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智库 > 区域经济

“未来工厂” 引领浙江新智造之路

  作者:李燕军  编辑:纪海涛  来源:决策网时间:2021-12-02
“未来工厂”作为浙江又一个在国内率先提出并积极探索的新形态、新模式,其发展路径正逐步清晰、其示范价值正逐步显现。

近半年多来,“未来工厂”建设在浙江不断加速!

2020年底,浙江省发布首批12家“未来工厂”及16家“未来工厂”培育企业名单,“未来工厂”从理念走向落地。

2021年初,浙江省数字化改革大会提出要以新智造为主攻方向,加快数字经济系统“未来工厂”子系统建设,打造“未来工厂”为主体的新智造体系;4月,浙江省经信厅下发了《关于开展浙江省“未来工厂”试点任务申报工作的通知》,大力推动“未来工厂”建设在全省全面铺开;6月底,浙江省2021年度“未来工厂”试点企业名单发布,33家企业上榜让总数增至61家。7月22日浙江省《“未来工厂”建设导则》正式发布,首次明晰了“未来工厂”建设的“1353”体系,使之成为指导全省的总纲。

“未来工厂”作为浙江又一个在国内率先提出并积极探索的新形态、新模式,其发展路径正逐步清晰、其示范价值正逐步显现。

“未来工厂”与新智造

浙江为何如此重视“未来工厂”?

作为一个数字经济和工业制造大省,早在2018年浙江就已启动《浙江省智能制造行动计划(2018—2020)》,以求通过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实现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3年来,浙江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累计实施国家智能制造项目61个,打造省级数字化车间263家,累计实施国家智能制造应用和试点项目总数居全国前列,产业数字指数全国第一。

伴随数字化浪潮的更深入推进,各类新技术、新应用不断涌现,则有必要迭代之前的经验,继续深化创新和应用,探索出一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浙江之路。由此,2020年8月浙江省经信厅印发《浙江培育建设“未来工厂”试行方案》,正式提出“未来工厂”概念。对此,浙江省提出,将围绕建设“415”产业集群和十大标志性产业链,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谋划实施新一轮新智造计划,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建设“未来工厂”为引领,加快推进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的根本性变革,推进“智造”再升级,打响“浙江制造”金名片。

可见,在浙江“未来工厂”与新智造是直接对应的,“未来工厂”承载着新一轮的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场景的智能化,“未来工厂”是浙江智能制造的典型和缩影。

这些承载新技术、新场景、新变革的“未来工厂”也就被定义为——广泛应用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革新生产方式,以数据驱动生产流程再造,以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绿色化制造、数字化管理、安全化管控为基础,以网联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为特征,以企业价值链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引领新智造发展的现代工厂。可见,这将是对生产制造的一场全面变革,“未来”二字既代表着浙江制造业的方向,也代表着殷切的希望。

“1353”架构

进入实施层面,总览“未来工厂”的建设要求,“1353”建设架构成为核心。其中,“1”为企业综合效益、价值链和竞争力提升的高质量发展目标;“5”为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安全化管控、数字化管理、绿色化制造五项能力建设要求;两个“3”则分别为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等模式创新和数字化生态组织、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三类关键支撑。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绿色化制造、数字化管理、安全化管控、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将是建设“未来工厂”的重点。

围绕5项能力建设来看:第一,数字化设计。将要求企业建设数字化平台、应用数字化技术,并基于大数据分析、知识工程等设计方法,实现设计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第二,智能化生产。将要求企业围绕生产过程的自感知、自优化、自决策和自执行,实现设备、产线、车间及工厂的智能化、柔性化和敏捷化。第三,安全化管控。将要求企业围绕风险要素,应用新技术构建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的一体化管控体系。第四,数字化管理。将要求企业构建数据中心,采集产品生产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挖掘数据价值,优化管理模式,驱动企业实现智能决策、精益制造和精准服务。第五,绿色化制造。将要求企业采用绿色原材料、使用清洁能源、优化生产方式,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维修到回收及再制造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资源利用率的提高、碳排放的降低和生态环境负面影响的减少。

聚焦3项模式创新来看:首先,个性化定制。将促使企业采用模块化设计、模块化生产和个性化组合的生产方式,通过需求信息平台和定制服务平台,实现用户个性化需求与批量生产能力的有机结合。其次,网络化协同。将促使企业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开放研发、制造和物流等能力资源,实现企业内部、企业间的设计、供应链、生产、设备和服务等在线协同、动态优化。再次,服务化延伸。将促使企业基于数据集成共享和数据资产化运营,提供产品生命周期、供应链及产业链、检验检测认证、承包集成等增值、跨界和全场景的延伸服务,实现从单一产品制造向制造与服务集成的转变。

具体到“1353”架构的落地,2021年度浙江省“未来工厂”建设试点任务要求,几乎完全对应的包括有数字化设计、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智能化生产、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绿色化生产、安全化管控9项应用场景建设内容,并特别指出企业应完成不少于5项。可见,今年新增的33家试点企业,将是“1353”架构落地的第一批企业,一场车间的革命将就此拉开。

典型实践案例

从实践来看,目前浙江全省61家“未来工厂”建设企业已形成四大类型,分别为引领型的“头雁工厂”、冠军型的“链主工厂”、平台型的“协同工厂”、技术型的“硬核工厂”。

引领型的“头雁工厂”指在相应领域有突破性创新和引领性意义,如正泰、吉利、海康等企业,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研发并带动相关领域技术装备突破创新和应用,引领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如海康威视终端“未来工厂”建有“海康威视云中心”,聚焦精准化营销、智能化生产、数字化服务的产品全生命周期协同智能制造模式,已具备“产品种类千余种、型号万余种”的视频终端大规模定制能力。

技术型的“硬核工厂”则是具有硬核科技手段支撑,如春风、鼎力、东方电缆等企业,深耕细分领域,发挥自身技术优势,持续推进智能制造。如春风动力“未来工厂”,以数据链动生产,让“工厂大脑”实时掌控生产车间内的每一道工序,实现160多个作业单元协同调度,200多家核心供应商部件监测和2小时生产所需物料线边库直供,敏捷响应小批量、多品种的个性化定制需求,形成高度柔性的协同制造能力。

这两者“未来工厂”也更多聚焦于企业内部。而“链主工厂”和“协同工厂”,则把组织关系延伸到企业外部。其中,“链主工厂”将生产从企业内部扩大到组织外部,实现产业链上下游有效对接。如老板、大华、巨石等单项冠军企业,发挥产业链优势,将生产从企业内部扩大到组织外部,实现上下游供应链有效对接。如老板电器“未来工厂”,能够实时从线上/线下接收全球产品订单,并基于客户需求动态调整设计、采购、生产和物流方案,并应用 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等技术,实现信息深度自感知、精准控制全流程、优化决策全要素。

“协同工厂”可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建立起跨企业、跨产业、跨区域的互联互通,打通从用户到制造的全链路。如阿里迅犀、中策、东磁等企业,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建立起跨企业、跨产业、跨区域的广泛互联互通,打通从用户到制造的全环节数据链路,实现设计协同、生产协同和供应链协同。如阿里迅犀“未来工厂”,依托大数据洞察消费并快速响应市场,实现服装100件起订,最快7天交付,有效解决服装行业库存大、产品生命周期短、新产品快速铺货需求等难点。

当未来加速到来,全力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已成为浙江使命,迈向新智造之路上“未来工厂”成为首选。

(作者单位:杭州之江经济信息研究院)

79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