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杂志 > 2020年 > 2020年7期 > 领导科学/决策艺术 > 领导力

基层挂职干部的随地应“变”

  作者:梁 骏  编辑:纪海涛  来源:决策网时间:2020-08-04

治国之要,首在用人。用人之要,重在育人。

近年来,对党员干部进行挂职锻炼呈现出力度逐渐加大、方式逐步丰富的趋势。这既是长期以来选拔培养干部的基本途径,也有助于完善组织人事制度、开发政府人力资源和提高公务员自身素质。

挂职锻炼尤以基层挂职的干部居多,年限多为一至两年。挂职干部既要适应基层的特色,在广袤的农田上茁壮成长;也要将自己的工作风格和办事能力带入到基层,为当地发展作出改变和推动。

挂职需挂“心”

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的工作环境、人员事务、方式方法同上级机关大相径庭。基层挂职干部多数担任实职且一般为单位副手。一方面社会期望值较高,承担着为基层谋发展、为百姓谋福利的重任;另一方面,心理上面临急剧的外在变化,部分挂职干部心态上存在“缺位”,工作中就容易“少位”,甚至履职中出现“失位”。

环境变,滋生“外人”心态缺乏参与性。

挂职干部一定程度上面对着派出单位“老家”、挂职单位“新家”和组织部门“娘家”的三家管理。

在处置突发事件、化解复杂矛盾、应对急难险重等任务上,基层工作也不再有上级机关充足的人力物力保障。面对困难,部分挂职干部因自身工作性质的临时性,在挂职期间被动应付,参与积极性不足。

此外,还有部分派出单位会对挂职干部“遥控指挥”,使挂职干部两头操心,疲于奔命。

难度变,滋生“过客”心态缺乏能动性。

基层的工作愈发难干已经是共识,也正因如此,更需将精兵强将派到基层一线提升本领。

挂职期间,挂职干部只是改变工作岗位,人事行政和工资关系均保留在派出单位。

因此,存在部分挂职干部怀着“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过客”心态前去工作,在挂职单位以“看客”作风遇到问题绕着走,遇到事情拖着干。

方式变,滋生“跳板”心态缺乏融入性。

有的挂职干部将挂职看作一种过场,认为熬过了一年半载返回原单位就算“镀金”成功,甚至错误地将挂职锻炼和升迁提拔划上了等号,寄希望利用基层挂职这一“跳板”得到提拔重用。

“心难定”使得挂职干部工作实质上缺乏积淀,为人处事上缺少适应。加上基层工作方式中更讲人情味,群众对初来乍到的挂职干部一时间“难买账”。挂职干部迟迟难以融入,觉得自己过一段时间总是要回派出单位,工作中不愿发表意见,且对基层的民生民情了解较少,工作信心不足。

更有甚者,少数挂职干部错误的认为下级机关无管辖权,挂职期间怀着“跳板”心态虚度光阴,浪费了宝贵的锻炼机会。

转变要做“实”

袁隆平曾经说过: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身体、精神、感情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我们每个人的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

年轻干部的成长正是如此,挂职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对于提高干部的一线工作能力、丰富基层经验、提升格局视野、拓宽人际交往都有很大帮助。因此惟有身子向“下”转变,才能本领向“上”提升。

扎下身子“挂”的住,压担子促干部成长。

对于基层挂职干部而言,首先要明晰经历不等于资历,更不等于能力,不能因为挂职时间短或者编制不在挂职单位,就在工作中遇事推诿,即便是打基础、管根本、利长远等需要长期见效的工作也应积极参与。

在思想上认识到基层挂职锻炼是见识一线工作并施展才华的不可多得的机遇,行动上多为基层百姓做些惠民生、顺民意、暖民心的实事,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挂职单位要结合挂职干部自身特点“压担子”,针对性把挂职干部安排到急难险重等重要岗位上,激发挂职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在基层茁壮成长。

