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杂志 > 2020年 > 2020年6期 > 产业/商界 > 产经

开赛!智联网汽车产业新赛道观察

  作者:赛迪顾问汽车产业研究中心  编辑:纪海涛  来源:决策网时间:2020-08-07
从投资潜力Top20看,北京、深圳等排名靠前城市仍具备较大产业发展空间。Top20城市潜力值均超过74,未来有望成为产业中心城市。

416920940862906444.jpg

智能网联汽车是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新一代汽车。近年来,主要发达国家抓住汽车产业转型机遇,积极布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颁布国家级的战略规划。

2020年2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明确了未来5年智能汽车发展战略。随着战略中各项任务的有效落实,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将驶入快车道。

当前,各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状况如何?有哪些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趋势?赛迪顾问汽车产业研究中心从城市产业基础、政策支持、发展要素及产业氛围四大维度,科学评价区域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水平。

未标题-1.jpg

2019年主要省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增专利数(上图)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投资潜力城市Top20(下图)

四大共性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处于发展初期,核心技术正处于研发积累阶段,相关企业多为初创类企业。区域内的人才储备、产业基础、政策扶持、营商环境对于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从评价结果看,产业投资潜力强市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地区,特别是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和湖北等省。从区域上看,主要集中在华北、中南和华东地区。其中华东地区占比最高,产业投资潜力最大,有望成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先头区域。

从分布上看,产业集群趋势明显。产业投资潜力强市主要聚集在京津冀、长三角、渝湘鄂及珠三角四大地区,形成产业集群。长三角地区和渝湘鄂地区入选城市较多,整体区位优势较为明显;珠三角地区城市得分较高,区域整体质量较高。

城市布局重点存在差异。除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具备产业多维度布局潜力,绝大多数城市根据自身基础和特色选择某一产业维度重点布局。

从投资潜力Top20看,北京、深圳等排名靠前城市仍具备较大产业空间,未来仍然具备较大发展潜力。Top20城市潜力值均超过74,未来有望成为产业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周边城市,促进产业快速发展。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投资潜力头部城市,具备四大共性特征:具备经济基础、具备汽车及相关产业优势、具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以及针对性规划和设计。后部城市普遍不具备某些维度共性特征。

东北地区虽然汽车产业基础雄厚,但是区域经济相对滞后,电子信息制造业、互联网等相关产业薄弱,具备发展潜力的城市较少。山东省具备经济、产业及需求三方面要素,但缺乏针对性的布局规划,全省区域内无规划建设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山东省内虽然产业投资潜力强市较多,但整体实力均偏弱,未来存在掉队风险。如进行顶层设计规划,针对性布局,弥补产业发展短板,未来具备赶超潜力。对于后部城市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共存。

五大模式

北京:技术驱动、全面布局。北京聚集了国内领先的高校及科研院所,高端人才汇聚,先进技术迅速孵化,科创类企业密集。

政策方面,北京具备国内最完善的政策规范及标准体系。测试方面,北京在海淀、亦庄等地有多个智能网联测试场及开放测试区。产业方面,北京汇聚了国内半数以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重点企业,在产业链各环节均有相关企业布局,企业以技术研发为主,生产类相对较少,产业上下游配套协作能力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但是,北京用人成本和用地成本较高,对于生产类企业限制较大。产业链现有环节初创企业市场空间受限,企业间对于人才、土地、资金等发展要素竞争激烈。未来产业发展将基于高端人才和产业基础优势,趋向于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生态完善。

深圳:龙头引领、转型升级。依托于华为、腾讯、比亚迪等龙头企业战略布局,深圳在核心零部件制造、系统软件以及计算平台等产业环节迅速发展。

政策方面,深圳作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口岸,拥有国内最优异的营商环境以及行政效率。产业方面,深圳主要布局软件算法以及零部件制造,主要企业为进行战略布局的龙头企业以及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深圳凭借电子信息制造业雄厚基础,未来将是硬件生产类企业落地的重要选择。

深圳具备充足的人力、土地及资金等发展要素,未来通过平台吸引高端人才,进行核心技术研发以及产业趋势引领。上游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依托于健全的供应链体系进行核心零部件生产,成为产业Tier1供应商。

杭州:产业融合,聚焦应用。杭州主要聚焦于应用场景探索,依托阿里巴巴在云计算方面技术积累,融合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打造城市智慧交通系统。

产业方面,杭州主要以技术研发为主,聚集了阿里达摩院、之江实验室等先进的技术研发机构,在场景自动驾驶以及智慧交通规划领域进行技术突破。政策方面,杭州具备完善的人才招引以及企业扶持政策体系。测试方面,杭州拥有智能网联技术模拟测试平台以及开放道路测试区。

