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杂志 > 2021年 > 2021年2-3期 > 路径/实务 > 区域

贵池密码

  作者:本刊记者 夏自钊 陈诚诵  来源:决策网时间:2021-03-20
强劲的产业支撑、治理保障,以及一系列重大区域战略,让贵池区有了“跳起来摘桃子”的底气。

写在前面:

“十里杏花村,千载诗人地。”走进皖江之畔的贵池,历史神韵与现代活力相得益彰。迈入发展新阶段,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正在提速发展,拔节生长的声音不绝于耳。

“十三五”以来,池州市贵池区追赶跨越,在诸多榜单上斩获颇丰,全省制造业“十快区”、央企投资高地等成为贵池的新标签。贵池拔节生长的背后,是一套系统化的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方法论”:瞄准实体经济主攻方向,充分发挥资源富集优势,在大手笔开放发展中抢抓重大区域战略机遇,强力推进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探索出了一条“资源富集型、生态保护型区域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这条路上,贵池的产业链条、平台载体、干部能力、营商环境、社会治理、城乡统筹等关键要素,整合形成一个有机的工作推进体系,并与长三角一体化和央企布局等战略机遇相叠加,释放出强劲的带动效应、乘数效应和裂变效应,为区域高质量发展夯实地基。

今天的贵池,正处于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面向“十四五”,贵池瞄准“全市中流砥柱、全省发展标杆、长三角形成特色”,提出了“五新贵池”的战略目标。

贵池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安徽各县区,尤其是为生态型、资源型区域发展提供了较强的参考借鉴。这正是贵池经验的价值所在。

正文:

连续两年位列安徽制造业发展增速十快区榜首;2019年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安徽A类县区第七位;中电建、中建材等一批“中字头”央企纷纷落户,成为“央企投资高地”……

池州市贵池区追赶跨越的步伐,铿锵坚实,也是贵池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十三五”以来,面对经济新常态,贵池区域经济逆势崛起,实体经济发展亮点纷呈,尤其是区域综合实力快速提升。一时间,贵池犹如一匹“黑马”,引起广泛关注。

放在安徽县域发展视域中看,贵池逆势崛起的密码是什么?对其他县区有哪些启示?

“两装两新”的产业路径

经济崛起,归根结底是产业的崛起。

从一组经济数字,直观感受贵池速度。

2018年,贵池的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达74%,2019年再创新高,达76%,高出池州市平均水平46.4个百分点。同期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53.3%,高出2018年36.1个百分点,超出池州市平均水平20.8个百分点。凭借一系列亮眼的数字,2019年,贵池区晋升安徽省制造业发展十快区榜首。2020年贵池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安徽平均水平。

“‘十三五’期间,我们瞄准实体经济这个主攻方向,制造强区取得重大进展,重点企业在加速成长,主导产业在加快集聚,已经进入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迈进的重要阶段。”池州市贵池区委书记马胜利告诉《决策》。

采访中了解到,贵池区抓工业的典型做法,是高度重视产业发展顶层设计。2018年确立了新能源新材料、先进机械装备制造、非金属矿产品深加工、电子信息、大健康五大主导产业,其中四个是制造业,并实行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张规划、一抓到底的推进机制。2019年,组建五大产业发展办公室,编制了五大产业发展规划,引导产业集聚发展。2020年,依托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贵池提出打造“两装两新”四大主导产业,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主攻方向。所谓“两装两新”,即装备制造产业、装配式建筑产业、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

“制造业是立区之本、强区之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要有强大的产业支撑。下一步,我们将在补链建群上下功夫,推动装备制造、装配式建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打造葡萄串产业结构,新材料产业形成树状产业结构。”贵池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崩兴宇表示。

思路明确,聚焦重点,措施有力,带来的是产业丰收,“硬核贵池”一词不胫而走。2020年,贵池区装备制造、装配式建筑、新材料产业产值分别突破45亿元、20亿元、180亿元,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3.6%。

