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智库 > 领导艺术

信任是基层有效治理的基石

  作者:和 同  编辑:纪海涛  来源:决策网时间:2020-07-06
信任机制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行动出来的;不是安排出来的,而是磨合出来的;不是承诺出来的,而是考验出来的。

每一个中心都要成为有效的战斗单元。多中心如何形成有机整体?信任是有效且必须的凝结剂。

当前基层治理实践中,信任机制缺失现象比较普遍。比如,班子内部之间,如果“一把手”不信任副职,就会出现事无巨细一竿子插到底的现象,如果副职不信任“一把手”,就可能出现对集体决策事项上推下卸的现象;上下级之间,如果上级不信任下级,就会出现检查督查考核泛滥、文山会海等现象,如果下级不信任上级,就会产生因担心出错而滋生先观望再行动的心态,进而产生慢作为、不作为的现象;政商之间,如果企业不信任政府,就会出现企业发展意愿下降、活力不足等现象,如果政府不信任企业,就会出现政策多变、兑现不及时、不到位等现象;干部与群众之间的不信任,最关键的诱因是官本位思想,干部高高在上会破坏干群鱼水关系,进而导致干群隔阂现象出现。

信任机制的缺失,导致治理出现一系列问题。有的相互制造工作,导致整体效率丧失。有的问题反映不畅,导致决策出现偏差。做不到问题自下而上反映,决策的科学性难以有效提升。有的压力传导不顺,导致责任无法压实。

信任机制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行动出来的;不是安排出来的,而是磨合出来的;不是承诺出来的,而是考验出来的;不能一蹴而就,要长期坚持。如何在现代治理创新中有效构建信任机制?

单位班子成员之间要有默契。重点要发挥班子整体合力,而非突出“一把手”个人能力和魄力。“一把手”如何主导班子信任关系的构建?要义全在于一个字:“装”。决策前要“懂装不懂”,要学会倾听,营造让大家敢说真话的氛围,充分听取意见,真正掌握实情。决策时要“不懂装懂”,重点是要相信班子成员,该拍板时就拍板,让基层一线干部拥有对业务工作的灵活处置权和机动自主权。

上下级之间要增加互信。上级要注重在态度上支持、要素上保障、容错上担当,同时以正确的方法论为指导,深化行之有效的基本方法内涵,倡导各领域梳理个性化的工作方法。旗帜鲜明地支持干事的人干事,多教方法少说教,可让事业发展更有生机和活力。要注重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自我批评要刀刃向内、直指内心,赢得下级信任;上级批评下级要把握好“度”,当以推进工作为目的。

新型政商关系构建要坚持“亲”“清”理念。政府和企业之间建立信任关系,关键是领导干部要淡化“官本位”思想。坚持正确的企业服务理念,企业需要时立马出现,不需要时远在天边,才能真正优化营商环境。抓经济工作以企业服务为重心,企业服务以政策服务为重点,以企业为中心开展企业服务,积极构建企业家社会,支持企业家在经济发展中唱主角,可以让经济发展更有质量、更可持续。

干部和群众之间要消除隔阂。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身入、心入、脑入,真正做到深入群众,在和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深化对群众观点、群众观念、群众路线的认识。同时用心为群众办实事,包括做细、做实、做好送上门来的信访工作,主动打开干部和群众心与心之间的门。

169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