贡献热情“干”的好,搭梯子促干部成才。

挂职不仅仅是将“干部”带来,更要将“干”带来。应当充分发挥挂职干部普遍文化基础较好和自身站位高视野宽的特点,弥补基层发展能力的不足。要以“有为才能有位”的心态,能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和派出单位的事业格局,积极参与挂职单位的日常工作,甚至主动承担任务重、责任重的核心业务。

同时,善于发现基层干群的优点和亮点,努力向基层干群学习,甘当“小学生”,甘拜群众为师,尤其是要把基层干群的优良作风、基层工作的精妙方法作为不断提高能力和水平的进阶之“梯”。

成长奉献“部”的全,引路子促干部成熟。

干部除了“干”,还得会“部”,做好个人成长的部局,规划好单位的工作部署。基层挂职干部要主动“接地气”“打地基”,常思“带走什么、留下什么”,把基层挂职经历作为自身成长进步关键一站。

除了珍惜挂职机遇,也要注重穿针引钱,促进派出单位和新单位的互动互助。挂职干部要摆正心浮气躁、急于求成的不良心态,既不急功近利也不消极无为,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做到主动不盲动,到位不越位,才能促使自身完成好所在岗位的使命,炼“真金”而不“镀金”,化挂职“经历”为工作“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成熟。

磨砺要创“新”

当前,我国干部挂职锻炼客观上还一定程度存在“为挂职而挂职”的现象,甚至过程走样、违背初衷。

完善挂职管理制度体系,厘清“权责为”核心内容。

一是对挂职期间选拔标准、选派流程、挂职年限、岗位职责、岗前培训、生活起居、监督考核、期满去向等诸多问题更多只是依照“约定俗成”,缺乏“明文规定”。

二是部分基层单位对挂职干部存在着“不愿管”“不敢管”等碍于情面的行为,派出单位也“鞭长莫及”,管理上存在“真空”。

三是派出单位、挂职单位和组织部门等各相关单位的权责不够清晰。

应当既围绕德、能、勤、绩、廉为评价指标对挂职干部进行综合考核研判,也要为挂职干部的下步使用提出切合实际的意见建议,进而构建“权、责、为”三位一体的挂职管理制度体系。

做好挂职前期工作准备,打造“训练场”培育基地。

为了切实做到人岗相宜,组织部门需要在挂职前做好挂职人员和岗位的“双向选择”,就挂职目的、选什么人、如何选人进行充分考量,以长期人才培养和基层工作需求的高度上思考问题,综合考虑挂职干部的年龄经历、思想觉悟、理想信念、专业特长和健康状况等因素。

事先调查分析挂职单位的情况,听取各方意见,实现派出单位和接收单位、组织意图和个人意愿的兼顾统一。明确派遣工作后,应当着力从思想意识、工作方式、当地文化等方面有针对性的开展岗前培训,促进人岗匹配,增强挂职人员的工作信心,让基层成为更具培育能力的“训练场”。

搭建挂职干部成长平台,实现“磨刀石”本领提升。

搭建挂职干部成长和施展才华的平台,让挂职干部能在基层一线实现本领提升。组织部门要从源头抓起,拓宽选人视野,畅通发掘渠道,储备一批层次高、眼界广、业务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优秀年轻干部赴基层一线挂职锻炼。

在挂职期间,挂职单位对挂职干部存在问题要及时提醒,注重思想工作。

挂职干部自身也应当把压力当成能力来培训,把教训变为经验来汲取,把吃苦当成财富来积累,始终保持朝气蓬勃的进取精神,认真履行职责。

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干部挂职锻炼既有助于提高挂职干部综合素质、拓宽自身格局视野、培育基层实战经验、丰富一线执政能力,也对加强上下级间交流具有现实意义。让新时代干部在基层成长、从基层选拔、到基层培养,在基层一线提升本领,实现学历结合经历,阅历转为能力。

14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