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杂志 > 2021年 > 2021年4期 > 路径/实务 > 区域

铜陵“精耕”农村特色产业

  作者:本刊记者 郭 敏  来源:决策网时间:2021-04-20

6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70个“三品一标”农产品,4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0个市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园区,4家基地入选全省首批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创建名单。这些是铜陵“精耕”农村特色产业结出的硕果。

产业发展是推进农村现代化的核心动力,铜陵市委书记丁纯多次强调要推动特色农产品提档升级,把铜陵的土特产、小品种做成农民增收的大产业。在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进程中,铜陵精耕细作,打造了一批特色精品产业,为夯实“产业强”的新阶段幸福新农村奠定了基础。

沐浴着春光,我们在希望的田野上探寻铜陵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路径。

一片白姜的产业传奇

清明前夕,铜陵姜农鲍光文迎来一年中的大日子。

经过姜阁中近半年的温室培育,白姜姜种要“出阁”了。玉米粒大小的姜芽萌出便被播种到一畦畦高垄的姜田中。待到7、8月成熟后,鲜嫩的白姜食品不仅给人们带来味蕾的享受,更作为地方特色产业,为农民致富增收。

铜陵属沿江丘陵地带,境内山水林田湖俱全,土壤中含有多种特殊矿物质,特别适合白姜种植。“一片生姜,胜过单方”,根据检测,铜陵白姜含有丰富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白姜种植在铜陵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在《本草纲目》《红楼梦》中都能找到铜陵白姜的身影。

依托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白姜逐渐形成一定的产业基础。不仅种植范围广泛,还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姜阁保种催芽、深翻高垅栽培、空中搭棚遮阴等独特的生产工艺。

一直以来,铜陵当地政府高度重视白姜这块地域色彩浓郁的农业品牌。为促进白姜产业向现代化产业体系迈进,铜陵坚持规划先行。早在2011年,便制定了《铜陵白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并成立铜陵市白姜研究会,严把质量关、对接产学研服务、搜集整合市场信息,促进白姜产业健康发展。

为进一步将白姜产业发展壮大,“十三五”期间,铜陵精心制定白姜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相关措施对生姜姜种保存、有机肥料进行真金白银的补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农户种植白姜的积极性和标准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农业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铜陵大力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带动白姜产业做大做强,先后招引、培育了铜陵白姜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佘家贡姜等龙头企业,并投资建设了专业化的白姜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中华白姜文化园。白姜产业从原先一家一户式的家庭作坊,发展壮大到拥有一批具备资本和技术优势的现代化企业,形成了“龙头企业+种植基地+企业集聚”的现代产业格局。2020年,铜陵白姜种植面积达到6000亩,年产值约2亿元,白姜加工企业2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家。

为优化白姜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土地和资金等要素,铜陵一方面加大土地流转力度,计划流转11000亩土地用于打造集生产、旅游、观光、餐饮等为一体的铜陵白姜现代产业园。另一方面,在充分运用农业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大力争取国家和省级项目资金,白姜主产区义安区成功入选2019年“特色产业+金融+科技”发展试点县,争取资金1000万元。

多方合力支撑了白姜特色产业的迅速发展,铜陵白姜入选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并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品牌。2020年,义安区白姜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17.6亿元,生姜加工总量达到636.4万斤,半数以上销往外地市场。

新发展格局下,围绕铜陵白姜产业的文章还在续写。“我们将持续加大对白姜技术的试验研究,提升白姜市场占有率,努力将白姜打造成铜陵农产品中的金字招牌。”铜陵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良书表示。

白姜产业的发展正是铜陵发展农村特色产业的生动样本。立足于本土地域优势,铜陵因地制宜,打造了铜陵凤丹、枞阳媒鸭、小磨麻油、枞阳黑猪、枞阳大闸蟹、枞阳萝卜等一批各具特色、品类丰富的乡土产业,知名度和市场覆盖面持续扩大。除了白姜以外,铜陵凤丹、枞阳媒鸭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枞阳大闸蟹和枞阳萝卜6个品牌获得国家地质标志证明商标。与此同时,铜陵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县一特”的块状经济格局,通过特色产业集聚发展,持续带动集体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

做好“融合”文章

农村特色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融合是关键。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依托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近年来,铜陵把“融合”深嵌在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的进程中。

首先,延伸产业链,促进农村特色产业和加工业融合。“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促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丁纯认为,农村特色产业要延伸产业链,在精深加工上做文章,提供更具附加值的农产品。

通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深化产学研合作,一批农产品实现了转型升级的“蝶变”,铜陵凤丹便是典型案例。“我们公司生产的牡丹籽油,一盒能卖到300多元,一天能生产2000多盒。”铜陵凤丹种植科技开发公司工作人员告诉《决策》。

作为药材,凤丹一度价格低至15元/公斤,种植面积锐减。而通过对凤丹全株有效部位成分提取,研发出高端牡丹籽油、牡丹花蕊茶、牡丹系列化妆品等新产品,凤丹身价倍增。

在提升本土企业加工能力的同时,铜陵用工业思维狠抓农业招商,大力招引农业加工企业,延伸农业产业链。2021年第一天,投资16亿元的江苏康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落户义安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项目建成后,可年产各类食用菌15万瓶,年产值达到18亿元。据了解,2020年,铜陵共落地农业项目40个,资金总额108.8亿元。这批科技含量高、开发能力强的项目,将有力促进农村特色产业提档升级。

