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智库 > 区域经济

“ 数字经济,想说爱你不容易!”

  作者:朱培梁  编辑:纪海涛  来源:决策网时间:2020-03-23
尽管千难万难,对于中小城市来说,不能就此放弃发展数字经济, 还是要想方设法培育,有哪些切实可行的路子呢?

2236982130 拷贝.jpg

当下,“数字经济热”正席卷全国,数字经济也成为城市竞争、区域竞争的重要角力点。

2019年10月,随着首批“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公布,各地对数字经济的热情达到顶点。尽管试验区都花落沿海发达省份和一线城市,但是一些中小城市依然摩拳擦掌,争先恐后地出台规划、花重金招引头部企业。一时间,数字经济成为各地发展规划的“高频词”。

中小城市发展数字经济,面临着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才能结合自身实际,真正发展好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爱你有点不容易

最近,笔者看了浙江丽水绿谷信息产业园的两则招聘启事,可以看的出来,里面的企业质量并不高。同样,笔者前段时间也去浙江衢州创新大厦考察过,差不多也是类似状况。这两个浙江省内比较偏远的城市,都选择了发展数字经济,但平心而论,几年下来,成果并不显著。其实,对于衢州和丽水这样的中小城市来说,想培育数字经济,难度实在是有点大。

首先,这类城市不同于东莞、苏州、宁波等传统制造业强市。其原有的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制造业基础就很薄弱,也就意味着很难抓到现在比较火热的物联网、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电子信息+数字技术”产业。

其次,当地政府财力也是一大制约瓶颈。近年来各地的招商引资实践中,5G移动通信、大数据、云技术、区块链、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落地,无一不需要当地政府的巨额财力支持和各种优惠政策。这就意味着,中小城市难以通过比拼花钱来招引企业,毕竟拼财力招商,衢州和丽水是无论如何也拼不过一线城市和财力雄厚的二线城市的。

此外,这类城市的产业生态也比较薄弱,缺少高校院所和互联网类人才,也鲜有大量的投资机构,还缺少相应的创业氛围。企业来到这些城市,连招人都比较难,更不用说去吸引高端人才和投融资了。

同时,对于中小城市来说,数字经济的最佳招商时机已经过去。传统的移动互联网热潮已然不再,无论是购物、出行、运动、教育、医疗等领域,都已经有平台型企业占据,这些企业基本上都在一二线城市。想要把他们招到衢州或者丽水,确实绝非易事。

尽管千难万难,对于中小城市来说,不能就此放弃发展数字经济,还是要想方设法培育,怎么办呢?有哪些切实可行的路子呢?

市场换产业,这条路有点漫长

还是以衢州为例,衢州采取了与头部企业合作,以市场换取产业的路子。比如衢州和阿里巴巴合作,后者将很多新业务的应用场景如互联网医院和未来社区等放在了衢州。再比如和钉钉合作,在全市范围全面推进钉钉政务。通过企业与政府的深度战略合作,一些头部企业将很多对公业务的新应用都先放在了衢州。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它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不断深入合作,逐步将其他相关资源导入进来。

这些城市同时又广泛在上海、杭州设立科创飞地,比如杭州未来科技城的衢州海创园,丽水海创园。通过这些飞地来招引好的数字经济类项目,并逐步建立“沪杭科创—衢州、丽水产业化”的发展路径。

当然,这两个路子都是对的,唯一缺点就是进度太慢。衢州和阿里巴巴的合作,肯定不是衢州说了算,这个路径取得什么成效、什么时候能取得成效,这既要看衢州的努力,说到底可能还是要看阿里巴巴的业务布局。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头部企业来到后发城市,首先瞄准的是对公业务,这种业务的市场毕竟有限,如果当地民间业务与对公业务两张皮,这样的对公业务也很难形成一个生态圈,难以持续。

