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杂志 > 2020年 > 2020年8期 > 智库/观点 > 知 · 道

透视城市“新人才观”

  作者:禾 禾  编辑:纪海涛  来源:决策网时间:2020-09-08
在新职业层出不穷的背景下,新职业中的佼佼者,成为地方争抢的对象,也折射出当前的人才观念,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地方“新人才观”呼之欲出。

786296417644576930.jpg

7月7日,人社部等部门面向社会发布了9个新职业。这是我国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版)》颁布以来,发布的第三批新职业。

这次发布的新职业,有“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互联网营销师”等等,此外还公布了一批新工种,比如“直播销售员”。这些职业和工种,基本都和时下的热门产业紧密挂钩。

就在新职业公布前不久,“直播销售员”顶流李佳琦落户上海,引发广泛关注。李佳琦还不是普通的落户——在上海市崇明区政府公布的2020年首批特殊人才引进落户的公示名单中,他排在了第一位。

无独有偶,在李佳琦变身“新上海人”同时,90后快递员李庆恒,被认定为高层次人才,落户杭州。

在新职业层出不穷的背景下,新职业中的佼佼者,成为地方争抢的对象。这也折射出当前的人才观念,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城市“新人才观”呼之欲出。

何为人才

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这句俗语,相信大家耳熟能详。不过,提到人才,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往往是科研精英。传统观念下的人才,往往有着鲜明特征。比如他们通常拥有较高学历,所从事的往往是脑力劳动。

在这一轮“抢人大战”中,不少城市的人才补贴,正是以学历为直接标准。以深圳的人才引进政策为例,本科生市一级的补贴是15000元/人,硕士生则是25000元/人。

然而现在,一个网红主播,一个快递员,跻身人才行列,的确会让人有些“意外”。不少网友为两个城市的开放性点赞,当然点赞之外,也不乏争议。在一些网友看来,他们根本算不上特殊人才,引进落户是对科技领域人才的莫大讽刺。

这种观念其实有些狭隘,它包含着对新兴行业的偏见。其实,并不是坐在实验室搞科研的才算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等等,都是人才的一种。

事实上,《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人才的定义是: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

在该定义中,对人才并没有专门的职业限制,没有将电商直播、快递等行业排除在外,更没有学历要求。按照上述定义,人才的标准,主要包括两大条件:

第一,有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能力、素质较高;第二,对社会作出贡献。对比来看,李佳琦和李庆恒作为各自行业的佼佼者,是完全满足条件的。

李佳琦不用多说,他的个人IP背后,是一条完整的产销供应链,有强大的经济价值,以及就业带动功能。能做到行业顶尖,同样是拥有“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至于李庆恒,他不仅个人表现突出,还参加了第三届浙江省快递职业技能竞赛,有过多次比赛的获奖经历,职业技能堪称行业顶尖,入选高层次人才也是名正言顺。

值得一提的是,李庆恒这样的高技能人才,在杭州的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中,占比只有5%左右。可见,其整体的人才目录还是比较丰富多元化的。而对新式人才的接纳,人才类别的多样性,是城市开放性的体现。

尤其在“抢人大战”的背景下,杭州去年以55.4万人的常住人口增长,荣膺全国的“人气之王”,在人才观念上与时俱进,为其城市吸引力提供了一层解释。

新经济形态催生新式人才

人才的定义,虽然较为明确,不过人才的认定,其实没有始终固定的标准,它的范围是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紧密挂钩的。

经济结构单一的时候,人才的认定标准也比较简单。在改革开放初期,市场经济刚刚起步,计划经济的观念尚有残余,尽管存在“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倒挂现象,但那时候公认的人才,通常是科研人士。

彼时,下海经商的商业精英,或者擅长企业管理的人物,不会被认定为人才。改革开放逐渐深入,过去被歧视的商业人才,现在已经成了企业和城市争抢的对象。观念变化背后,正是市场经济的进步。

