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泗县坚持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前提、以“三变”改革为路径、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目标,大力推动农业产业结构提质升档,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多元增收路径,为乡村振兴奠定物质基础。截至目前,全县168个村(不含社区)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24个,5—10万元的村96个,10—50万元的村39个,,稳定超过50万元的村达到9个。
一是抓实产权制度改革。严格按照清产核资、成员界定、股权量化、成立合作社、颁发股权证等一系列流程,积极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截至今年8月底,全面完成改革试点任务,共清查账目资产5.3亿元,核实集体土地总面积256.1万亩,界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成员87万人,全县187村(社区)均成立村级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
二是抓实农村“三变”改革。大力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努力盘活农村资源、资产、资金,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开辟村强民富新局面。2019年,改革涉及全县187个村(社区),实现全覆盖。
三是抓实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25811”产业新格局,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重点建设南北2条产业扶贫示范带,谋划5大产业布局,发展8大产业基地,打造1个主导产业,全县所有行政村实现特色产业100%全覆盖。
四是抓实发展模式创新。精准聚焦干部队伍建设,鼓励干部大胆试、勇敢闯,趟出了不少独具特色的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例如长沟镇朱彭村与帮扶单位中石油宿州分公司签订承包加油站保洁业务,形成选派干部出资、贫困村出人、帮扶单位出订单的“三方”共赢帮扶模式。
五是抓实减贫带贫举措。始终把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脱贫攻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扎实推进“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带动群众21430户,其中贫困户9844户;建成扶贫工厂140个,带动1762名群众就地就近就业,为集体增收271.25万元。为贫困户、边缘户提供保洁、保绿、护林、护路等公益性岗位2457个,保障特殊困难群体就业。
通讯员:郭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