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杂志 > 2021年 > 2021年1期 > 路径/实务 > 样本

“小微企业园+”: 盘活存量工业的义乌之道

  作者:文/ 朱培梁  来源:决策网时间:2021-01-21
义乌经验表明,“小微园”虽小,但作用甚大且常变常新。

如何盘活存量工业用地,拓展发展空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各地经济发展工作中的一道难题。对此,浙江温州率先破题,引导浙江走出了一条改造老旧工业区、建设小微企业园的治理之路。由此,浙江多地均展开了老旧工业区块治理的探索。

然而,不同于温州的“大拆大整、大建大美”,义乌更注重“存量优化、要素整合”,强调以小微企业园建设为主线,通过推进传统块状行业整治,创新低效用地盘活和二次开发,并以小微企业园“聚”、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平台“促”的方式,来促进产业升级。

义乌的做法,因成本少、阻力小、见效快,引起广泛关注。义乌经验对各地也具有较强的参考借鉴价值。那么,义乌是如何盘活存量工业用地、治理老旧工业的?

抓行业整治、促同业集聚

义乌,作为一个“因商兴市”的城市,市场是“命根子”、工业是“压舱石”。在“市场+制造”导向下,小微企业多、经济活力强,一直以来都是义乌特色,但产业层次低、亩均税收少、环保问题多、企业壮大难也一直是义乌的发展之痛。长期以来,很多义乌传统产业亩均税收不过5-6万元,工业企业“低小散”、工业区块“脏乱差”问题突出。如何做好存量优化,促进产业升级,成为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

义乌工业治理的第一步,是如何处理那些“体量巨大、分布广泛”的低效存量。为此,义乌专门出台了《“低小散乱”块状行业整治提升方案》,要求根据“改造提升一批,整合入园一批,关停淘汰一批”的总要求,整治印刷包装、模具加工等七大传统行业。并在空间上以园区、社区、农村为主战场,全面实施“四无”企业整治、块状行业整治、出租型企业整治、农村加工业整治四大专项提升行动,达到整治“低小散”、换出新天地的目的。同时,义乌又以“退散进集”为抓手,把“集”作为“整”的结果,通过推进小微企业园建设,发挥对企业入园的正向引领作用,为传统产业发展打造新平台。为此,义乌明确谋划了“1+10+2+1+X”的小微企业园产业体系,其中“10”就是围绕饰品、服装、袜业等10个传统优势制造业打造小微企业园区。

其中的典型是印刷行业。作为义乌经济的“晴雨表”,义乌全市共有各类印刷包装企业1500余家,然而这一行业低、小、散、乱问题突出,企业以小作坊居多,技术、工艺水平不高,很多本地订单都不得不找外埠工厂代工。据不完全统计,因为产品档次、装备水平问题,义乌每年流失的印刷订单在上亿元左右。

为此,义乌在印刷包装企业集中的稠江等地,积极打造“印刷微谷”、促进同业整合。通过统筹运用小微企业园建设、农村加工点整治提升、精品街改造等举措,建设了华莱、凯创、顺时针等6个印刷包装产业园,提升了黎明等社区的印刷包装配套加工区及稠州西路沿线的印刷包装原材料销售基地,形成了“印刷包装产业园区—后道工序集聚园—农村配套加工区—原材料销售基地”的产业链条。在这股行业整治、小微园建设的东风下,不少原先的“小作坊”也搬进了新厂房,并由此走上规模化发展之路。

创三权分置,促存量提质

不过,义乌的这种整治并不强调拆迁、重建,更多是以同业集聚为目标,对存量地块内的企业进行调整优化,并创新出“三权分置法”,以破解低效用地盘活难。所谓三权分置,就是厂房“所有权”归属宗地企业不变,“运营权”归属小微园运营机构,“使用权”归属入园企业。由此改变原来各宗地企业单打独斗局面,由统一的运营机构来清退低效企业、推进同业聚焦、供给产业服务、盘活空余资产、提升园区品质,实现宗地主、运营方和入驻企业的三方共赢。

具体实施过程中,政府根据企业亩均效益评价结果,通过关停整治、黄牌警示、宗地企业主培训及现场学习的方式,倒逼低效宗地企业主,以实现对多宗地进行打包整合,再以引进专业机构或宗地企业联合的方式,来推进小微园建设。通过这种方式,构建“亩均效益评价—低效用地整合—倒逼建设小微园—成长型小微企业入园集聚发展—亩均效益提升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闭环机制。期间,义乌又形成“工业使用权流转建园”和“宗地企业主联合建园”两种模式。

