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杂志 > 2021年 > 2021年5期 > 路径/实务 > 区域

义安“东进”

  作者:本刊记者 胡 磊  来源:决策网时间:2021-05-20
“十三五”以来,随着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户,铜陵市义安区工业投资总额、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等体现发展动能的关键经济指标呈现加速增长态势,“高质量发展看义安”正成为日益鲜明的共识。梳理发展脉络,我们不难洞察义安蝶变的增长逻辑,就是坚定不移推进东向战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4月23日,以“山水古铜都 魅力新义安”为主题的2021义安文化旅游推介会在杭州市余杭区召开。这次主动“走出去”,旨在扩大义安文旅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成为义安区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又一次生动展现。

事实上,向东融入长三角早已成为义安区基于使命的必然路径。早在2008年,铜陵市就将义安区确立为全市“东向发展门户”。围绕这一战略定位,义安区加速东向发展步伐,推动产业项目向东承接,要素资源向东整合,体制机制向东对标,成为铜陵市接受长三角经济辐射的战略前沿。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航道上百舸争流,为何义安能将“融入红利”转化为“发展红利”?浩荡东风,又是如何推动义安迈向跨越发展的春天?

新机遇:搭乘“一体化”东风

在安徽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备忘录中,2008年是值得铭记的一年。“泛长三角”概念的提出,为安徽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打开了机遇窗口。一石激起千层浪,多年来一直渴望“融长”的安徽各市激动不已,其中铜陵的心情尤为迫切。

首先,这是铜陵转型发展的新机遇。作为一座资源枯竭型城市,铜陵的产业结构较为单一,急需推动转型升级,长三角地区有产业转移机遇,同时也是高端要素的“富集地”,在“泛长三角”开启的机遇窗口下,铜陵机不可失。

其次,这是铜陵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新机遇。为更好地推动东向发展战略,2008年4月,铜陵着手启动旨在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东部新城建设。铜陵是一座依矿而建的城市,主城区被连绵的丘陵和长江局限在一段狭窄的区域,发展空间受限。因此,东部城区规划建设范围放在了主城区东部10公里以外的铜陵县顺安镇,成为盘活全市发展格局的一步“先手棋”。

2016年1月,铜陵市在区划调整中撤销铜陵县设立新的义安区,形成与主城区联动之势。同年发布的城市总体规划中,铜陵进一步将主城区与义安东部城区一线确立为全市主要经济发展廊道。与此同时,着手推动义安区政府单位逐步迁至东部城区,最终在2021年完成行政中心整体东迁。

经历了东部城区建设、撤县设区和行政中心东迁的义安区,作为全市“东向发展门户”的定位日益清晰。从卫星视角俯瞰铜陵,主城区如一棵树的主干,与东部城区连接的发展廊道则如同延伸出的侧枝。整体来看,颇与“迎客松”的造型相似。“迎客东来”也契合了义安东向发展的使命。

再次,这也是义安追赶跨越的新机遇。义安曾位列全省县区发展梯队前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省内县区经济版图在激励竞争中发生深刻变化,构成了“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严峻挑战。

2019年11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更好地推动一体化建设,义安区出台了《义安区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方案》,打造东向发展升级版。从区位交通优势看,义安区地处上海与武汉两大都市圈中点,京福高铁与沿江城际铁路两条铁路通道在义安交汇,境内拥有G3京台高速、G50沪渝高速等多条公路要道,同时还坐拥长江黄金水道的通航便利。

“天时”“地利”皆备,推动更高层次的东向发展,关键在“人和”。义安区委书记汪发进指出:“要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大舞台上有所作为、发光出彩,就必须加快融入的步伐,找准发力的切口,以时不我待的奋斗激情,真正把机遇从纸上落到地面,从愿景变成实绩。”

新动能:抢抓产业溢出红利

义安区东进之路,也是一条产业升级壮大的发展之路。在义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富乐德长江半导体增值服务和新材料产业园区”正如火如荼建设中,项目计划分三期建设,累计投资额高达百亿元。投资方上海申和热磁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半导体新型材料研发生产、设备洗净工程的高科技公司,在行业内具有重要影响力。

如果说经济数字的跃升,是“融入红利”的直观体现,那么产业发展模式的变革,则带来更深远的影响。历史上,义安依托本地资源优势较早形成了牢固的产业根基。以富乐德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落户,则为义安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实现从以“资源驱动导向”,转为“市场驱动导向”。

高端产业项目的竞争是激烈的,那么抢抓长三角产业外溢红利,义安区怎么做?

“要在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合作中快人一步,必须锚定主攻方向。我们秉持‘发展为要、项目为王、实干为先’鲜明导向,聚焦‘双招双引’首位工程不动摇,聚力项目建设、聚焦企业服务,厚植高质量发展优势。” 义安区委副书记、区长姚贵平说道。

从义安招商引资的实践经验来看,主要有三点特色。

精准发力,有的放矢。义安围绕新材料、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等产业基础,科学谋划制定产业政策,锁定9大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引进培育重点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推动产业向规模化、集群化、专业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广开渠道,高效对接。义安不断转变招商引资思路,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大力实施以商招商、委托招商、节会招商、互联网+招商等多种招商形式,富乐德项目就是委托招商的成功典型。

领导挂帅,一锤定音。在义安区,每条产业链由两名区领导担任链长,同时明确1个牵头单位和3个成员单位。通过领导的高位推动,协调解决问题,让投资方感受到诚意,最终实现投资决策。

