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库区面积1327平方公里,控制流域面积3370平方公里、人口59万,是全省库区面积最大的县。2006年,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17号)出台后,经过摸底登记、公示、审查等程序,至2008年底,共核定移民直补人口15.887万人,是全省核定移民人口最多的县。自2006年7月1日起,核定的大中型水库移民直补人口每人每年享受补助资金600元,期限20年,同时,对无法核实的移民人口实行项目扶持,主要用于解决移民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截至目前,全县共获得移民直补资金12.04亿元,投入后扶项目资金15.06亿元,实施后扶项目5540个。其中“十三五”期间,共发放移民直补资金3.1亿元,投入移民后扶项目资金6.6亿元,实施各类后扶项目1272个,全县23个乡镇(经济开发区)、170个村、610个居民组、15.8万人直接受益。
一、做法和成效
一是坚持统筹安排,加强基础建设。统筹安排移民后扶基金等专项资金,以人畜饮水、农田水利、村组道路、文教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积极改善水库移民生产生活条件。注重项目规范管理,对项目申报、方案编制、项目管理、工程签证、验收审计、资金报账、档案公示等全过程细化、量化,做到可操作、易监管,确保工程质量,保障资金安全。如,油坊店乡石堰村水泥路,投入移民后扶资金80万元,硬化改造道路3公里,3个居民组近400名移民直接受益。响洪甸水库移民杨克林竖起大拇指,称赞说:“后扶项目真是好,修到移民心窝了;工程质量响当当,受益多多奔小康”。
二是突出住房安全,狠抓避险解困。针对水库移民住房条件普遍较差的实际,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和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把保障水库移民住房安全摆在重中之重,大力实施移民避险解困工程,累计建成446个水库移民搬迁安置点,搬迁移民17732人。安置点同步规划建设绿化、亮化、污水处理等配套工程,教育、卫生、超市等配套到位,公共服务齐全完善。同时,统筹后扶资金,通过支持产业、土地流转、技能培训、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多种途径,增加搬迁移民收入,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如,铁冲乡铁冲村梅山水库移民户张怀林,搬迁到2.5公里外的中心村庄后,就地发展香菇生产,一举摘掉贫困帽子。他缝人便说:“现在房子敞亮、环境敞亮,俺老俩口的心也更敞亮了。”
三是注重长效发展,增强“造血”功能。坚持“输血”“造血”并举,实现移民后扶方式从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向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生产并重转变。重点实施光伏发电和生猪养殖项目。在光伏发电上,从2016年开始,首批确定64个重点贫困移民村,每村投入移民后扶资金50万元,集中建设总装机容量3.84兆瓦(每村60千瓦)的联村式光伏扶贫电站,共投入后扶项目资金3200万元,于2016年6月全面建成并网发电,目前年发电量400万度左右,年发电收入400万元以上。2017年,继续投入后扶项目资金2090万元,在吴家店镇吴畈村建设1座装机容量4兆瓦的集中式光伏电站,于2017年5月20日全面并网发电。明确光伏电站作为固定资产归村集体所有,对贫困移民户实施光伏入股分红,每年分红3000元。在生猪养殖上,新建26座生猪养殖场,租赁给招商引进的四川德康农牧公司统一经营,年租金收益300余万元,用于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和对困难移民兜底救助。
二、存在问题
一是扶持标准有待提高。目前执行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标准,依然是2006年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17号)确定的标准,即直补移民人口每人每年600元,后扶项目资金由中央财政下达我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中,扣除核定移民人口数和扶持标准补助到移民个人后的资金,按照直补移民人数、水库移民突出问题情况、项目资金绩效等因素综合确定。随着物价特别是建材、人工工资的上涨,与2006年相比,该标准已明显偏低。如,同等级村级水泥路建设,2006年全县平均预算造价约20万元/公里,而目前平均预算造价约50万元/公里以上,成本提高了2.5倍。再如,农村框架结构的房建,2006年全县平均预算造价约700元/平方米,而现在平均造价约1600元/平方米以上,成本提高了2.3倍。
二是资金投入仍需加大。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后,对改善移民生产生活突出问题发挥了重大作用,库区面貌特别是基础设施发生了明显改变,群众切实受益。但由于我县集老区、山区、库区为一体,历史欠账多、底子薄,移民后扶政策优先解决的是重点移民村组基础设施等短板问题。因当初建库时,移民迁移安排的原因,全县224个行政村,移民分布不均,如,桃岭乡金桥村直补移民达3637人,而沙河乡西河村直补移民仅3人,移民人口差距大,导致资金量差距较大。有的移民人数相对较少的村,特别是燕子河、沙河等深山区乡镇的村,基础建设相对滞后,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
三是带贫效果有待加强。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按照规定,应科学合理确定建设方式,但是在具体实施上,有的乡镇、村为图简单省事,均是直接进行招投标或政府采购,导致群众自建自管模式落实不到位,多数工程发包给施工单位实施;同时,随着施工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群众参与度随之降低,致使通过工程组织群众特别是贫困和移民群众务工、发放劳务报酬的目标未完全达到。此外,项目安排重基础建设、轻产业发展。对如何优化资源,有效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产业发展带头人等带贫主体,更好地增强“造血”功能,还有待进一步破题。
三、建议
一是提高扶持标准。建议争取上级随着物价上涨,将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标准,参照与群众生产生活联系密切的商品价格上涨幅度进行加权平均后适时调整,可暂定3—5年为一个调整周期,初次提高标准后,直补移民人口每人每年不低于1000元,使移民后扶政策持久有力地为移民群众提供生产生活基本支撑。
二是延长扶持期限。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17号),后扶政策确定20年,至2026年6月底结束,目前还有不到7年时间。鉴于2020年脱贫攻坚期结束后,一些贫困群众特别是移民贫困人口脱贫基础仍不牢固,存在着返贫和新增贫困的风险,建议争取上级将水库移民后扶政策作为防范返贫的一个重要支撑,作为现行的扶贫政策退出后重要的接续政策,适当再延续一个时期,“扶上马、送一程”,进一步筑牢脱贫基础。
三是突出支持重点。金寨既是山库区县,又是国家重点贫困县和全省深度贫困县,包括贫困移民在内的贫困人口多,稳定脱贫任务重,移民后扶项目资金在推进全县脱贫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建议争取上级进一步将移民后扶政策实施、资金分配向贫困县倾斜,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更好地体现政策的初衷。同时,金寨近年来实施的水库移民后扶项目数量多,管护任务重、资金压力大,建议在资金安排上充分考虑后扶项目管护问题,确保项目发挥长久效益。
(作者:梁远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