随着生产力、技术的进步,总会从无到有,不断涌现出一些新产业和新业态,以及对应的新职业和新工种,并且逐渐体现出经济和社会价值。

比如前面提到的《职业分类大典》,自颁布以来,在1838个收录职业的基础上,已经陆续新增了100多个新职业。李庆恒的“快递员”职业,是在2015年纳入大典的;2019年,“电子竞技运营师”“电子竞技员”成功入列新职业范畴;今年则新增了“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互联网营销师”。

新的经济形态和职业岗位不断涌现,必然会催生一批行业佼佼者。这些身处行业金字塔尖的人物,有专业的知识技能,所从事的工作还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成为新式的人才。

李佳琦和李庆恒跻身人才行列,有的网友感到不解,说到底,还是因为对新业态和新职业岗位抱有偏见,戴着有色眼镜。但这些新兴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拉动就业、创造社会财富增加值上不断凸显作用。以李佳琦所在的直播电商领域为例,数据显示,2020年直播电商销售规模将达9160亿元,约占网络零售规模的8.7%。

《职业分类大典》在2015年全面更新后,去年和今年再次升级,频率明显超乎以往。这正是因为市场经济的形态日益丰富,职业类别不断增加。《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提到,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改善宏观调控,促进人才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因此,将新兴行业的佼佼者及时纳入人才目录,本身就是按市场规律办事,在激发劳动者创造力同时,还能对相关产业实现补强。

而对地方来说,新业态新职业下新式人才不断涌现,如果还是抱着僵化的人才观,轻视那些新式人才,只会和经济社会发展脱节。

要敞开大门,更要修炼内功

随着产业结构变化,一些新兴行业,各地开始逐渐接纳,希望借此弯道超车,抢占新的行业风口。比如很多城市都曾发力电竞产业,西安还发布《西安曲江新区关于支持电竞游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文件。

新兴行业、新式人才的竞争,日益白热化。于地方而言,既然人才外延越来越宽泛,那么城市选才标准,就应该打破各种条条框框,足够开放,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各行各业。

这方面,上海等一些城市做法就比较灵活,它们特别预留了“特殊人才”通道,相当于开设一个针对不在现有目录中新式人才的绿色通道。

放眼全国,很多地方的人才标准,也在依据自身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产业需求不断更新。

比如深圳的高层次认定标准中,工艺美术大师、技能大师工作室主持人甚至是名中医、优秀中医都赫然在列;重庆之前的“鸿雁计划”范围也从“研发类科技人才”扩大到符合规定的创新、管理等岗位人才。

再比如北京,之前公布的《北京市引进人才管理办法》中,科技创新、文化创意、国际交往中心建设、金融、体育、教育卫生、高技能等7类人才,都是招引的对象。其中,像文化创意类人才,甚至还涵括社会贡献较大的知名媒体人、自由撰稿人。

一些定位较为特殊的地区,对人才还会有其他招引政策。比如7月福建发布的《福建省高层次人才认定和支持办法(试行)》,单列设置了面向台湾人才的认定条款和支持政策。

在地方人才观念变化同时,对人才的吸纳力度,也在明显加强。比如“抢人大战”中,各城市都开出了优厚筹码,不仅奉上户口,补贴还动辄数百万元。

当然,并不是条件越优厚,抢人的效果越好。李佳琦落户的上海,电商直播产业首屈一指;李庆恒落户的杭州,有着发达的网购和快递行业。栽下梧桐树,能不能引来“金凤凰”,关键还在于有没有支撑人才发展的环境。

之前拟向全国引进2000名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太原,却被骂上热搜,很多网友质疑,人才的学历门槛如此高,当地却未必有适合的岗位供其发光发热。所以,要想成为人才高地,一方面,要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保持人才观念的开放性,为李佳琦和李庆恒等新式人才敞开大门;另一方面,还得在产业上修炼内功,让新式人才有最大化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和机会。

在城市间人才竞争白热化的当下,引来人才只是第一步。留住人才,同样得在提升城市服务质量、改善营商环境等方面下苦功,创造良好的就业和宜居环境。

10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