2020年,义安区在全市招引和项目两项工作考核取得了“双第一”。值得一提的是,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过程中,义安区在创新招商引资跨区域合作上,更走在了全省前列。

2020年12月24日。安徽省为首批18个省际产业合作园区授牌,其中义安经济开发区所属的嘉铜金属制品产业园位列其中。

嘉兴市海盐县因城市主体不断扩张,城区内紧固件企业急需向外转移。义安区主动对接,与海盐县政府、产业园投资方签订三方合作协议,在义安经开区单独开辟了1000亩土地作为金属制品专业园区,承接海盐县紧固件制造企业及其上下游配套企业。形象地说,如果过去招商引资是引进一艘“舰艇”,那么合作园区就是组建了一支“舰队”,不仅有产业龙头企业的“航空母舰”,也有产业链上下游的各式舰船,更有利于加速形成产业规模效应,建立整体优势。嘉铜金属制品产业园也因此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合作的范例。

新优势:打造营商环境高地

企业只需带一枚公章,公司注册、环评手续等均有专业的工作人员代办,这是义安区“跑办服务中心”推出的创新服务。正是有了高效服务,嘉铜金属制品产业园从洽谈到签约仅用时18天,富乐德一期项目一年内完成签约、开工建设、投产全流程,跑出了义安“加速度”。

长三角不仅是产业发展的高地,更是营商环境的高地。风从东来,也搅动了义安的一池春水。义安区全面对标沪苏浙,在服务机制上加大创新,围绕企业落地、建设、生产经营全流程,建立服务响应机制,打造了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

在项目洽谈签约阶段,提供“秘书式”服务。义安区在建立目标企业资源库的基础上,编制“项目引进储备手册”,建立项目秘书制,以“秘书式”服务提高跟踪对接频次和力度,加快推进项目由“隐”到“显”。

在项目开工建设阶段,提供“保姆式”服务。在义安区,项目建设“承诺即开工”,倒排工期时间表,明确时间节点、责任单位等关键要素,对规划、环评等审批手续提供全程“保姆式”跑办服务,全力推动签约项目加速建设。

在项目竣工达产后,提供“管家式”服务。引进有资质、服务良好的100多家中介服务类企业设立“中介超市”;针对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梳理了辖区范围内10多家金融机构普惠金融产品,举办“金融超市”活动,为企业争取更为优惠的信贷资源。

打造营商环境高地,干部的作风是关键。义安区不断锤炼干部作风和本领。一方面压实责任,明确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主要领导责任,以“关键少数”的担当作为,营造“全员尽责”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强化激励,设立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奖项,通过考核和激励举措,塑造典型、打造亮点,掀起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园区是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也是锻炼干部、培养干部的前沿阵地。义安开发区积极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实行全员竞聘上岗,树立优绩优酬的鲜明导向,改革后园区人员为统一的职员身份,实现了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奖优罚劣、激发活力的改革目标。一系列体制机制的变革不断释放激活和带动效应。

“我们就是要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指挥战斗,让不害怕弹片的人勇闯火线,让拿得下战果的人立功受奖,推动义安各项事业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汪发进说道。

新形象:扮靓东部门户“颜值”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速,承载“东向发展门户”重任的义安,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对外窗口,如何扮靓“颜值”、提升“气质”,对义安城市建设提出新的要求。

作为义安区新的主城区所在地,顺安镇历史上就曾作为义安的县治,北宋时期在此设立“临津驿”,是往来的交通要塞。但在2008年启动东部城区建设之初,这里只是一个河网交错、阡陌纵横,偏居一隅的破落古镇,与城区标准相去甚远。

东向发展以来,义安区东部城区破茧成蝶,纵横交错的道路、鳞次栉比的高楼、熙熙攘攘的街区,已然崛起成为一座宜居的现代化生态新城。2008年以来,义安区在东部城区投入资金160亿元,新建城市道路50公里,新增建筑面积204万平方米,不断加大对民生项目的投入力度,集聚了一批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优质公共资源,补齐了公共服务的短板。顺安河、羊湖等水系进行了景观化改造,不仅扮靓了城区,更推动了城市生态环境的整体改善。

对于义安区而言,尽管完成了“县改区”,但如何统筹城乡一体融合发展,仍是一道必答题。依托本地山水林田湖洲圩兼具的丰富自然地理环境,义安区坚持生态文明理念,扮靓广大乡村,打造融入长三角的绿色“名片”。

义安区凤凰山景区的一片铜草花紫色花海,原是矿产采冶后废弃的“尾砂坝”。通过生态修复,这里被打造成网红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不仅实现了生态效益,还兼具经济效益,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义安区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总抓手。连续四年获得“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市、区)”。西联镇犁桥村、胥坝乡群心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相继入选“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扮靓了乡村也提升了人气,凤凰山、梧桐花谷、龙潭肖一线被打造成为乡村旅游黄金路线;西联镇犁桥村通过举办田园艺术季,以艺术赋能乡村,成为长三角地区富有魅力的文旅目的地和度假体验地,打造了义安品牌。

产业兴旺、宜居宜业、绿色生态,共同构成了义安区东向发展最鲜明的底色,带动了人口汇聚、人气提升,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站在“十四五”开局的新起点上,义安区将以更加开放积极的姿态,实现从背靠长三角的借势发力到融入长三角的主动作为,以一域服务全局,构筑起铜陵高质量发展的硬脊梁。

3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