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杂志 > 2020年 > 2020年1期 > 路径/实务 > 区域

贵阳:“大数据之都” 回归“制造之城”?

  作者:朱 清  编辑:纪海涛  来源:决策网时间:2020-01-20
贵阳发展制造业是大战略布局下最重要的一环。只有发展制造业才能充分利用西部陆海大通道,分享国家战略的巨大红利。

似乎一夜之间,贵阳发展的风向变了!

过去在贵阳,人人谈论大数据,各种与大数据有关的论坛活动常年不断。然而2019年以来,制造业、“实体梦”等热词取而代之,成为这座城市发展的新主轴,大数据却日趋沉寂了。此前在贵阳,有关发展大数据产业的争论一直不断,此次重大战略的突然转向当地坊间也议论纷纷。

大数据之于贵阳并非是一个简单的产业,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座内陆省会的城市面貌和发展轨迹。大数据产业不仅给贵阳带来上千亿元产值,还带来世界前沿的技术和理念,更让贵阳人看到后发地区弯道超车的希望。而如今,被誉为“大数据之都”的贵阳,真的要回归“制造之城”?

“新贵”城市的隐忧

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贵阳的出场方式颇为“另类”。2013年,深处西南腹地、仍是欠发达的贵阳,突然宣布把最前沿的大数据作为城市发展头号战略,令所有人感到惊诧。

但是,由于有“一把手”的亲自推动,迅速克服了争议和障碍,整座城市开始投入到大数据发展热潮中。短短几年间,贵阳便迅速集聚了英特尔、思爱普、富士康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吸引中电科、阿里巴巴、华为、京东、奇虎360、科大讯飞等国内大数据领军企业,一大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也纷纷落地。这些企业为贵阳发展带来深刻影响。

抢先“吃螃蟹”之举,让贵阳尝到了大数据发展的第一波红利。2018年,贵阳大数据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特别是连续举办多年的数博会,规模不断扩大,吸引了全球企业参展和参会。一时间,贵阳成为IT人才趋之若鹜、纷纷前往淘金的“网红”城市。

大数据激活了这个城市,贵阳开始跳跃式发展,经济增速连续6年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一,一跃成为城市发展“新贵”。但与此同时,大数据发展的隐忧开始显现。

近年来,全国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但其对贵阳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在下降。数据显示,2017年,贵阳市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动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2018年大幅下降到了21%。这与其在产业链中的位置直接相关。贵阳发展大数据凭借的是当地丰富的水电资源和凉爽气候优势,可以用较低的成本建设数据中心机房,这样的优势也决定了其在产业链中处在最低端的基础设施环节,产业附加值低。虽然贵阳一直努力向产业平台、产业应用等高附加值环节升级,但由于人才、资金、产业基础等方面存在诸多劣势,成效并不理想。

从全国来看,当前各地都在发展大数据产业,特别是发达地区城市凭借雄厚的产业基础和资金优势,正在迎头赶上,贵州原有的先发优势已经逐渐消退。一旦被其他城市超越,对于把大数据作为单一支柱产业的贵阳来说,后果将难以承受。

从贵阳自身经济结构来看,工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问题,并没有随着大数据产业发展而改善。2018年,贵阳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0:37.2:58.8,其中二产增加值1413.67亿元,增长7.9%;而三产增加值2231.68亿元,增长11.3%。工业发展远远落后于三产,甚至落后于省内遵义等城市。工业发展缓慢已经成为贵阳城市发展的软肋。

而且大数据与工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大数据本身是工业发展和城市运行的副产品,工业发达才能为大数据创造更多的应用场景。没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大数据就难有用武之地。贵阳发展大数据以来,始终未能找到一条核心产业链,对工业带动不明显,反过来薄弱的工业基础又成为大数据产业升级的瓶颈制约。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没有扎实的工业基础,大数据产业发展,乃至整个城市发展都将后继乏力。或许正是看到这一点,贵阳迅速开始战略转向,回归制造业和实体经济,补上工业化“这一课”。

“贵阳十问”与“实体梦”

贵阳发展大数据和“一把手”有直接关系,如今回归制造业,同样也是“一把手”的直接推动。

2019年7月,在贵阳市半年经济工作会上,上任刚满一年的市委书记赵德明对在场的领导干部们一连抛出“十问”:“有没有真正把贵阳的发展放在国家实施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大局中去思考谋划?”“有没有真正按照‘一品一业、百业富贵’发展愿景,全力招引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中高端日用品制造业?”“有没有真正聚焦目标任务不争论不迟疑,一往无前抓落实?”

