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智库 > 领导艺术

“区块链+政务服务”赋能地方治理

  作者:黄雪姣  编辑:纪海涛  来源:决策网时间:2020-05-11
“区块链+政务服务”将极大赋能地方治理,而政务服务的先进和便捷,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

716265060326441149.jpg

区块链的价值正在全国各地得到前所未有的肯定和重视。

据统计,全国有22个省将区块链写入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不仅涵盖北上广,重庆、甘肃等中西部省份也纷纷将区块链视为弯道超车的新赛道。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各地在区块链发展规划里,几乎都明确要推进“区块链+政务服务”,北京、广东、山东等7省市还提及了区块链政务应用场景方向。

“区块链+政务服务”将如何赋能地方政府治理?在推进过程中还有哪些难点和堵点?

传统电子政务的痛点

国内电子政务建设始于1999年,2014年开始进行“互联网+”改造。2018年,国内电子政务市场规模达2722亿元,但从发展水平看,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2018 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电子政务指数为0.6811,全球排名第 65 位,处于中等偏上位置,距领先国家有一定差距。

中国电子政务正处于从部门型向平台型阶段转变中,目标是建成跨省市、跨部门的一站式政务服务平台,即“一网通办”。但现行电子政务系统仍面临数据孤岛、安全性差、监管缺失等难题。

从技术上看,不同部门的数据库相互独立、信息整合难度较大。从动力上看,共享数据存在安全隐患。电子政务相关信息涉及国家安全、公民隐私,一旦出错或泄露,后果严重。此外,政务系统常被诟病的还有低效。

传统的电子政务活动需要金融机构、监管机构和中介机构等多部门人工协助完成。据公开资料,在某市购买存量二手房,办理交易登记需向 3 个部门提交 20 多份材料,往返办事大厅 5-6 次。即便如今一些部门将业务搬到了线上,但公民办理不同业务仍需下载不同的 APP。

区块链技术来帮忙

有了区块链,其“加密”“公共账本”“智能合约”的技术特性,为跨机构交互、隐私保护和提升效率提供了条件。相比于传统平台,基于区块链的电子政务平台,采用点对点加密传输,“智能合约”快速审批,从而实现降本提效、透明可追溯、信息安全加密、突破信息孤岛的目标。

以旧城改造为例,走传统程序,要经过城管、消防、城建再交开发商手上,大概 1 年半时间。被区块链改造后,在项目开展前创建分级管理权限、智能合约自动分发信息、多方在线审批,整个流程半年即可走完,同时提升了信息透明度和可溯源性。

区块链在政务领域的应用涵盖 8 大细分场景,包括数字身份、电子存证、电子票据、产权登记、工商注册、数据共享、涉公监管、行政审批;正在进行和已落地的项目达 40 余个。

除开“区块链+某一场景”的垂直应用,各地、各部门也对“区块链+政务”的产学研工进行投入。据统计,2019 年,共有 22 项产业服务类的项目。2019年 9 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为“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服务”项目招标,工作内容即是完善产业生态建设。

这么多区块链政务系统如何快速铺开?由于大多数政府部门并无 IT 研发团队,所以区块链政务系统多通过招标选定。据统计,参与政府区块链项目建设的企业,主要是有一定技术实力的小微企业,且本土企业、兼具区块链技术和其他信息技术的企业(而非单纯的区块链企业)更受青睐。

如何赋能

在“区块链+政务服务”的8大细分场景中,数据共享和涉公监管两大领域,集中体现了区块链给政务服务带来的赋能。

首先来看数据共享。在多种数据中,住房公积金数据的上链共享最为广泛。武汉、平顶山等地均就住房公积金的政务应用进行招标。

2018年 10 月,海南省即采用了蚂蚁金服区块链的“联合失信惩戒及缴存证明云平台”,实现公积金黑名单及缴存证明的跨中心跨地域共享。

在缴存证明方面,据支付宝介绍,引入区块链技术之前,公积金缴存在海口的小王要到三亚贷款买房,就要先到海口市公积金管理中心打印缴存证明,再拿到三亚申请办理,几趟跑腿无法避免,三亚市公积金中心也需联系海口市验证缴存证明,办理周期较长,常有延期情况出现。