其次,打通供应链,贯通农村特色产业和上下游产业融合。通过开展“五个一批”工程和实施“158”行动,铜陵培育创建了一批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同时,积极发展冷链物流业,解决农户种植的后顾之忧。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量农产品滞销,正是依托于铜陵高起点建设的农产品冷链仓储公司和冷链物流配送公司,滞销农产品得到了有效处置,保障了农户的利益。此外,铜陵加快物流交易平台和运输体系建设,加强与沪苏浙电商企业、商超等合作,开展直销连锁配送,实现长三角区域内3小时鲜活农产品的物流配送。

三是提升价值链,推动农村特色产业和新产业、新业态融合。在布局新产业上,铜陵逐渐形成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生态康养与当地特色农产业相结合的休闲农业旅游产业。在义安区天门镇金塔村的安徽梦思康中药材生态产业园,种植了千亩百合和中药材,每到节假日游人如织,游客游园赏花,在农家乐品尝药膳,购买养生药材,尽享田园时光。在梨桥村,艺术赋能为乡村旅游产业开创了另一种可能,这里不仅有小桥流水的江南意蕴,还有浮在水上的微型美术馆、绘在田野的巨幅稻田画、建在池塘边的空中图书馆,吸引了大量文艺青年来此打卡。2020年,铜陵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年综合营业收入5.58亿元,接待人次205.9万,带动农户18017户。

契合时代发展,铜陵农村特色产业同样站上了互联网的风口。从2018年开始,铜陵大院村怡康盆景园艺有限公司坚持每天网络直播销售盆景。怡康盆景总经理徐红专给《决策》记者展示了近30天的直播成交额,成交笔数为1451笔,销售额为54万余元。目前,怡康盆景80%的销量来自直播。在徐红专的带动下,大院村涌现出四五十家园艺公司,物流车辆川流不息,红火程度可见一斑。通过以直播为代表的电商平台,铜陵2020年农产品网销额达到8.3亿元,同比增长31.8%。旧时田间地头业,正飞入城市千万家。

值得一提的是,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的过程中,铜陵农村特色产业也融入了更多的文化元素。每年生姜收获或者花开时节,铜陵会举办白姜文化旅游节、梧桐花谷鲁冰花节、百合花节、菊花节等各种节庆活动,并通过建立文化展厅、农耕体验园等场所,深挖文化内涵,进一步激活农村特色产业的生命力。

“产业强”带动“乡村富”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乡村产业发展得好不好,同样要看有没有带动老乡共享产业发展的红利。铜陵坚持把农村特色产业作为脱贫攻坚、增进民生福祉和乡村振兴的抓手,让“产业强”切实带动“乡村富”。

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农村特色产业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眼下正值白茶采摘季,在枞阳县官埠桥镇官山村的白茶茶园,上千名采茶工人正在茶园间忙碌。一个采茶季一名采茶工人可以获得2500-3000元左右的收入。

在这个茶场,日常有100多名工人从事维护工作,其中贫困户40余人,年收入在几千到几万元不等。同时,企业和官山村成立联合党委,实施村企共建,官山村入股企业,企业进行代建代管,可带动村集体年增收近5万元。

目前,枞阳已建成雨坛、官埠桥、金社、枞阳镇等4个优质白茶种植基地,优质白茶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黄公山”“仙羽舌”“众吾”“乌金云雾”“凤舞台”五大品牌白茶远销海内外,年销售额2.4亿元,亩均收益1.2万元,带动4800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1.8万元以上。

枞阳县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精准选择白茶、设施蔬菜、花卉苗木、稻渔综合种养、水产健康养殖和秸秆综合利用“六大万千工程”,编制发展规划,让贫困户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每个主导产业建设规模万亩以上、带贫能力千户以上,每年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务工等形式为村集体和贫困户增收上亿元。

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铜陵推行“土地流转+贫困户就业”“订单包销+贫困户养殖”“扶贫资金+村集体+贫困户”等利益联结模式,打造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的利益联合体,设立多重保障机制,充分保障农户利益。

为解决农产品的销路问题,铜陵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创新推出平台展销、线上渠道促销、帮扶单位购销、培育品牌助销、龙头企业带销的“五销模式”。该模式已成功入选全国产业扶贫典型案例。

农村特色产业在助力脱贫攻坚、提升农户收益的同时,也极大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两年前,金塔村的村民赖才鹏从城里返乡就业,负责梦思康产业园的基建工作,去年他的妻子也返乡就业。夫妻两人每个月能有六七千元的收入,还可以照顾到老人和孩子。而金塔村通过发展乡村产业,乡村富了、生态美了、游客多了,每天上下班的路上,行走在风景如画的乡间小路,赖才鹏由衷感到满足和幸福。在铜陵,像赖才鹏这样返乡就业、创业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他们成为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随着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如期完成,铜陵把发展农村特色产业作为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利器。为了续写有效衔接的“大文章”,铜陵正在积极谋划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举措,其中,实施乡村产业振兴计划被作为工作重点。

“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重点围绕现代农业和食品加工业开展招商,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加快铜陵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发挥地方特色农产品优势,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建设一批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在一条条目标明确、切实有力的举措中,铜陵农村特色产业的美好明天清晰可见。

7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