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智库 > 区域经济

安徽出台14条举措,推动江北、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高质量发展

  编辑:纪海涛  来源:安徽日报时间:2020-04-15
努力打造长三角新兴产业合作示范区,努力培育全省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努力构建皖江城市带联动发展支撑极,努力建设产城融合绿色发展新城区。

4月15日上午,皖江江北、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揭牌签约仪式暨全省第四批贯彻“六稳”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现场推进会正式举行。

◎ 理顺管理体制,实行“省支持、市管理”体制

◎ 创新运行机制,探索人事制度改革

◎ 壮大主导产业,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重要影响力的主导产业集群

安徽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推动江北、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深入贯彻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提升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水平,推动江北、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高质量发展。

《意见》明确两个集中区的发展方向,是努力打造长三角新兴产业合作示范区,努力培育全省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努力构建皖江城市带联动发展支撑极,努力建设产城融合绿色发展新城区。提出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经济总量大幅跃升,亩均投资强度和税收显著提高。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集聚,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和服务链基本贯通,产业生态圈初步形成。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现代综合交通系统加速构建,绿色发展形成示范,体制机制创新有效推进等。

为实现发展目标,《意见》提出了理顺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壮大主导产业、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等14条重点举措。

在理顺管理体制中,明确提出为推动开放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按照打造责权利有机统一的高效管理体制要求,实行“省支持、市管理”体制,挂“皖江江北新兴产业集中区”“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牌子。

在创新运行机制中,探索推行“档案保留、全员聘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为主的人事制度改革,以及“以岗定薪、同岗同酬、绩效奖励”薪酬制度。

在壮大主导产业方面,支持新兴产业集中区以承接新兴产业布局和转移为主抓手,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着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重要影响力的主导产业集群。

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方面,按照“应放尽放”的原则向新兴产业集中区下放审批管理权限。

在加强政策支持方面,明确省财政给予专项资金补助、奖励性资金补助、地方政府债券、设立发展投资基金等支持,鼓励各类金融资源向新兴产业集中区集聚。根据新兴产业集中区建设实际,省统筹单列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统筹研究用能需求的具体办法。对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实行单列。

发展态势

“近年来,起步区呈现稳步向好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江北新兴产业集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18.1%、21.2%,今年一季度,仍保持平稳增长。截至今年3月,起步区累计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70.4亿元,外贸进出口2.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1亿美元,财政收入95.1亿元。“近两年,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的发展速度加快,发展质量提升,已经步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一组数据可以说明: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工业产值增长160%,净增规上工业企业5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5%、工业产值增长92.3%,净增规上工业企业14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工业产值由2017年的10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50亿元。”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省市两级政策相互叠加打造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在发展战略、基础设施、项目扶持、招商引资、资金投入、人才支撑、合作共建等方面,一系列政策措施纷纷出炉,省、市两级政策相互叠加,使江北、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成为吸引投资的洼地、开放发展的高地。“《关于推动江北、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擘画了新兴产业集中区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紧紧抓住国家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战略机遇,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优势产业集群、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系统、配套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蓝绿交织的生态城市布局、富有效率的运行管理体制机制,着力建设具有生态、创新、制度等优势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引领型新区,未来将形成产业特色鲜明、增长动力强劲、绿色本底牢固、政务服务高效、示范效应明显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安徽省发展改革委有关人员表示。

24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