引入区块链之后,小王的缴存证明便编码上链,保证其真实可信。现在,小王只要在支付宝里申请开具缴存证明,三亚公积金中心在获得授权后,在链上对该证明查询和验证。如此便省去了小王两地跑腿以及两个部门之间的手动交换信息的麻烦。

在公积金黑名单方面,各地住房公积金中心只需接入上述平台,并上传各中心的黑名单,即可实现信息共享且不可篡改,失信人一旦异地办理住房公积金业务也将一目了然。

再来看涉公监管。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成为政治生活的主旋律之一。落到实处,就是政府的资金要专项专用、来龙去脉要理得清楚。在传统工程项目中,若资金去路不明则有可能导致违约转包、责权不明;资金被挪用则会导致工期延误、工程质量存在隐患、工程欠薪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雄安新区在建设过程中,引入了基于区块链的工程资金管理平台。

据雄安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平台结合了BIM(建筑信息模型)+CIM(城市信息模型),为建筑产业链上的各法人主体(开发商、施工方、监理方、运营方)和个人提供数字化身份,为上链做好前期准备。

待工程启动后,项目各个主体均需持私钥对资金流通进行签名确认并链上广播,由此,工程款项到了哪个环节、发给谁、什么时候发放都一目了然。2018年 8 月运行以来,该平台已接入多项工程,管理企业 1000 多家,管理资金约 20 亿元;累计为 4 万人次建设者发放超 2 亿元资金。

湖南株洲在去年投入运行的“区块链敏感数据审计平台”,亦采用区块链技术,记录各业务部门、各岗位对于业务数据库的操作日志,由此追溯到数据记录与流通的各环节,从而对操作人员进行事前防范和事后追查,提升敏感数据的安全性。

“链+政务”的助力

尽管已有不少案例落地,但相对整个电子政务市场而言,“链+政务”仍处于小规模尝试。对于先行者来说,在探索中遇到问题在所难免。

首先,政务项目涉及面广,权责利难协调。

政务链副总经理刘义是政务链与广州市南沙区政府的政务区块链合作项目的负责人。他曾表示,这一项目从立项到落地前后持续了9个月左右,其中,前3个月都在进行调研。该项目关联南沙区19个政务部门,涵括2000多个事务项。通过调研将事务项梳理清楚,确定哪些环节需要用区块链,以及如何适配相关方案。

以数据共享为例,现阶段,区块链在技术层面已经可以实现,但由于政府机构的体制机制,迟迟未实现的根本原因在于“权限、责任、利益”难协调。从机构角度出发,数据共享有利于决策优化,但机构事务的执行者是个人,数据的责任主体绕不开这些实际的执行者。试想,数据共享的初衷是公益,但却要承担数据共享带来的风险,奖惩机制不对等,导致没有人愿意身先士卒。

其次,作为基础设施本身的区块链技术发展尚未成熟。

多位政务链创始人在实践中发现,原本的区块链底层,如以太坊、超级账本属于底层系统,逻辑较为简单,智能合约功能并不完善,“这都导致难以适用于实际政务场景”。

第三,当前的区块链项目,宣传意义或远大于解决现实问题的意义。

从大背景看,城市间、县区间历来存在竞争关系,当地官员又背负政绩压力。无论是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还是区块链时代,地方政府都要尽力抓住风口,争取国家政策、人才、资金等资源的倾斜,政策是一个抓手,把技术应用到城市公共事务中也是一个抓手。

区块链在公共事务领域能发挥的作用是得到行业肯定的,然而,从技术落地到业务,要解决的不仅是技术问题,还有现实因素的限制。如果说信息就是权力,现实中,政府人员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权力寻租的案例,屡见不鲜。

区块链不是变革者,它所发挥的作用只是改良现有的协作模式,但确实会挑战既有秩序,有阻力也在所难免,但依然不能停止探索的脚步。毕竟政务服务的先进和便捷,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

(作者单位:互链脉搏研究院)

7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