在工业使用权流转建园方面,义乌义亭美创园是范例。该园区前身为11家宗地企业,建园前集聚着大量“低散乱”企业,用地无序出租、产出效益低下,在环保、安全、消防等方面也问题突出。为此,在义亭镇主导下统一对11家宗地进行使用权流转,并由镇政府引入慧谷投资进行专业运营、打包建园。新运营商进入后,淘汰了大部分不符合要求的“低散乱”企业,历经8个月时间、500万元投入实施园区改造。改造后的新园区通过入园承诺、三方协议等手段管理入园企业,确保企业产值到位、税收到位、环保达标。目前园区已集聚50家美妆上下游小微企业,成为义乌彩妆行业的代表园区。

在宗地企业联合建园方面,同心圆日用品产业园成为典型。园区共占地72.38亩,由世纪星床上用品等十家宗地企业共同创建,并由十家企业联建的运营公司进行运营。通过这种企业联建,园区环境品质和配套设施得到很大完善,党群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员工宿舍、职工餐厅、微型消防站、汽车充电桩等设施也都已具备,招商吸引力显著提升。通过运营盘活,园区8.5万方的总建筑体量,目前已集聚企业152家,亩均税收也达到12万元,翻了一番。

三权分置、存量提质还在同业集聚、企业调优的基础上,围绕产业主题打造园区服务体系。如义亭美创园运营方就搭建了“美妆工业企业全生命周期咨询服务”与“小微园区全方位服务生态”两套自服务体系,为美妆企业提供包括工厂建设、技术对接、检验检测、专利申请、人才招聘等方面的专业服务。同心圆日用品产业园则大力推进“工厂集聚+直播电商”的日用品产业闭环,通过引进第三方服务机构,建设日用品直播电商产业基地,以直播作为产业数字化突破口,打通制造与营销的互联。

打造垂直产业生态

当“低小散”企业经历行业整治、宗地整合,得以园区化发展之后,如何提升产业质量就成为比拼内功的焦点。为此,义乌把小微企业园和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工业互联网平台、直播电商基地等建设整合起来;以小微园来“聚”、以服务综合体和工业互联网来“促”,打造垂直领域的产业闭环。聚饰云产业园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该园是由义乌饰品龙头企业新光集团。为促进饰品行业转型升级,而打造的“互联网+饰品”的垂直小微园。园区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厂集合体,结合省级义乌饰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配建有服务整个义乌饰品行业的研发设计中心、产品打样中心、企业双创基地、直播电商基地和智慧物流云仓,并导入饰品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聚饰云平台”,可为饰品企业、电商、创客提供线上线下的一站式服务,成为义乌饰品行业的最优生态。

在线上,园区通过聚饰云平台,可整合饰品产业链上2.5万家配件商、生产商、成品商、贸易商、电商、设计师、科研机构以及其他第三方服务商,为企业提供原材料采购、共享设计、共享制造、“互联网+”供应链协作、生产制造、检验检测、展示展览、仓储物销售等一站式综合服务。

在线下,园区通过饰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形成饰品创新设计平台、“互联网+”产业链服务平台、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和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可直接满足饰品类企业设计、打样、检测、拿货、仓储等多元需求。

此外,伴随直播电商的崛起,园区还将产业链从研发制造环节延伸至电商销售环节,实现“客户—工厂”的端对端。由于园区展厅集中了义乌主要饰品企业的各类新产品,无疑成为电商拿货的首选,由此一批直播网红和电商企业也入驻园区,以直播形式为饰品企业带货。园区综合大楼也得以变身为直播电商基地,各类直播间、电商公司、MCN机构、电商企业孵化器、电商服务机构也集聚其中,成为直播电商的产业热土。

最终,聚饰云产业园以“小微企业园+”为基础,推动制造基地、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工业互联网平台、直播电商基地整合的方式,打造出“设计研发—产品制造—直播销售—流通发货”的全产业链生态,站在了饰品产业链的制高点,并带动整个义乌饰品行业进入“数字化”时代,成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标杆。这种“小微企业园+”的做法,在义乌渐成趋势,已在箱包、美妆、模具等传统行业中推广开来。

义乌的经验做法,一句话总结,即一套以小微企业园建设为主线的组合拳,既强调以行业“整”为前提,又强调同业“聚”为基础,还强调新要素“促”为方向。在这一过程中,充发挥小微企业园的基础平台作用,将其作为行业整治的结果、同业聚合的主体、促进要素嫁接的母体,让各行业以小微企业园为平台实现生态化发展。

由此可见,小微园虽小,但作用甚大且常变常新。

(作者单位:绿城科技产业服务有限公司)

6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