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智库 > 区域经济

把握新机遇 聚力新基建 发展新业态 加快新发展

  编辑:胡心玥时间:2020-05-27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 蚌埠市人民政府市长 王诚

微信图片_20200527150119.jpg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中,您印象最深刻的部分是什么?

王诚:除了“六稳”“六保”和“就业”等热点词汇以外,还有一个字给我印象特别深刻,就是“新”,我自己数了一下,除了“新冠肺炎”里的“新”之外,一共提了近50处,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是我们下一步推动工作的重要遵循。

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新”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造成了较大冲击,老百姓“宅”家期间的商业行为催生出新的消费模式乃至生活模式,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启示,那就是要适应形势、顺应形势,改变思路、推陈出新,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

记者:今年,备受关注的新基建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列入“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范畴,请谈谈您的看法?

王诚: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加快新型基础设施等“两新一重”建设的命题,不仅指明了下一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更提出了关系中国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就蚌埠而言,“新基建”也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将“新基建”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统一起来,将有助于克服疫情带来的短期冲击,增强经济韧性、释放发展潜力。当前,省级层面已经把合肥和蚌埠作为“新基建”重点建设城市,我们要抢抓机遇,聚焦有利时机促进“新基建”建设。

(一)坚持大棋局,开启“新基建”新里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下好“新基建”这局棋,必须全过程谋划、全流程跟进、全链条发展。一是注重规划引领,加强对现有新基建领域项目的梳理和整合,超前谋划和完善“新基建”顶层规划。第一时间将“新基建”内容纳入“十四五”规划思路,编制完成《蚌埠5G生态产业园规划报告》,全力打造建立在5G基础上的智能产业园,加速编制《蚌埠市5G通信产业发展规划(2020年—2025年)》等专项规划。二是注重项目带动,将“新基建”领域项目优先纳入市、县领导牵头联系,并通过争取上级资金、推进与政策性银行合作、专项债等方式予以扶持推进。目前,蚌埠已储备“稳投资”新基建项目11个,总投资201.5亿元,占全省的7.8%。三是注重产业培育,加强与驻蚌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的有机对接,积极运用省“三重一创”等政策工作,持续引导和壮大相关产业。目前,在5G通信产业领域,蚌埠已拥有研发平台25个,其中国家级平台6个,初步形成“5+1”的产业发展格局。

(二)坚持大视野,构建5G产业新格局。打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思维定式,始终以全产业链思维解决产业发展问题,做到兵马和粮草“同行、并行、共行”,全力构建5G产业新格局。一季度,全市已建成开通5G基站123个,在建400余个,市百货大楼、淮河文化广场、万达广场、新地城市广场等核心商区初步实现连片覆盖。至今年年底,预计全市5G基站总数将达1000余个,位居全省前列。全力实施“一六六五”行动计划,着力打造5G生态产业园,力争2025年全面建成后产值突破1000亿元。市重点工业项目中,5G产业相关项目计划总投资达65亿元,占全部工业投资的5.2%。其中重点引进的上市公司——大富科技5G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正式开工,项目计划5年内投资50亿元,完成年营业收入100亿元以上,年利税10亿元以上,项目将巩固大富科技在5G基站滤波器领域的领导地位,打造国际知名通信标杆企业。

(三)坚持大引擎,书写企业智能化转型新速度。疫情防控期间,重点企业在软件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在线化”、“分散化”的办公方式逐渐成为新常态。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既是当前形势下的需要,也是提升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蚌埠这个老工业基地涅槃重生的需要。目前,蚌埠市已出台支持企业设施数字化转型相关政策,对全市重点两化融合试点项目,按照实际软件等投入的30%进行奖补。在政策激励下,企业彻底打消了投资顾虑,踊跃推动数字化转型,中粮科技计划投资300万元建立可视化的5G智能工厂,昊方机电计划投资180万购置SAP软件,进一步提升企业数字化管理水平。通威渔光互补、壹石通5G通信等10个总投资39亿元新建项目落地开工。

记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其中专门部署要“推动消费回升。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您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加以落实?

