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智库 > 市县动态

铜陵市“四排查四防范”坚决打好汛期脱贫攻坚战

  编辑:纪海涛  来源:安徽省扶贫开发工作办公室时间:2020-07-24

自进入主汛期以来,铜陵市遭遇持续强降水,雨情汛情灾情形势严峻,该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统筹抓好防灾防疫防致贫返贫三线作战任务,组织各地各部门全面开展“四排查四防范”行动,精准防范应对洪涝灾害,坚决防止因灾致贫返贫,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一是全面排查扶贫项目,防范财产安全风险。对今年以及往年实施的扶贫项目全面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对已完工使用项目加强管护,确保安全运行;对在建项目严格按照程序施工,强化防汛措施,做好用电、用水、工程机械等安全保障,努力克服灾害影响,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项目早建成、早收益。截至目前,2020年实施的497个扶贫项目、往年实施的1883个扶贫项目已全部排查到位,均未受灾,项目实施进度有序推进。同时,排查贫困户产业发展受影响877户3047人,受损面积5893.02亩。针对受灾情况,及时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根据灾情实行分类指导,及时落实各类农作物扶苗、洗苗、补苗、追肥等田间管理措施,促进受灾作物苗情转化。截至目前,组织农技人员现场指导90次,解决贫困户生产问题145个。

二是全面排查住房情况,防范人身安全风险。按照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要求,全覆盖开展住房安全排查,帮助受灾群众开展房屋加固、防水排水等自救行动。对危险区域、危险地段和危险房屋内受灾贫困群众及时做好投亲靠友、借住公房、搭建临时住所等紧急转移安排预案,妥善安置,防范次生灾害发生。同时,包村单位、包户干部加强与结对贫困户的联系,帮助排除安全隐患。对房屋损毁的贫困群众,第一时间进行转移安置,及时协调相关部门筹集修缮资金,落实危房改造补丁政策,加快损毁房屋维修重建工作,确保贫困群众住房安全有保障。截至目前,该市排查出的6户贫困户住房损毁问题,已全部解决。

三是全面排查重点群体,防范生活保障风险。紧盯“三户一体”特殊人群,按照逐村逐户逐人逐项要求,全面摸清受灾情况,认真落实救助帮扶措施,全力消除致贫返贫风险点,有效降低洪涝灾害对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影响。截至目前,该市共排查贫困户37221户112069人,其中脱贫监测户856户2611人;排查边缘户930户2981人。及时组织开展救助帮扶,保证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的饮用水喝、有安全住处、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确保群众基本生活不受影响。截至目前,该市共紧急安全转移安置群众13812人,其中贫困群众514人。制定集中安置点管理办法,认真做好集中安置1115名群众的管理服务、物资配备、食品安全、医疗救助、疫情防控等工作,做到“十有”,即有包点干部、有医务警务人员、有志愿者,有电视、有充电插座、有灭火器,有就餐点、有活动室、有学生学习室、有洗浴间,努力让集中安置人员安全、安身、安心。各部门立足部门职责,积极开展专项排查。水利部门及时开展供水系统排查和用水安全检查,确保正常安全供水;卫健部门组织力量及时对受淹区域进行消毒,确保大灾之后无异常疫情;民政、扶贫、财政等部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深入五保户、空巢老人户等困难群体家庭开展查灾救灾,确保基本生活保障到位。

四是全面排查灾害损失,防范致贫返贫风险。以县区为主体,扶贫、应急、水利、民政、农业等职能部门形成合力,建立贫困户受洪涝灾害影响情况统计报告制度,加强灾情核查,全面掌握群众受灾受损情况,迅速开展应急救助,及时组织受灾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和灾后重建工作,确保基本生活保障有力,确保不因灾致贫返贫。7月12日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驻村工作队全力以赴参与抗洪救灾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驻村工作队全力参与抗洪救灾工作。该市238个驻村工作队370名干部全员在岗、奋战一线,突出“三个全力以赴”,即全力以赴投入防汛救灾工作、全力以赴保障贫困群众安全、全力以赴防范因灾致贫返贫,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结合防汛工作需要,因地制宜开发防汛抗洪临时性公益岗位84个,优先吸纳84名贫困人口参与防汛抗洪工作。组织开展实地核灾工作,协调农业保险公司及时理赔。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受灾群众帮扶,各包村帮扶单位和企业纷纷伸出援手,积极向受灾贫困地区捐款捐物。大力开展消费扶贫工作,帮助销售滞销农产品。今年6月份以来,该市电商企业收购贫困地区农产品价值300多万元。该市枞阳县横埠镇官塘村扶贫工作队,针对该村贫困户受灾导致西瓜滞销问题,组织动员单位干部职工进行认购,多渠道联系企事业单位、建筑工地等开展爱心帮扶,帮助销售西瓜2.8万斤,及时解决该户燃眉之急。推深做实电商扶贫,该市扶贫部门与安徽易购传媒等电商企业合作开展“抗洪助农”活动,通过驻村扶贫工作队,面向灾区贫困群众征集滞销农产品并帮助售卖,切实减少受灾贫困户损失。

(来源:安徽省扶贫开发工作办公室)

37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