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智库 > 市县动态

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宿州全力加强小麦赤霉病防治

  作者:宿政研时间:2020-06-11

一、提高站位,充分认识赤霉病防治的特殊重要意义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又突遇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抓好夏粮生产,稳住农业“基本盘”,对完成全年经济社会目标任务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受疫情影响,今年国际大宗粮食市场可能会出现重大变化,粮食安全形势非常严峻。中央要求,今年既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又要稳定粮食产量。省里下达我市全年的任务是,粮食播种面积1416万亩,粮食产量90亿斤,我市将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确保完成稳定粮食产量目标任务。

综合研判,全年粮食产量中,夏粮占大头。据预测,4月中下旬,小麦赤霉病可能在我市大规模爆发,其中在埇桥区、灵璧县、泗县偏重发生,在萧县、砀山县中等发生,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在这有限的10天左右时间内,对全市715万亩耕地普遍开展1-2次小麦赤霉病预防,防控任务十分艰巨。同时,疫情还没有结束,统防统治组织难以跨区调动到位、大规模组织人工开展防治难度较大等因素,都对赤霉病防治工作增加了难度。如果小麦赤霉病防治没抓好,势必对夏粮丰收造成严重影响。我市将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上来,将小麦赤霉病防治作为当前农业生产的一项中心工作来抓,立足“预防为主”不动摇,坚持“统筹兼治”不迟疑,做好“见花打药”不松劲,坚决把小麦赤霉病防住治好,确保小麦生产安全和品质安全,确保夏粮丰收,为全年粮食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二、严防死守,全面做好赤霉病防治的重点工作

织密扎牢防治网,打好主动仗、下好先手棋,开足马力、严防死守,牢牢掌握小麦赤霉病防治工作主动权。

一是在监测预警上再严密。小麦赤霉病类似于“灰犀牛”事件,发生的频率比较高。今年全市小麦种植面积715万亩,需防治面积1018万亩次,时间紧、任务重。我市将进一步加强监测力量、织密监测网络、加大监测频率,针对不同小麦类型田,实施分区精准预报。充分发挥农业植保部门的技术优势,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配备智能化监测预警设备,着力提升监测预警的准确性、时效性。加强监测预警网络建设,抽调人员充实到监测预警队伍,进一步完善市、县、乡三级监测预警网络体系,确保监测预警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天气预报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十分重要,农业、气象等部门要强化监测预警协作,加强会商研判,加大预报频次,在全面掌握菌源、小麦生育进程的同时,紧盯天气变化,及时研判、发布赤霉病短期趋势预报,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为精准防治提供指导。

二是在科学防治上再精准。小麦赤霉病有效预防窗口期短、时效性强、组织化程度要求高,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和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成为防治的必然选择。目前全市共有防治服务组织994个,植保无人机727台,要利用好这些有利武器,在有限的窗口期内,连续作业、自动作业,确保防治到位。坚持分类防控针对常发区坚持“主动出击、见花打药”的原则不动摇,抓住小麦抽穗扬花关键时期,全面喷施高效对路药剂;针对重点区适当增加施药次数,控制病害发生,减轻危害程度。抓好统防统治对统防统治作业实施补贴或直接购买服务,及早对统防统治组织开展防控技术培训,提高作业水平。特别是支持统防统治组织做大做强,对其购买高功效施药机械加大补贴力度,进一步提高防治效率和农药利用率。强化技术服务充分发挥赤霉病防控技术专家组和技术指导组的作用,组织各级专家、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分片包干,普及防治技术和安全用药知识,“面对面”“手把手”指导农民做好防治,确保防治技术措施普及到人、落实到田。

三是在宣传指导上再加力。充分发挥电视天气预报栏目和微信等新媒体的作用,利用网络、手机短信、明白纸以及开展技术讲座、科技赶集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小麦赤霉病发生与防治信息,让农民掌握防治技术要领,提高防治技术水平,把赤霉病防治变成广大农民群众的自觉行为,切实提升防治效果。同时,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开展春季农资市场整治,抓好赤霉病防治药剂市场执法检查,保障用药安全。

四是在资金统筹上再强化。2020年中央下拨我市农业生产救灾补助资金1250万元;昨日省计划安排1.5亿元资金,分配给我市资金约2000万元。目前我市已统筹2540万元资金用于小麦赤霉病防治工作,在此基础上市财政还计划按2元/亩补贴小麦赤霉病防治工作,补贴资金约1438万元。下一步,加大农户和社会资本统筹力度,确保更多的资金及时投入到防治工作当中。在资金调配使用的过程中,注重精打细算、精准投放、专款专用,重点做好防治药械药剂招标、购买社会化防治服务、统防统治作业、现代植保药械购置补贴等方面工作,确保各项经费都用在刀刃上、花在关键处。

三、严明纪律,凝聚形成赤霉病防治的强大合力

一是钉牢防治责任。市政府已经成立小麦赤霉病防控指挥部,实行小麦赤霉病防治一日一报制度,各县区农业部门每天向市级农业部门报告,同时抄报县区人民政府。各县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负责同志做到恪尽职守、深入一线、靠前指挥,确保防控工作有力有序开展。强化压力传导和逐级落实机制,形成“网格化”监管体系,植保农业专家、专业合作社、统防统治组织、气象部门要一天一天地盯、一块一块地防,24小时运转、大干十天,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田、不留死角,推动赤霉病防治工作落细落实、确保实效。

二是强化督导调度。市、县农业主管部门充分发挥业务指导作用,加强形势研判和协调调度,突出对赤霉病防治进度的跟踪调度,重点督导各地投入现代植保机械情况,以及统防统治组织投入数量和所占比例等硬核指标。健全发现问题、反馈问题、整改销号的高效闭环运行机制,对防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报告、及时会商、及时解决。

三是严明工作纪律。在防治工作中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因工作不力、作风漂浮、措施不到位而造成小麦赤霉病重发,以及重大经济损失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追责问责,绝不姑息迁就。

做好小麦赤霉病防治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市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的部署要求,主动出击、迅即行动,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坚决打好小麦赤霉病“防治战”,为夺取夏粮丰收、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0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