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杂志 > 2021年 > 2021年7期 > 路径/实务 > 区域

西安东拓

  作者:朱昌俊  来源:决策网时间:2021-07-20
西安借西渭东区加速东拓,与上海广州成都站到了同一起跑线。

西渭东区,横空出世!

日前,继西咸新区之后,西安在区域融合发展上又有一个新的大动作,“西渭东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揭牌。

西渭东区由西安和渭南联合共建,标志着西安在西安都市圈建设推进西咸一体化之外,又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东拓。

那么,西渭东区的成立对于经济总量破万亿,常住人口接近1300万的大西安来说,意味着什么?它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西咸新区?

为什么是西渭东区

对于习惯了把西安外拓重心放在西咸一体化上的人来说,西渭东区的成立,确实显得有点突然。

事实上,西渭东区的说法,最早也只是在2021年初才出现。报道显示,2021年1月,渭南方面审议了《西安市人民政府渭南市人民政府加快推进西渭融合发展规划建设西渭东区合作协议》,首次出现“西渭东区”的概念。

从最早对外披露到正式挂牌,不到半年时间,足见相关方面的重视程度。这里面不得不提一个背景,那就是国家发改委已经连续两年点名“支持西安都市圈编制实施发展规划”,这说明西安都市圈建设必须要加速推进。

最近,福州都市圈规划编制获得国家正式批复,或许会让西安更有紧迫感。因此,高效地推动西渭东区的成立,与西安都市圈建设的进度和现状有直接关系。

当然,追溯历史来看,即便没有西安都市圈建设的大背景,由于地理位置相近,西安与渭南的融合发展也是大势所趋,并且此前就有不少铺垫。如早在2013年,西安就与渭南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此后,两地还合作打造了富阎产业合作园区,并且双方在人事方面,近些年也有颇多交集。

融合发展,首先离不开交通基础设施的支撑。这方面,西渭之间早就具备不错的基础。目前西安与渭南之间的高铁已经基本实现了公交化运行,且两地的距离本就只有60公里左右。

综合上述背景来看,西安与渭南关系的更近一步,可谓是迟早的事。而西安都市圈的发展需求,确实加快了西渭东区的建设步伐。

根据陕西省“十四五”规划纲要,西安都市圈将构建“一核一轴、两翼三区、多组团”的发展格局。其中,渭南就被赋予了很重要的角色和地位。

比如,北部渭北产业转移承载区就是西安都市圈的“两翼”之一;渭南主城区则是“三区”之一;以富平、阎良为主体的航空产业组团是“多组团”之一。

可见,渭南在整个西安都市圈的存在感和分量是比较强的。一定程度上来说,成立西渭东区就是要为西安与渭南的融合发展打造一个新的平台和引擎,它也很可能成为西安都市圈建设的一个新样板区。

西渭融合的利好在哪

抛开都市圈建设的大背景,分别就西安和渭南的发展来说,两城的融合发展也是大势所趋。

比如,从关中平原城市群的规划就可以看出,渭南是西安外拓,开辟新发展空间、不可多得的选项之一。从西安自身来看,常住人口接近1300万,也有必要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颇为巧合的是,这几年,包括上海、广州、杭州、成都等在内的多座城市,都不约而同地举旗“东进”。如近期刚刚宣布正式通航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就是成都“东进”的标志性工程。

按照西安目前的经济和人口体量,以及都市圈发展的需要,西安借西渭东区加速“东拓”,也算是与上述城市站到了同一起跑线。

对于渭南来说,能够抱上西安“大腿”,更好地承接西安作为中心城市的发展外溢红利,而不是单纯被“虹吸”,同样是关乎城运的事。

作为陕西经济第五城,人口第二城,渭南目前在陕西省内的存在感并不强,这从人口的变化就能够看出端倪。

以刚刚公布的“七普”人口数据为例,渭南2020年占陕西的人口比重,比十年前足足低了2.3个百分点,是除咸阳之外,降幅最大的城市。

因此,推进与西安的融合发展,也算是渭南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摆脱发展劣势,在都市圈和强省会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它对渭南的利好,最直接的一点就是,渭南的发展定位,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的配置,都将置于西安以及整个西安都市圈的发展背景下予以重新审视,而不再只是局限于过去的一城一地。

从现实发展来看,目前这方面也有了一些实质性成果。如依托西安公共卫生服务资源优势,渭南医疗机构与陕西省人民医院、西京医院、交大一附院等多家医院建立了医联体技术协作,实现了两市公立医院预约、挂号、就诊异地就医即时结算。

同时,西安至渭南城市轨道项目将纳入西安统一规划。在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大背景下,可以预期,通过加速融入西安都市圈,渭南的轨道交通建设有望加速。

不会成为第二个西咸新区

当然,更多人关心的是,西渭东区是否可能成为第二个西咸新区,它又是否意味着西咸新区将被冷落?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西渭东区成为第二个西咸新区的可能性,至少短期内不大。西咸新区是国家级新区,无论从级别还是从经济体量来说,西渭东区都难以与其相提并论。并且,目前全国也没有出现一个省拥有两个国家级新区的先例。

至于两者的关系,或可参照成都天府新区与东部新区——前者是国家级新区,后者是省级新区。所以,不排除未来西渭东区将升格为省级新区。另外,由于西渭东区是跨区域融合新区,由省级层面来统筹赋权,也有利于更好突破阻力。

第二问题,西渭东区的诞生,在一些方面可能对西咸新区会产生竞争压力,这是难以避免的。但从整个大西安乃至关中平原发展的角度来说,这一点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更何况,有竞争并不完全是坏事。

但要注意的是,一些人可能认为发展西渭东区,是因为西咸一体化受阻后的被迫选择,这其实是一种误读。

首先,西咸一体化在过去很多年,都指向的是行政意义上的一体化,简单说就是西安与咸阳之间的区划调整,它与西安和渭南在经济和市场上的一体化,有着本质区别。

一方面,前者阻力更大,需要方方面面考虑的因素很多,这也正是西安合并咸阳为何多年难以突破的根本原因所在。而从经济上推进一体发展、同城发展,则相对容易得多,也更少争议。

另一方面,从目前各地实践来看,在都市圈时代,推进跨区域融合发展,不再像过去那样直接进行区域合并,将愈发成为主流。

《求是》杂志此前发表的重要文章提出,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要有意识地培育多个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独大”的弊端,可以说为此发出了直接信号。

其次,放在西安都市圈的背景下来看,西咸新区与西渭东区所承担的使命也有明显差异。一个是肩负“西进”的重任,一个是负责推动“东拓”“北跨”。都市圈发展如果只限于一个方向,显然也就难以真正形成“圈”成势。

所以,支持发展西渭东区,意味着大西安在“东拓”和“北跨”上会有新的推进,同时也并不意味着“西进”会放慢。毕竟,西咸新区是国家级新区,它所对应的国家政策优势、平台优势,不可能被浪费。在都市圈时代,西咸新区之于西安的重要性只会上升不会下降。

当渭南与西安开始尝试构建新关系,咸阳与西安的关系又如何科学重构,理顺彼此在都市圈时代的站位,不再局限于“合并”思路,更有效地避免发展“内耗”,不仅关乎咸阳的长远发展,也关乎西安都市圈的未来。

与其在一个方向上“死磕”到底,不如因地制宜,谋求多个方向的全面“开花”,这或是都市圈时代,每个中心城市都该有的觉悟。一如西渭东区的成立所展示的新气象,大西安确实应该从过去的某种“执念”中走出来,拥抱新的、更大的天地。

2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