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智库 > 领导艺术

新任省委书记的调研“路线图”

  作者:姚成二、胡磊  编辑:纪海涛  来源:决策网时间:2021-12-31
“要增强慢进是退、不进更是退的紧迫感。” “把方便留给群众和企业、把麻烦留给自己。” “让‘躺平式干部’躺不住、让混日子的没有市场。”

履新90天,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走遍16市

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的调研路线图

90天内,足迹遍布全省16个地市!

甫一上任,新任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就展开了密集调研。

自9月30日履新安徽以来,90天里,郑栅洁风尘仆仆,下基层、进农户、察民情、入企业、解难题,所到之处提及最多的是“发展”。

密集调研中,郑栅洁去了哪?看了啥?说了什么?

“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

“能够到安徽这样一个底蕴深厚、生机蓬勃、潜力无限的省份工作,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一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同省四套班子和全省党员干部群众一道,在历届省委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只争朝夕、埋头苦干,努力开辟高质量发展新境界、实现‘三地一区’建设新突破,交出让党中央放心、让全省人民满意的高分答卷。”

9月30日,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新任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向7000万江淮儿女表达了发展的行动目标。

也许有人认为这只是一位省委书记就职的表态,然而,当我们梳理郑栅洁的调研足迹后,就能感受到这些话的内涵和分量。

履新后的第二天是10月1日,正值国庆假期,郑栅洁从合肥驱车2个半小时来到六安市金寨县调研。

履新90天,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走遍16市

郑栅洁在金寨县向革命烈士纪念塔敬献花篮

在调研中,郑栅洁反复强调,安徽发展面临重要机遇,各级各部门要把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践要求,聚焦“三地一区”建设的目标任务,强化“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奋进意识,只争朝夕,争先创优,努力开辟高质量发展新境界。

此后在阜阳、芜湖等地调研时,郑栅洁多次强调,要增强“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紧迫感。

区域经济格局演变,就是一部“不进则退”的排位赛。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区域经济发展,深刻印证了这一点。

从安徽自身来看,当前区域竞争激烈,安徽面临着“标兵渐远,追兵逼近”的新一轮区域竞争态势。

放眼身前,福建、湖北、湖南等个个都实力强劲,安徽等不起。

回望身后,上海、北京、河北等个个都不可小觑,安徽慢不得。

2021年前三季度,安徽经济总量虽历史性挺进全国十强,但一时的领先并不是稳固的胜势。

从安徽16地市来看,如何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强化危机意识,亦是郑栅洁关注的重点。

在与安徽16个省辖市市委书记座谈会上,郑栅洁强调要牢固树立争先进位意识,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激情,拉高标杆、扬长补短,只争朝夕、埋头苦干,努力在区域竞争中鼓干劲、争先进、创一流。

履新90天,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走遍16市

郑栅洁与安徽16个省辖市市委书记座谈

当前,安徽迎来发展最大的“势”,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推动把安徽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亲自擘画“三地一区”建设的战略定位,每个安徽人都要有一份“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紧迫感。

12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皖北地区迎来了新一轮发展的重大利好。

正如郑栅洁在宿州调研时强调的,当前皖北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要用足用好国家及省里支持皖北振兴政策。

在这种背景下,也就不难理解郑栅洁反复强调这句话的深意。

正是因为有了紧迫感,安徽才会坐不住、慢不得、等不起,才会只争朝夕、埋头苦干。

“奋力跳一跳”

区域经济发展,产业是第一支撑力。

如果说,过去的安徽因“黑大笨粗”的产业形象和“土里土气”的评价而揪心,那么,现在的安徽则为现象级产业标识和“科里科气”的美誉而高兴。

今天的安徽制造,不仅有产业形象,更有硬核实力:工信部批复的“十四五”首批4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中,安徽独占2家;2020年,安徽制造业增加值、数字经济增加值均超万亿元,首次跻身制造业十强。

但横向比,拉高标杆看,安徽与沪苏浙等先发地区还有不少差距,特别是在发展质量效益上。

前不久召开的安徽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安徽一二三产劳动生产率还不够高;产业结构上,二产中工业增加值比重低于全国水平,特别是制造业中新兴产业规模还相对较小等。