而通过外部飞地方式培养乃至投资的企业发展的怎么样,也有一个过程,就是企业发展起来了,从衢州和丽水的孵化器、加速器出来,会不会将部门产业环节放到衢州和丽水去,也要打一个问号。

对于后发城市来说,这些都得长期坚持做,虽然是广种薄收、缓不济急的事情,但千金买马骨还是得做。

那么,怎样才是中小城市培育数字经济的破解之道?其实,衢州下辖的江山市与海康威视的合作或许更有看头,更有可能成为成功的样本。

可能的解决之道

最近,海康威视将其在全国的消防运营中心放在了江山,看中的就是江山优势的消防产业基础。江山有上万人的消防制造和施工队伍,掌握了全国大量的渠道资源,能够更好地帮助海康威视拓展数字消防业务。

借助这样的机会,将海康威视数字消防相关环节迁移至江山,应该是江山首先要做的事情。其次,通过与海康威视合作,通过其数字技术来改造江山传统的消防制造环节,则是接下来的重点。第三,通过江山企业逐步向智慧消防、智慧安防、人脸识别等“数字+”领域渗透,逐步建立数字消防领域的研发企业集群,或许这是一条潜在的道路。

中小城市要实现预期战略目标,还需要一定的保障。首先,杭衢高铁的通车是一个拉近时空距离的机会,其次要设立杭州—衢州(江山)合作区,按照全面合作、利益共享、税收分成的模式,让杭州更心甘情愿将手中的产业资源,按照更优配置的原则转移到江山来。第三,以产业化环境为培育重点,而不过分关注平台和顶尖研发环节的导入,或许更易于让这些产业在衢州落地。

丽水绿谷智慧小镇的成功案例也值得借鉴。该小镇地处浙南大山,是工业发展滞后区,在新经济时代更是难寻发展优势。但丽水绿谷智慧小镇反其道而行之,通过促进本地企业数字化转型和促进本地亲缘优势项目引进,2018年实现了年产值20亿元、税收5000多万元的突破。

首先来看本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小镇建设初期,很难吸引到知名企业,小镇就从本土企业开始培育。经过3年建设,本土企业瓯微软件、讯唯集团等率先入驻。贴心的政策,温润的环境,使这些企业借助产业园平台迅速发展,走出丽水,走向全国。其中,瓯微软件旗下的浙江得图网络有限公司,专注空间视觉领域,研发的全景相机技术全国领先,成为中央级媒体大型活动直播和报道的合作伙伴,不仅市场估值超10亿元,还获得三轮风投8700多万元资金。

其次来看本地亲缘优势项目的引进。当地人罗彬就是典型案例,从西安电子科大研究生毕业后,罗彬在上海一家大型通讯公司工作,心怀创业梦想的他,说服几位同学,进驻绿谷智慧小镇,回到家乡潜心创业。近两年来,罗彬团队瞄准快速发展的混合动力汽车市场,运用自己的通讯核心技术,进入物联网领域,研发出混合动力发动机与控制器等产品,与国内多家汽车生产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实现了凤凰涅槃转型升级。

罗彬在丽水绿谷智慧小镇扎根与成长的消息,传回母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后,引来了中国通信工程领域知名专家李颖教授和她带领的以博士为主的21个主攻窄带物联网技术研发人员。这正好解决了丽水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的难题,开辟了人才与项目合作的新路子。

江山与海康威视的成功合作、丽水数字小镇的成功建设证明,只要能够用好现有产业基础,想办法链接好外部资源,建立促进产业发展的初期系统,不断促进产业滚动,就能逐渐发展起来。

本质上看,中小城市发展数字经济,是一个产业生态系统搭建的过程。只有不断发挥自身优势,通过促进人才招引、促进政企合作、搭建孵化体系、引入创新平台等抓手,构建出“多主体协同、多要素联动”的科创产业生态,才能真正发展好数字经济。

(作者单位:浙江绿城科技产业服务有限公司)

52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