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杂志 > 2021年 > 2021年4期 > 智库/观点 > 观察家

制造业比重,一个牵动全局的%号

  作者:王运宝  编辑:纪海涛  来源:决策网时间:2021-04-22

2016年32.45%,2019年27.17%,2020年26.18%!

过去5年里,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出现了趋势性下降。正是基于这样的走势,稳定制造业比重,已成为从企业界、学术界到决策层的普遍共识。在3月发布的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

为什么在新发展阶段特别强调制造业比重?

用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精炼话语来概括,就是“制造业是强国之基”,尤其是对中国经济来说,制造业比重是一个牵动全局的%号!

首先从宏观经济看,201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国生产总值比重为45.5%,以超过二产0.1个百分点的微弱优势,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一动力。此后,二产和三产的占比差距逐渐拉大,2020年的统计公报显示,二三产占比分别为37.8%和54.5%,三产在“十三五”期间均超过50%,而二产呈现持续下滑。

与中国制造业比重下滑相对应的是,美国、德国等制造业强国都在把提高制造业水平作为新的国家战略。如果任由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比重持续萎缩,中国将无法在新一轮技术革命浪潮中抢得先机,失去提升产业链优势、锻造产业链强度和韧性、补齐产业链断点与短板的机会。因此,在最近两年的各种论坛和经济会议上,制造业比重成为焦点话题之一。

其次从重要城市看,23座“万亿俱乐部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标杆,也是风向标。统计显示,2015年时,23座城市的二产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平均比重为44.4%,占比超40%的城市有17座,其中泉州占比61%、佛山60.5%、合肥54.7%、长沙52.6%,都超过50%,是典型的工业/制造业驱动型城市。但到2020年,23座城市的二产增加值平均占比下降到37.31%,比重超40%的城市减少到7座,仅有泉州和佛山依然占据“半壁江山”。以杭州为例,2010到2020年的十年间,杭州二产占比已从47.8%下降至29.9%,降幅高达17.9个百分点。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曾直言,制造业已成为杭州经济发展中最大的短板。

再从发展趋势看,虽然经济结构的调整是必然趋势,但学界普遍认为,中国制造业应稳定在30%的比重上,尤其是对承担着都市圈核心城市功能的经济中心城市来说,制造业是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石,脱离制造业的经济发展模式存在巨大风险。

正是越来越多地感受到制造业的“压舱石和稳定锚”作用,众多城市在“十四五”规划中“重拾”制造业:天津要 “坚持制造业立市”,西安提出“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杭州发布“新制造业计划”,济南提出到2025年的工业增加值占比提高到30%以上。即使是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最低的北京,也提出“十四五”时期制造业发展计划——发展高端制造业,大力发展智能制造。

共识已形成,但在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浪潮下,怎样实现制造业比重稳定并持续升级就成为新的重大课题,考验着政府和企业的智慧。在新发展理念下,必须有效运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辩证法,既充分发挥政府作为重大发展战略组织者的作用,又充分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资源配置比例的决定性作用,以科技赋能的方式,推动中国制造业的结构性升级,让中国制造更有价值和竞争力。

18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