“十问”不仅凸显了其个性鲜明的施政风格,更确立了他对贵阳发展不同的战略眼光。在他看来,贵阳发展成绩值得肯定,但更“要有如芒在背、坐立难安的紧迫感,有坐不住、等不起的危机感”。他要求贵阳从十个方面进行突破,首要任务就是“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并且制定了实体经济发展三年攻坚战计划。

到任贵阳之后,赵德明在各种场合都反复强调,“要充分认识贵阳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重大意义”。2018年11月,赵德明还曾率队专门考察广东省东莞、深圳、云浮三市的制造业。随后2018年底,在贵阳市十届五次全会上,赵德明提出“一品一业、百业富贵”的新战略,旗帜鲜明地把发展以中高端消费、中高端制造为重点的实体经济写入全会决定。

随着消费升级,中高端消费产品市场不断扩大,发展中高端制造业是大势所趋。贵阳大力发展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中高端日用品制造,从产品入手按图索骥梳理上下游产业链,通过招商引资进行延链、补链、强链,推动“小产品”做成大产业,这不失为独辟蹊径的发展策略。

贵阳市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完成布局,用10到15年时间做大做强,打造西部地区有影响力的制造之城。所谓“一品一业、百业富贵”,“品”就是聚焦产品,选好和引进品种、品类、品牌;“业”就是围绕“品”培育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产业集群,力争把每一个产业做成百亿产业。“百业富贵”就是要大幅度、宽领域引进100个以上的产品和产业,精心培育、深耕细作,形成以中高端消费为主的现代商贸服务体系和以中高端制造为主的新型工业体系。

“一品一业、百业富贵”发展愿景,承载的是贵阳新的“强市梦”“实体梦”。如果说贵阳“大数据梦”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梦想成真,那么“实体梦”能否再次实现?

大战略下的谋篇布局

发展制造业不仅需要土地、劳动力等要素资源,更需要便捷低廉的物流条件支撑。贵阳劳动力资源丰富,但交通区位和物流上存在巨大的短板。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地处西南群山中的贵阳,一直以来对外交通不便,物流成本偏高,严重制约了制造业乃至城市经济发展。如今,这样的局面有望迎来转机。

2019年8月,国家发改委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规划中明确,我国将建设自重庆经贵阳、南宁至北部湾出海口,自重庆经怀化、柳州至北部湾出海口,以及自成都经泸州(宜宾)、百色至北部湾出海口3条西部陆海主通道,形成纵贯西南地区、衔接“一带一路”的陆海贸易通道,贵阳是其中重要的节点城市。

依托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贵阳将成为连接陆上和海上丝路的重要纽带和节点:北上,贵阳可以接入成渝经济圈,搭上中欧班列“快车道”;南下,可以接入“通江达海”大通道,经广西北部湾“借港出海”,通达世界各地。对于贵阳来说,从此通江达海不再是梦想,这毫无疑问是千载难逢的大机遇,“是贵阳必须抓住用好的重大机遇,是事关贵阳前途命运的大战略”。

就在规划出台后的第5天,中共贵阳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必须要抓好陆港复兴的重大历史契机,打好开放牌、推动强实体,努力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

2019年10月,贵阳与重庆、南宁、兰州等15个西部城市,签署了《区域海关共同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合作备忘录》。此前,“陆海新通道”贵州段测试班列已经首发。为了抢抓机遇,贵阳已经开始战略布局,发展制造业是大战略布局下最重要的一环。只有发展制造业才能充分利用西部陆海新通道,分享国家战略的巨大红利。

与此同时,近年来贵阳的交通基础设施也发展迅速,尤其是贵广高铁、沪昆高铁和成贵高铁在贵阳交汇,形成了向东到上海、向南到广州的枢纽。远期京贵高铁、郑贵高铁、武贵高铁、贵南高铁等建成之后,贵阳将成为拥有9条高铁的米字型西南高铁枢纽,原先的交通区位劣势将迅速转化为发展的优势。

西部陆海新通道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为贵阳的制造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发展制造业可以快速地将战略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发展制造业、打造“制造之城”,对于贵阳来说恰逢其时、大有可为。

(作者为安徽财贸职业学院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所长)

4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