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战略合作伙伴

平安养老险安徽分公司“以案说险” 教您识别疫情诈骗陷阱

  编辑:纪海涛  来源:决策网时间:2020-03-13

为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周期间,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养老险”)推出“以案说险”系列文章进行风险提示。本期教您如何识别不法分子利用疫情实施诈骗的行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人心。然而,在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期间,部分不法分子利用疫情发布虚假信息实施诈骗,侵害消费者利益。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养老险”)安徽分公司根据实际情况,整理出常见的三大类疫情诈骗陷阱和应对措施。

一、购物类诈骗

方式1:售卖虚假口罩等防疫物资。诈骗分子利用大家急于购买口罩等防疫物资的焦急心理,谎称有货或者可以帮忙代购,在受害人付款后,找理由拒不发货或直接拉黑失联,骗取钱财。

方式2:利用钓鱼购物网站虚假销售诈骗。诈骗分子利用疫情热点,搭建钓鱼购物网站,通过虚假售卖口罩、药物等方式,引诱受害人点击钓鱼链接,填写个人敏感信息,借此盗取受害人信息或个人财产。

方式3:网络刷单诈骗。诈骗分子利用民众“宅在家中”的情况,发布“足不出户,工资日结,工作轻松,报酬丰富”等刷单广告,实施网络刷单诈骗,引诱受害人刷单付款后,拒不退款,骗取钱财。

平安养老险安徽分公司提醒您:1.购买口罩、酒精、消毒液等防护用品或药品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2.不要点击来源不明或陌生号码、网站发送的网址、链接,不要随意泄露、填写个人敏感信息,尤其是银行账户密码、手机验证码等信息。3.网络刷单不可做,提防被骗。

二、退改签/退费类诈骗

方式1:火车票/飞机票退改签诈骗。诈骗分子利用疫情期间国内、国际部分交通停运、变更的情况,通过发送虚假的火车票、机票退改签信息,引导用户点击诈骗网址或拨打虚假“客服电话”,收集受害人银行账户、密码、手机验证码等重要信息,盗取用户钱财。

方式2:旅游/酒店/快递退费。诈骗分子利用疫情期间大量旅游及酒店的预定行程取消及快递发货困难的情况,以押金返还、快递退费为借口,发送虚假信息,引导用户提供银行账户、密码、手机验证码等重要信息,盗取用户钱财。

平安养老险安徽分公司公司提醒您:1.退改签、退费不需要提供银行密码和手机验证码等信息,如果对方要求提供此类信息,一律拒绝。2.通过官方渠道办理火车票、机票退改签及酒店、快递等业务。3.要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不轻易填写敏感个人信息。

三、冒充类诈骗

方式1:冒充政府部门,推销“特效药”。诈骗分子利用大家对疫情的恐慌心理,通过假冒政府部门、疾控部门或者相关药物研究部门推广所谓的防治新冠肺炎“特效药”、“新药”、“国外药”,骗取购药钱财。

方式2:冒充亲属,谎称新冠肺炎感染诈骗。诈骗分子冒充受害人亲属,谎称受害人子女或其他亲属突然高烧,已被隔离医治,利用受害人焦急心理,要求对方立即汇缴“住院费”等,骗取钱财。

方式3:冒充慈善机构,骗取爱心捐款。诈骗分子利用疫情期间大家共抗新冠肺炎疫情的爱心和同情心,发送“献爱心”的虚假信息,骗取民众爱心捐款。

平安养老险安徽分公司提醒您:1.请严格遵医嘱用药购药,对在宣传中使用“特效药”“新药”“国外药”等字样的,要提高警惕,以免上当受骗,守护好自身的财产安全。2.收到亲属被感染的信息不要惊慌,要通过电话和网络等多种方式验证确认,不要轻易给陌生账户打款。3.请通过正规渠道进行爱心捐款,捐赠过程中不要提供银行密码及手机验证码等重要信息。

利用社会热点事件实施诈骗是不法分子的一贯伎俩。平安养老险安徽分公司提醒广大消费者,在抗击疫情的同时,一定要提高警惕,擦亮双眼,认清骗局,不给诈骗分子可乘之机。

525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