为聚焦聚力、做大做强,贵池区“十四五”规划提出“产业大集聚”,把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作为主攻方向,扎实开展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依托池州高新区等载体,加快打造“两装两新”4大先进制造业集群。

产业发展离不开平台载体的有力支撑。池州高新区是贵池区工业发展的主阵地。近年来,围绕池州高新区,贵池出台了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多轮推进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2019年,贵池区放了一个“大招”,打破园区干部职工身份限制,在全区范围遴选39名正科级干部担任企业帮扶专员,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三包三抓”。2020年,又出台了《支持池州高新区改革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园区改革创新带来了发展红利。围绕艾可蓝、西恩科技、长九骨料、长智建工等龙头企业,一批产业链企业纷纷落户。装配式建筑、锂基新材料、装备制造三大百亿产业,在池州高新区初步形成。产业实力和体制机制创新,让池州高新区有了冲刺国家级高新区的实力和底气,目前正在实施申创国家级高新区攻坚行动。

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贵池区的现代服务业也在快速成长为重要支撑。

“十里杏花村,千载诗人地。”作为贵池区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杏花村文化旅游区通过不断丰富文化载体和旅游业态,不仅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而且吸引了一批文旅康养项目落户。杏花村智慧康疗小镇项目投资约45亿元,已开工的一期项目是集医疗、护理、康复、生活照料一体的医养结合型健康社区。在杏花村文化旅游区整体开发的同时,平天湖风景区旅游资源也在盘活优化,“东湖西村”的文旅发展大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着力练好内功是贵池区高质量发展的一面,高度重视开放发展,充分把握国家、省市的战略部署则是另一面,尤其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贵池区积极作为,实现了借力借势发展,搭上了区域一体化的快车。

开放发展的“化学效应”

“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对贵池而言,不仅是一次机遇,更是一次涉及到城市建设、产业发展、营商环境等各个层面的自我革新。”马胜利对《决策》分析说。

近年来,贵池区立足绿水青山、资源禀赋等优势,一连串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大动作纷纷亮相,孕育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是记者看到《贵池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行动实施方案》后的第一感觉。该方案明确,“奋力打造长三角承接产业转移升级示范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先行区、生态文明建设样板区的‘三区’目标定位,形成与长三角优势互补、梯度有序的现代产业体系。”

“力争通过三年努力,与长三角先发地区发展差距明显缩小,在长三角一体化中打造‘贵池产业’、打出‘贵池速度’、打响‘贵池品牌。”贵池区发改委副主任周忠传告诉《决策》。

“深度融入长三角产业协同分工体系”,是贵池区融入长三角的关键抓手,以产业合作为重点,着力从产业链和园区平台两个层面,深度对接长三角优势资源。

在融入长三角产业分工体系的进程中,贵池区瞄准的不仅仅是沪苏浙的产业转移,而是另辟蹊径,高度重视与央企合作,将贵池经济与央企的长三角一体化布局深度对接,奇迹般的成为“央企投资高地”。

2020年复工复产以来,贵池区牛头山港口长九码头繁忙的节奏就从未停止,每天都有数艘大吨位货轮停泊装载,这些贴有“贵池”标签的骨料启航运往沪苏浙地区。由中电建集团投资的长九(神山)灰岩矿项目,是全球在建最大绿色建筑骨料生产基地,成为贵池区携手央企共同发展的一个标杆。

与中电建集团开启央企合作帷幕以来,中国建材集团、中国能源建设集团等央企,与贵池区频频互动,纷纷在贵池布局产业基地,涵盖矿产品加工、新能源开发等领域。

“贵池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与打造央企投资高地是密不可分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国家战略部署,央企则呼应国家战略,在长三角区域布局。凭借区位优势、要素资源禀赋优势、优质营商环境,实现与央企的一次次成功合作。”贵池区投资促进中心主任包满发对《决策》分析说。

