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建设是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程。基于此,我针对青阳县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建设进行了综合调研和思考,并以青阳县木镇学校为对象,从教育布局、资源投入、设施建设、学校管理、课程衔接和师资融通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总结经验,指出问题,提出建议,供有关方面参考。
一、 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合理性
当前,农村教育相对薄弱,直接导致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不优质,造成了城区教育“大班额”的现象。反过来,“城里挤,农村空”的矛盾又进一步使农村教育陷入落后的困局。为从根本上破解这一难题,国家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特别是“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相继颁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为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十八大以来,我省大力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通知》,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联合制定了《关于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运行保障的意见》。2018年,安徽省教育大会召开后,全面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推广九年一贯制学校明确写入六大重点工作内容,为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机遇。
二、 青阳县当前农村教育现状及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情况
目前,我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共有初中13所(含民办学校4所)、完小21所、教学点27个;在校教师1047人、在校学生10216人,其中留守儿童5968人。与2013年比较,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减少26.43%,留守儿童减少了11.68%。教学点由2013年的47个减少到目前的27个。其中20人以下教学点由33个减少到19个,10人以下教学点(含10人)由20个减少到11个。
基于我县农村学校学生数量逐年萎缩、专科教师配全难、留守儿童多的现状。2017年12月,我县成立青阳县木镇镇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实施领导小组,筹划将原木镇中心小学、木镇初中、乔木初中合并迁入原木镇中学校址,创办九年一贯、公办寄宿制的木镇学校,以满足县内留守儿童对寄宿制学校的入学需求。2018年秋季,我县第一所九年一贯、公办寄宿制学校——木镇学校,面向全县开始招收初中学生。截至2019年秋季开学,该校共有29个教学班,师生近1400人,其中初中部住宿生386人,生源涵盖全县各乡镇。
三、青阳县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发挥的积极作用
木镇学校的投入使用,使我县教育布局更加合理,教育资源更加优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是义务教育公平公正和优质均衡发展的体现。
(一)满足了家长寄宿教育需求。大多数留守少年儿童、困境少年儿童放学回家后面临委托监护人监护不力,或者没有能力监护的问题,不但有更多安全隐患,还可能因心理、思想变化没有得到及时关注、引导,而出现更多成长问题。当前,我县木镇学校寄宿在校的留守少年儿童306名,占寄宿生的80%,来自全县11个乡镇,他们下课后的生活学习由学校老师、宿管专门陪护,此外该校创建“党员+青年教师志愿者”的帮扶关爱模式,整合发挥“家长、教师、党员、志愿者”四大服务主体优势,对本校留守儿童现状建立数据库,重点掌握安全、情感、心理等方面信息,分类施策,在生活学习上给予帮扶关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困扰学生家长的孩子上学困难及监护、安全等方面问题。
(二)减轻了子女教育支出负担。以木镇学校为例,全校寄宿生386名(其中贫困学生38名),一般学生每学年学杂费及伙食费约***元,贫困生减免所有学杂费以及住宿、伙食费,且每学期补助625元生活费,对比同县的私立寄宿学校,据不完全统计每生每学年学杂、生活等费用约23000-25000元,公办寄宿制学校能够更多的满足经济一般家庭及贫困家庭对子女教育的需求,切实减轻教育负担,为贫困家庭带来教育希望。
(三)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近年来,我县农村学校学生数量逐年减少,原来学校就近就学的优势荡然无存,以我县为例,原乔木初中只有7个学生,造成了资源浪费,办学条件也不够理想,木镇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建成后,吸收兼并了木镇初中、乔木初中和木镇小学,适度集中办学,集中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加速改善了办学条件的进程,提高了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一是闲置资产得到充分利用。原木镇中学(高中)2014年因全县学校布局调整规划需要搬迁进城,校舍等资产闲置4年之久,于2018年加以改造成立木镇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木镇学校成立不仅将原木镇中学闲置资产充分予以利用,而且因将青阳县原木镇中心小学、木镇初中、乔木初中合并迁入,腾空3处校址可以继续作为他用。二是教师结构更加合理。因学生数量的增多(1400余名),县教体局在教师配备上予以倾斜,全校现有教师91名,其中骨干教师8名,体育、美术、音乐等专科教师7名,让木镇学校教师结构更加合理,为学校学生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三是城区学位压力得到缓解。据统计,2017年秋原木镇中心小学、木镇初中、乔木初中共有139名新生入学,木镇学校成立后,2018年、2019年分别有192名、258名新生入学,缓解了我县城区学校学位不足、大班额现象。
(四)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木镇学校课程开设需要,该校针对九年一贯制学校特点,加大教师资源整合利用,通过对课程资源的进一步整合,加强学段间融合,初中、小学教师在教学课程上可以上下联动使用,突破了年级界限和学科界限,实现不同学段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充分发挥了九年一贯制学校师资调配、课程配置、学生活动、教育教研上的优势,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四、 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一)建设资金投入过大。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建设模式一种为新建校址,一种为设施改造。据测算,按木镇学校规模(现有小学18个班,初中11个班),比照在建学校,预估新建一所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至少需要投入资金1亿元以上。如采取设施改造,县委、县政府有意向(正在论证)在原九华中学(原九华中学位于青阳县庙前镇,2014年因全县学校布局调整规划需要搬迁进城,与原木镇中学合并成立青阳一中)校址上改造成立青阳县第二所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但经测算教学楼、宿舍楼、运动场等项目改造至少需投入资金2000万元(木镇学校改造费用截至目前投入已近1850万)以上,对我县这样财税收入较少的县来说,完全靠本级财政,建设投入压力很大。
(二)管理费用大幅增加。目前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管理成本,与普通学校拨款数额一样,按初中生**元/人.年,小学生***元/人.年,由***财政分别拨款,但寄宿制学校管理成本较普通学校,以木镇学校为例,每年约教育专项经费80万元,较普通学校,增加了教师夜间值班费(每年约30万元),校医、保安、宿管等人员工资(每年约20万元),水电费(每年约30万元)等,管理费用的大幅增加,只能尽量减少学生文体活动、教学设备采购等支出。
(三)值班教师心理压力大。
(二)安全管理存在隐患。以木镇学校为例,386名寄宿生,
平均年龄13-14周岁,容易生病,仅有1名兼职校医夜间值班就诊,遇到疑难问题,值班教师需送学生到20公里外县城就诊,存在医疗风险;课后监护人员少,每天仅有4名宿管、11名教师课后值班监护,与家庭“一对一”或“多对一”监护模式比较,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因资金不足,该校通过第三方聘请的宿管、保安工资低、年龄较大,应急能力不足,学校管理上存在安全风险。
(四)教学质量与私立寄宿制学校比较,对私立学校的冲击等****************
五、 对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建设管理的几点建议
争取上级建设资金支持。
编制、专职人员配备等
政策方面:教育资源要有所倾斜,比如教育经费、寄宿学校贫困学生专项补助资金等
教育布局规划
结论: 建设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是推进全县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但是建设必须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逐步建设。
(通讯员:杨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