王诚:数字消费不仅是当前市场复苏的动力,也是未来经济增长的引擎,必须抢先牢牢抓在自己手里。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对传统服务业特别是线下服务业造成了巨大影响,但是网络购物、餐饮外卖、生鲜配送、在线教育、直播带货等“互联网+”新消费业态发展迅猛,成为当前挖潜消费市场、培育经济增量的重要途径,“宅经济”的新商机已经逐步显现,我们要抢抓市场,聚焦活力产业促进“新消费”拉动。

(一)变革促动,激发“线上”新活力。思路一变天地宽,面对新机遇,必须及时转变工作思路,引导企业变“被动等客”为“主动推销”,切实激发“线上”新活力。一是通过线上超市挖潜社区经济潜力。引导合家福、华运等大型连锁超市建立社区服务微信群,为社区居民提供线上购物平台的同时,建立社区经济客户群,根据各社区居民消费习惯有针对性提供商品服务,释放社区居民消费潜力。二是通过线上百货带动线下实体。引导万达广场、银泰、百货大楼等传统百货商城组建品牌微信群,将线下消费者引导至线上,建立品牌忠实客户群,强化客户对品牌的认可度,提高入驻商场内品牌的影响力、知名度,挖掘品牌客户消费潜能,万达广场线上日均销售额13万元左右。

(二)孵化带动,打造“网销”新引擎。注重电商企业孵化,发挥网购不见面、成本低、流量大等优势,提升“网销”额。怀远县近期出台《关于印发怀远县农村电商奖补若干政策》,针对培育壮大电商经营主体、品牌建设、农产品上行等不同方面实施奖补。县电商孵化园为创业者减免物业房租等费用,提供快递物流等资源对接帮助。一季度,该县实现网络销售额约5亿元,同比增幅近30%,通过京东蚌埠扶贫馆、本土企业淮商易购、社区电商等平台线上销售农村产品1262万元,收购106户贫困户不同种类农产品约13000斤。五河县发挥电商服务功能,设立五河县特色网络销售专区,采用直播“带货”等方式,推介特色农产品。一季度实现电商交易额7.04亿元,农村产品网销额2.81亿元,其中通过线上服务帮助贫困户销售家禽2.6万只、蛋类5.4万斤、蔬菜水果52万斤,杂粮3万斤,实现销售金额324万元。

(三)支持拉动,拓展“消费”新思路。拓展合作途径,解决餐饮企业发展困局,发布蚌埠地区网络订餐平台紧急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引导餐饮企业与美团、饿了么等网络订餐平台合作,严控线上经营食品质量关,推行“无接触配送”,帮助餐饮企业渡过难关。发放消费券,带动传统商贸服务业发展。印发《蚌埠市促消费提信心稳增长行动方案》,计划向市场投放60万张总额4000万元的消费券,着力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助力全面复工营业,加快经济全面复苏,目前已完成2轮、30万张消费券的发放,市民积极“秒抢”。支持传统商贸服务业企业开展线上销售、直播带货等活动,实现销售额约1000万元。落实奖补,真金白银带动旅游经济。目前,已为36家旅行社企业申请暂退394万元保证金;为50家文旅企业报送贷款需求77440万元,其中已为5家申请到低息贷款3170万元,为现代牧业申请全省旅游领军企业奖励资金20万元,为全省3个省级扶贫重点村和3个市级扶贫重点村预拨付资金30万元。

记者:无论是新基建,还是新消费,都离不开企业和项目的支持。我们了解到,蚌埠是2019年度中国经济营商环境十大标杆城市,在抓实体经济帮扶方面,蚌埠有哪些特色做法?

王诚:企业和项目不仅是新基建、新消费的载体,更是我们今年抓好就业工作的重要前提,蚌埠是2019年度中国经济营商环境十大标杆城市,已经连续两年在全省“四最”营商环境考核中获得第1,营商环境已经成为蚌埠紧抓不放的竞争优势。下一步,我们将始终把做好“四送一服”作为解决企业难题的“特效药”,抢抓培育,聚焦扶优培强促进“新业态”带动。

(一)强化政策驱动,增强带动力。出台《蚌埠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涵盖文化创意、文化出口、市场开发、文旅融合、夜间消费、企业挂牌、公共服务、全民阅读等19个板块共计46条,以“真金白银”的政策举措带动扩大社会投资,以“高成长性”项目引领新业态发展。立足于“存量优化”,对全市在建的67个文旅项目,举办银企对接会,出台扶持政策;致力于“增量谋划”,深度谋划20个高成长性文旅项目,编制可研或预可研报告,达到“可报可批可招商”程度,成为投资商竞相争夺的“香饽饽”;作之于“变量深化”,发展在线旅游新业态,深入推进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乡村、智慧旅游饭店建设,完善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目前,依托蚌埠市独特的“花海”景观资源推出蚌埠“赏花之旅”10大旅游线路,开展媒体采风踩线、“安徽人游蚌埠”“蚌埠人游蚌埠”“赏花之旅”摄影短视频大赛等活动。