与央企展开深度合作的同时,贵池区将园区作为接轨长三角一体化的主平台。

2019年12月6日,池州高新区与南京江东商贸区签订结对合作协议,缔结为友好园区。双方已互派骨干人员挂职锻炼,并在贵池规划建设“园中园”。同时,贵池区还计划扩大“朋友圈”,力争再缔结1—2个友好园区,主动对标先进、接轨高端,积极探索园中园、托管园等合作模式,立体承接产业集群式转移。

2021年,是新发展格局开局之年。贵池区决策者研判认为,新发展格局对贵池是重大利好,“贵池的产业结构非常契合内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贵池对外经济依存度不高,产业结构偏重、偏基础型,如钢铁、非金属矿、制造业等,在国内大循环中将起到基础性作用。”

据了解,贵池区有“两钢”——贵航特钢和贵航金属,有铜基产业,方解石、白云石、石灰石“三石”资源的蕴藏量和品质居华东第一,这些都是基础性的产业和资源。在贵池区决策者看来,产业偏重,在以前不被认为是优势,新格局下则是优势,能够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实现错位发展。长三角地区的制造、转化、孵化在贵池,发达地区缺少的基础性原材料,贵池可以提供,由此实现“1+1>2”的优势互补。

区域治理的“系统论”

“贵池区干部队伍、社会治理、城乡统筹,与平台建设、产业发展等,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体系,为‘十四五’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马胜利告诉《决策》。

首先来看干部队伍。

县域发展,最大的保障是一支善作善成的干部队伍和优质的营商环境。在贵池区决策者看来,贵池干部有一个好的传统,即“不分一线二线,大家都是火线”,这是历届保持下来的优良作风,今后将一直保持下去。

贵池区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强基等工程,选派一大批干部进入招商、扶贫、防疫、防汛等一线历练,以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党政机关机构改革和公务员职级改革等为契机,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为贵池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人才队伍保障。

再来看社会治理。

在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贵池区决策者始终抓紧社会治理不放松。“贵池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三类干部,一是经济发展类干部,二是城市管理干部,三是懂三农工作的干部。新形势下,贵池还需要第四类干部,即社会治理、矛盾化解类干部。”马胜利分析说,“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关系,依然不过时。发展是第一要务,改革是不二法门、关键一招,稳定是基础,没有稳定,发展无从谈起。”

目前,前三类干部的系统化使用制度都已建立,社会治理类干部的使用已经有了初步意见,下一步准备实行。

为提升社会治理,贵池区实施基层组织强基工程,加强“两小组长”队伍建设,激活基层组织的“神经末梢”,并试点开展智慧社区创建工作,深入推进“三社联动”,强化社区网格化管理。目前正在制定以党建统领社会治理、化解社会矛盾的总体方案。

目前的治理体系,主要是一条线下来的,村、镇、区三张网尚未织成,下一步要把社会组织、社会力量拉到网里来,实现全方位、立体式、有机联动的治理生态。

最后是城乡统筹。

在对“十三五”进行总结时,贵池区认为,“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是城乡环境面貌持续改善。”在“十四五”谋划中,“城乡大统筹”被列为发展的六大抓手之一。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贵池区累计投入资金超过70亿元推进城乡统筹,对于一个财力并不雄厚的区来说,殊非易事。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贵池坚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轮驱动,一体推进城区、集镇、乡村建设,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区域协调发展实现显著突破。

强劲的产业支撑、社会治理保障以及一系列重大区域战略叠加,让贵池区有了“跳起来摘桃子”的底气。

由此,贵池区“十四五”规划瞄准“全市中流砥柱、全省发展标杆、长三角形成特色”,提出打造产业格局新、发展活力新、城乡面貌新、人民生活新、干部形象新的“五新贵池”总目标。聚焦“五新贵池”建设,贵池区提出“十四五”将实施六大行动,即党建大引领、产业大集聚、动能大转换、城乡大统筹、民生大改善、治理大提升。

在已有实力和“六大行动”的“加持”下,到2025年,一个高质量发展的“五新贵池”将崛起于皖江之畔。

6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