而这一直是郑栅洁调研中关注的重点。

履新90天,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走遍16市

10月3日,郑栅洁与安徽省长王清宪赴合肥市调研企业发展。

履新安徽后的第四天,10月3日,郑栅洁与安徽省长王清宪赴合肥市调研企业发展。

从科大讯飞到蔚来汽车,郑栅洁强调,企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经济强。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没有制造业,就没有未来。各地各部门要坚持不懈推进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迅速提升安徽制造业在全国乃至全球制造业版图中的地位。

郑栅洁指出,安徽要加快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持续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扎实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走出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的新路子。

此后,郑栅洁在阜阳、芜湖、铜陵、淮南、宿州、宣城等地调研时,反复强调要心无旁骛地把制造业搞上去、把实体经济发展好,不断增强经济实力、综合实力。

特别是在产业的亩均效益上,郑栅洁尤为重视。

2020年,安徽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1.24吨标煤/万元,比苏浙分别高0.34、0.4吨标煤/万元;各类开发区综合亩均税收11万元,亩均投资强度63.4万元,也低于苏浙。

经过密集调研,安徽正式推出一个“新招”。

11月初,安徽出台意见,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立即成为政商资研各方关注的热点,全省上下刮起了一阵“亩均论英雄”的旋风。

履新90天,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走遍16市

更大的招数,是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大行动”。

这是郑栅洁到安徽任职以来,亲自谋划部署的重大经济计划,被列为2022年安徽省经济工作五大重点任务之首——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行动计划。

这是一个囊括一二三产的行动计划,分为三大行动:一产“两强一增”;二产“提质扩量增效”;三产“锻长补短”。

三大行动计划下,再分为几十个具体行动计划,全部形成实施方案。

这显然打在了安徽当前产业发展的靶点上,做法更精准、更有力、更高效,理清了每个产业的发展方向、发力重点和实现路径,并绘出了“干什么、怎么干”的清晰路线图和施工图。

比如,二产“提质扩量增效”行动计划中的“4116”行动,就是要推动制造业总量实现翻番,未来五年力争实现4个产业营业收入达到万亿元、10个产业超千亿元、10户企业超千亿元、60户企业超百亿元。

什么样的企业有希望成为千亿、百亿种子选手?

郑栅洁在合肥、蚌埠、芜湖、马鞍山、宿州等地调研时指出,要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联动,推动生产高端化、产品高端化、产业链高端化,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

这样一个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目标,容易实现吗?

并不容易,但不意味着不可能。

好比一个目标,如果只定“100”,那么努力一下就能实现;但把目标调高到“150”,需要下更大气力才能达到;如果全力拼搏,达到了“120”,结果就会比“100”高出很多,因此“4116”行动计划是个跳一跳就可能实现的好目标。

正所谓“有的时候,不逼一下自己,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要对标对表、拉高标杆,奋力跳一跳,以经济基本盘的稳和高质量的进稳经济增长、稳社会基本面。”郑栅洁的话掷地有声。

“可以直接向我反映”

12月11日,一则“接访公示”刷屏:根据工作安排,12月13日下午2:40,郑栅洁将在宿州市埇桥区接访中心接待群众来访,时间半天。

提前三天将接访活动在宿州当地进行公示,也是郑栅洁此前提出的要求。13日当天下午,郑栅洁随机接访了32批群众。

一位多年上访的群众得到满意答复后,激动地说:“这次信访不仅能解决我的问题,还打开了我的心结。”

履新90天,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走遍16市

此前,在中央驻皖主要新闻单位座谈会上,郑栅洁曾向在场的记者表示,“如果各位记者听到或看到一些问题,可以直接向我反映。” 他谈到,自己工作过不少地方,每到一地,对群众反映的小事都格外上心。

“发展过程中肯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是回避不了的。如果群众意见一大堆,一定是工作没做好。反过来看,基层党建做得好的地方,信访就基本上没有。”

抓信访就是要直面痛点,体现的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正如郑栅洁履新安徽省委书记时强调的,“做到目光所至看到问题、耳听范围想到问题、所思所想直面问题、所作所为解决问题。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做好人民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把方便留给群众和企业、把麻烦留给自己”。

三个月来,在各地调研中,信访一直是郑栅洁牵挂的大事。在推动信访工作的具体方式方法上,他也提出了一系列要求:“要抓实初信初访,严格落实首接首办制度,做到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协调、第一时间答复,实行清单化、闭环式管理,争取把问题解决在初始状态。”

为将接访制度化,11月1日,安徽省委十一次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新一届省委班子政治建设的决定》,该《决定》中提到,省委常委同志每半年接待群众来访不少于1天,并带头及时阅批群众来信。

