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智库 > 市县动态

金寨县注重补齐短板推进农村文化繁荣兴盛(二)

  作者:张成伟  编辑:纪海涛时间:2019-08-06

从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供需不对路、群众参与度低等难题入手,按照“群众点菜、政府买单”的方式,做好公共文化服务“菜单式”“订单式”服务。

一是“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县文化馆根据群众需求,常年开设古筝、扬琴等7个公益性文艺辅导班,并邀请苏州名师等文艺专家驻点授课;精准图书采购,县图书馆根据群众“点菜”目录采购,确保供需匹配,年采购40万元1.5万册图书;精准节目选送,根据群众需求和喜好送戏下乡,并邀请群众代表作评委,对节目现场打分,提出改进意见,确保选送出百姓喜欢的文艺节目。周一到周日全部免费开放文化馆、图书馆等场所,时间延长到晚上9时,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开设映山红大讲堂、暑期高校研学游、留守儿童心理辅导、诗歌朗诵会等系列活动,邀请专家学者、作家带来文化套餐。举办“书香金寨”全民阅读进乡村活动,促进农家书屋图书“下楼”,县图书馆充分发挥牵头作用,2018年指导各村开展全民阅读活动140余次,2019年1至8月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超过100场。金寨县图书馆于2019年7月新增投入使用金寨县图书馆总分馆大数据平台,提升图书馆工作管理效率,依据平台大屏幕实时了解总分馆人流量、排行榜、服务效能汇总、即时大数据。并方便读者浏览图书馆通知公告、实时动态、好书推荐等阅读信息。

二是“精品”打磨文艺力作出台文艺创作奖励办法,组织实施“金桂奖”评选,激发全县文艺工作者创作热情,引导创作一批源自民间的文艺作品,邀请省内外知名作家、艺术家深入实地采风,推出《有一种红叫金寨红》等系列精品力作。宣传文化人物,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金寨县文化旅游体育局文艺创作组认真办好《金寨文艺》季刊杂志,新增红色记忆、金寨人物栏目,传承红色基因、发扬大别山精神,2018年初开通金寨文艺微信公众号,作为纸刊选稿基地。创作人员多次深入一线采访创作,创作纪实文学、情景剧剧本、新闻等题材作品。重视宣传、报送好人文化,刊发在《安徽文学》《安徽日报》《图书馆工作》等省级刊物,并被新华网、戏剧网等五十余家媒体转发。2018年、2019年金寨县图书馆馆员何梅、红色宣讲员廖家同、皮影戏传承人易乃益等文化人物陆续荣获敬业奉献类“六安好人”称号。36年义务宣讲红色文化的金寨党史专家廖家同,于2018年11月荣获由教育部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工作小组和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组织遴选的全国“百姓学习之星”称号。静心创作,打造曲艺歌剧作品2019年5月,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报送的小品《纪念碑》获得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颁发的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暨第十八届群星奖决赛入围作品奖,金寨县文化馆作为演出单位之一,积极参与小品《纪念碑》的演出活动;7月10日,由六安市委宣传部、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牵头创排的红色题材民歌剧《大别山之恋》在金寨县上演。由金寨县原文化馆馆长李建梅以真实人物为原型创作原创剧本。剧目以大别山民歌为主要音乐载体,以波澜壮阔的大别山革命历史为背景,以金刚台妇女排八姐妹、105岁李桃荣等为人物原型,再现鄂豫皖苏区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场景,充分展示老区大别山精神。2019年5月,引入原创大型军旅话剧《历史的天空》在金寨县上演;2018年金寨县原创歌曲20多首,以歌唱家乡美为主。为大湾村、胭脂村打造村歌《情怀大湾》《胭脂红》等,创作金寨特色的《大别山采茶歌》《大别山哟梅山湖》《金寨的春天》《我的家乡叫金寨》等歌曲、MV。2019年上半年金寨县原创歌曲数量十余首,如《在路上》《望春谷》《茶山新歌》等。

三是“精心”记录乡愁文化定期举办天贶文化节、大别山民俗文化旅游节等各类节庆活动,传承大别山民歌、丝弦锣鼓等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农耕文化,让人们记住“乡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依托民间演艺团体,以优秀传统文化和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为重点,吸引群众主动参与,讲亲历事、演身边人、跳广场舞、唠乡亲话,变文艺活动“三下乡”为“常在乡”,多支民间演艺团体常年活跃在乡镇文化站、农民文化乐园和田间地头,“天天有歌舞、月月有大戏”成为群众生活常态。如,梅山镇文化站坚持每周开展戏剧活动,固定参加的票友达80多人,受到国家京剧院领导“点赞”。全县梳理收集小吊酒制作工艺、古碑丝弦锣鼓等21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在金寨技师学院开设“大别山民歌”非遗课程。

四是“精彩”演绎乡亲风貌通过以奖代补,引导群众自编自导自演,举办“俺们村里的春晚”。2019年首次广泛推广乡村春晚活动,金寨县49个村举办春节联欢晚会,选送6个村的春晚节目参加“安徽省最美乡村春晚”评选并榜上有名。如2019年2月5日,中国灵芝第一村金寨关庙乡胭脂村已连续举办第三届春节晚会,全部由村民们自编自导自演,安徽电视台等数十家省市级媒体集中报道。

通讯员:张成伟

0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