杭州是未来产业应用探索的重要示范,与其他城市形成差异化发展。杭州通过将智能网联汽车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产业交叉融合,探索在数字交通领域的应用模式。

长沙:筑巢引凤、构筑生态。长沙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作为工业升级的主要突破点,建立国内最为完善的智能网联测试设施,通过提供政策支持,吸引产业头部企业进驻。

测试方面,长沙具备国内唯一的含高速公路的测试场,同时具备大量开放道路测试区。产业方面,长沙具备较低的用人和用地成本,目前已吸引华为等国内产业龙头企业以及舍弗勒等国际汽车零部件巨头进驻,逐步形成产业集群,构建产业生态。

未来,长沙将具备成为智能网联汽车核心零部件生产集群的潜力,吸引技术孵化以及生产类企业落地。长沙着眼于应用场景,全面构筑智能网联汽车生态,走出了长沙速度。

武汉:把握机遇、突破瓶颈。武汉是我国汽车工业重镇,顺应汽车产业智能化、网联化与电动化趋势,全面布局智能网联汽车与智能交通产业,助力区域内传统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

测试方面,全面推进武汉智能网联汽车和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区建设,完善测试认证以及路网配套设施体系。武汉已颁发全球首张L4级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牌照。产业方面,武汉招引130余家人工智能研发、自动驾驶测试、5G通信等配套相关企业落户。法雷奥等重要零部件供应商落户武汉,辅助区域内的传统汽车产业向智能网联方向转型,整车企业东风建立T3实验室,突破传统汽车产业发展瓶颈。

武汉规划建设一个测试认证平台,培育产业和生活二个生态圈,搭建具有武汉地区特色的通信网、物联网(位置网)、智慧路网三张基础网,打造岀国际一流的智能网联汽车和智慧交通综合创新试验区。

三大趋势

随着智能网联技术的进步,普及率逐步提升,产业规模将持续增加,预计到2022年产业规模将达到6329亿元,并且呈现出以下三大趋势。

趋势一:以示范区为中心产业集聚,集群内城市差异化发展。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产业发展模式、发展路径等均处于探索阶段。具备产业基础和发展要素的城市提前布局,通过构建完善的测试以及保障政策体系、颁布产业规划、建设智能网联技术测试场及开放测试区等措施,取得先发优势,建设区域性能智能网联试点示范区及车联网先导区。

示范区和先导区对产业虹吸作用明显,以示范区城市为中心,产业呈集聚趋势,并辐射周边城市。示范区或先导区是城市未来抢占先机、引领产业发挥的关键。以示范区为核心,产业集聚度高,我国已形成京津冀、长三角、渝湘鄂及珠三角四大产业集群,集群内城市具备产业发展区位优势。

智能网联汽车涉及范围广,技术研发及产业布局资金投入量巨大。单一城市经济实力无法全产业链布局,集群内城市基于比较优势选择针对性的领域和环节进行差异化发展,城市分工逐步明显,共同构建集群内的产业生态。

趋势二:核心技术研发能力是产业和资本关注的重点。

传统汽车产业核心技术的缺失,造成产业链主要利润外流。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是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是一次重要契机。在坚持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的前提下,统筹利用国内外先进的创新元素和市场资源,才能在智能网联汽车全新赛道中抢占先发优势。

短期内看,环境传感器硬件以及多维传感器融合算法是产业技术突破的重点;长期内看,车辆决策系统、车路协同系统、云平台系统相关的基础硬件架构,以及配套的软件算法是产业的核心与关键。具备相关核心技术以及技术研发能力的企业,尤其是同时具备软件和硬件研发以及集成能力的企业,将是产业和资本关注的重点。孵化和扶持相关企业,将提高城市产业发展潜力以及竞争力。

趋势三:商业模式决定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成功的商业模式是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商业模式尚不明确。产业涉及的技术和基础配套设施前期投入巨大,能否找到盈利运营模式是决定产业长期投入的关键。

从企业角度看,用户渗透率提升、产品成本下降、营收及利润率提升等趋势是企业选择产业方向的核心;从城市角度看,除了产值、利税等经济因素外,对产业链的带动作用、对产业质量的提升作用以及对城市形象的推广作用等社会效益因素,同样是产业方向选择的重点。高产出比、低风险的商业运作模式,将决定产业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和路径。

当前阶段,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潜在商业模式主要包括:平台运营型、硬件贸易型、软件服务型、信息增值型以及物流经营型几大类,各类商业模式所需的配套设施、政策支持、生产要素等,以及后期经济社会效益产出存在差异。各城市需要根据衡量投入产出比,评估投资风险,核算投资周期,选择适宜的经营模式,并以此确定区域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

11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