就在郑栅洁接访后,安徽淮北、亳州、宿州、芜湖、铜陵、安庆等市先后在当地政府网上发布接访公示,市委书记、市长等市领导公开接待群众来访。

更进一步,安徽推动形成了省级领导带头接访、市级领导定期接访、县级领导开门接访、乡镇领导随时接访、村居干部上门走访的五级接访机制,全省上下形成了“面对面倾听诉求,实打实解决问题”的浓厚氛围。

“信访工作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信访群众当成自家人,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合理合法诉求。”一位地级市党委主要负责人在接访中提出要求。

“省委书记开门接访,给我们作出了示范,我们要带着责任、带着感情解决好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切实做到接访不走过场、写信真管用。”一名基层领导干部深有感触地说。

但在基层治理中,信访工作只是社会治理链条上的一环,在郑栅洁看来,抓好信访工作的意义,更应从中举一反三,看到群众工作中的不足,改进干部的工作作风。

让“躺平式干部”躺不住

让混日子的没有市场

调研中,郑栅洁每到一处,在把脉地方发展的同时,更对干部队伍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郑栅洁在多地反复强调,群众“幸福指数”的提升,要靠干部的“辛苦指数”来换取,广大干部要增强“肩上有担、心中有责”的意识,一级干一级的事、一级有一级的担当。

要牢记一种责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头正中,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解决好群众的实际困难。

要树立一种态度——群众的事情再小也是大事,群众反映的问题再难也要解决,群众提出的意见再尖锐也要虚心接受。

要砥砺一种作风——发扬“拼”的精神、鼓足“闯”的劲头,只争朝夕、埋头苦干、争先创优,认认真真干、扎扎实实做,绝不能只喊口号、不见行动。

这是郑栅洁给予安徽干部的特别叮嘱。

今天的安徽,还有许多改革发展的“硬骨头”要啃,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一方面要加强顶层设计,另一方面更要调动起基层探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履新安徽之初,郑栅洁就来到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小岗村,在“大包干”契约签字室,郑栅洁赞叹“契约不长,但字字句句很朴实、很有分量!我们要把小岗精神继承好、发扬好,把全省改革开放推向新高度!”

履新90天,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走遍16市

改革的号角吹向哪,哪里就是干部前进的方向;改革的旗帜插在哪,哪里就是干部奋斗的战场。

12月16日至20日,安徽省委组织部连续推出干部新状态5篇系列评论,剖析现状、亮明标尺、树牢导向,引导激励党员干部忠诚尽职、奋勇争先,火爆朋友圈,引发了安徽广大党员干部大讨论和强烈反响。

系列文章开篇就提到,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发展状态。

从安徽发展态势看,区域竞争慢进是退、不进更是退,干部的“不在状态”,势必会让我们在看一看、等一等中错失发展机遇、丧失发展主动,从而影响到跨越发展的步伐。

但仍有少数干部欠缺敢比敢拼的勇气、迎头赶上的志气、勇于超越的豪气,习惯于定一个“触手可及”的目标,不愿意“跳起来摘桃子”。这些“守摊子心理”、“中游心态”、畏难情绪,都是安徽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的“拦路虎”,必须坚决予以克服和摈弃。

怎么办?评论中强调说,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一日无为、三日难安”的责任心。拉高标杆,自觉把工作放到全国一流的坐标系中去衡量,敢于和全国比、同发达地区比,敢于挑战先进、过招高手。

因此,就要旗帜鲜明地向不担当作为者“亮剑”,对消极懈怠、萎靡不振的干部,对不愿负责、不敢碰硬的干部,坚决予以调整,把“板子”打到身上。

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好“指挥棒”作用,对勇挑重担、实绩突出的干部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做到让吃苦者“吃香”,让干部有奋斗激情、无后顾之忧。对不干实事不求实效、没有工作激情和热情、整天不在状态的干部坚决予以调整。

关键是,领导干部既要善谋全局当好“指挥员”,更扑下身子当好“战斗员”,绝不能把说的当做了、把做了当做成了,始终牢记“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而不能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

干部干部,干是当头。每一名安徽干部都要让状态提起来、标杆立起来、劲头鼓起来、本领强起来、作风实起来,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良好氛围。

正如郑栅洁强调的,要让“躺平式干部”躺不住、让混日子的没有市场,努力创造出色、出彩、出众的一流业绩。

251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