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智库 > 市县动态

战“疫”进行时:“互联网+公益性岗位”为困难群众就业“兜底”

  作者:李甜时间:2020-03-04

“我今年56岁了,老伴身体不好,由于年纪偏大,找工作都不好找,家里的经济来源主要靠我打打零工,现在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无法外出,工作还没着落,日子过的捉襟见肘……”。家住滨湖徽杰苑的章大叔,近日终于解决了一桩烦心事。原本打算年后出去找工作,却不想因为疫情防控耽搁下来,眼看日子一天天逝去,这可愁坏了找不到就业门路的他。

新冠肺炎疫情凶猛而残忍,对全社会构成强烈冲击,影响每个人的正常生活。对困难群体而言,他们更容易举步维艰,陷入困境。为了解决像章先生这样年纪比较大,有劳动能力、但因疫情暂时无法就业的贫困群众的实际困难,滨湖世纪社区利用“互联网+公益性岗位”模式,开通网上服务和预约服务,同时结合实际,利用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近就业,兜牢民生底线。针对困难群体,社区一方面通过阳光就业系统比对方式,筛选符合条件人员,为开发公益性岗位提供参考依据;另一方面通过QQ、微信、电话等方式联系就业困难人员,了解就业需求、家庭成员、经济收入等基本情况,鼓励他们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申报环卫工、保洁员、绿化工等公益性岗位,做到“人尽其才”“人适其岗”。

“没想到我也成为月薪族了,谢谢你们”。通过相关部门帮扶后,章大叔近期就可以正式“上岗”了。所安置人员每人每月不仅可以领到固定工资,还为他们购买了“四险”。

据滨湖世纪社区社会事务部副部长袁霞介绍:“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公益性岗位,不仅有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还包括劳务派遣、家庭服务业等企业的托底性安置岗位等,政府会对用人单位或企业进行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同时,滨湖世纪社区将通过精简申报材料、简化办事程序、优化审批流程等方式,拓宽“不见面”和“少聚集”服务模式,进行网上申报、网上审核,确保困难群体“求职有门、就业有路、困难有助”。

299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