级自上而下的数据应用宏观规划、顶层设计还没有形成,各地数据开发与应用参差不齐、各自为战,应用到啥开发啥,不成链条体系、不具规模模块,处于碎片化发展状态,加之数据渠道单一、资源有限、装备乏力、运用狭窄,数据解析能力弱、共享程度差、应用价值低。
三是专业技能不配套。各地政府虽然占具一定规模数量的大数据信息资源,但积累、整合、分类、开拓、挖掘、应用等均很薄弱和欠缺,数据供给区块链、存储管理、分析应用等层面还有很多短板和弱项,如,阜南县固然有北京亚信、科大讯飞公司合作开发多年,但业务衔接、数据开发、人才培养等尚处于起步阶段,有些数据应用仍需要深度思考与长远探索;如,此次疫情防控中有的地方,平时数据不创新、临到用时抱佛脚的现象还比较突出。
四、三条建议
建设科学、高效、快捷、便民、安全的大数据网络信息服务体系,对提升社会应急管理发应能力,推进社会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意义重大,阜南县结合“智慧阜南”建设的艰辛探索,以及本次疫情防控工作的实践与思考,初步梳理形成三条建议:
一是科学建构顶层设计。习近平书记指出,要以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智慧城市等为抓手,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推动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打通信息壁垒,形成覆盖全国、统筹利用、统一接入的数据共享大平台。鉴于“数字智控”是信息化时代的一项系统战略工程,必须强化全国“一盘棋”意识,逐步消除“信息孤岛”“区块碎片”,科学健全完善大数据建设的相关顶层规划设计,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数据观念,祛除数据发展的“通道堵点”。
二是探索优化运营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大数据技术产业创新发展。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集中优势资源突破大数据核心技术,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大数据产业链、价值链和生态系统。鉴于各地在大数据开发、运营及应用中存在的一些散、杂、乱等现象,研究出台大数据发展的“一篮子”制度机制,推动各地区块链、数字经济科学化发展,尤其注重倾斜扶持欠发达地区的信息化、数据化建设,完善政府、企业、市场和社会相互联动的信息数据形成共享机制,促进公共信息数据资源的研发利用。
三是注重推进试点示范。调研摸底一批相对有特点、上规模、可复制的大数据发展典型,重点予以倾斜扶持,以期形成示范效应。如,对类似初步形成特色做法的“智慧阜南”数据应用的地区,作为试点,进行重点支持,推广建设样板,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更深度服务经济社会,服务民生民享,加速推进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