(二)关注科技引领,增强竞争力。启动2020年自主创新专项资金兑现工作,围绕购置研发设备补助、高新技术企业奖励、企业购买科技成果在蚌转化等5项政策,兑现奖补资金共2960.7万元,切实为企业“雪中送炭”,助力企业经济恢复。围绕主导产业,紧扣发展需求,指导企业凝练、梳理一批技术含量高、产业化周期短、经济社会效益好的项目重点培育,做好申报省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准备,争取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鼓励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为中小企业减免房租,按照其实际减免租金额20%给予不超过50万元的补助。修订市科技创新券的管理办法,扩大创新券支持对象,进一步激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积极性。

(三)突出融合服务,增强吸引力。围绕云数据中心建设、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应用等,深度融合线上线下服务,依托电子政务网络、互联网和物联网,按照国家A级标准,建成省内领先的公共信息云数据中心机房。广泛对接相关单位,归集各类有效信息,目前,云数据中心归集完成62家单位数据,数据类别1255类,总量33.88亿余条;动态对接公安、民政、人社等24家单位,动态数据785类,数据量33.8亿余条;静态对接39家单位,静态数据470类,数据量0.08亿余条,对接数据种类和总量均居全省前列。深入挖掘利用已归集海量数据,完成了人口库、法人库、电子证照等专题数据库建设,为公安、民政、国土、市场、教育等部门提供应用服务,服务种类达到274类,服务请求次数1896万余次。完成125类776万电子证照制作,人居持有证照种类达到2.30个,其中加盖印章的电子证照种类为114类,通过电子签章备案的签章数量为2200个。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等热门证照已在网上政服务平台实现共享调用,有效提升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能力。

(四)聚焦“知本”转化,增强原动力。打出“政策+措施”组合拳,帮扶企业完成知识产权价值转化,主动摸排复工复产企业的融资需求,制定“一对一”解决方案。一季度,已为17家企业推荐商标、专利权质押贷款9600万元,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其中为蚌埠中石化学技术有限公司办理商标权质押贷款、解决融资难题,从市级帮办材料准备,到省级商标质押审查,再到国家局办理商标质押登记发证,仅用一天时间。同时协调银行部门提前做好贷款审查手续,实现商标质押贷款当天受理、当天放款。出台支持知识产权融资措施,进一步简化审查手续,对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方式进行有效融资、扩大投资的,对承诺符合审批条件并按要求提交材料的企业,不进行现场审查,当场受理、当场办结。加快商标、专利权质押贷款贴息贴费等知识产权政策的落实兑现,目前已为79家企业兑现2019年度知识产权扶持资金883万元,实现以“智产”撬动“资产”。

记者:关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没有设定GDP目标,请您再谈谈您的看法?

王诚:没定目标,不等于降低工作标准;目标不定,不等于发展任务减少。过去讲“蹦起来摘桃子”是桃子多高就蹦多高,现在是要危中寻机、化危为机,蹦多高桃子就多高,而且蹦的越高桃子摘的越多,更加形成了你追我赶、百舸争流的竞发态势,压力反而更大。

近年来,蚌埠一直坚持锚定全年各项发展任务,全力推进在手工作,经济社会发展也实现了新的跨越,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经济总量目标。我们坚持“三个一切”的服务理念,“项目定了干,一切手续我来办;项目开了工,一切服务我跟踪;项目投了产,一切困难我来管”;我们力行“周分析调度、月督查推进、季观摩考核”调度推进工作机制,确保“文不过夜、事不隔天、议不过周”;我们还创新实施了“各项工作画出时间表、责任书、横道图”的工作责任落实机制,这些都是蚌埠工作中总结出的好做法、好成效、好经验。

同时,我们还有硅基、生物基新材料和5G产业三张发展“王牌”,都是在本行业、本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掌控创新优势的产业,十分契合《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壮大节能环保产业。”的工作部署和要求,都是蚌埠的“产业地标”,将来会在5G通信、太阳能发电、禁塑等工作中大放异彩,都是蚌埠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产业动力。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善于视危为机、化危为机、转危为机,把组织架构搭起来,把推进机制建起来,把工作规划编出来,把任务计划列出来,让党员干部动起来。坚持“三抢抓、三聚焦、三促进”,以“云”为要夯实“新基建”发展基础,带动“新消费”变革,推动“新业态”发展,彻底把蚌埠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释放出来,就一定能够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更快建成“创新之城?材料之都?制造高地”

0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