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杂志 > 2021年 > 2021年12期 > 特别策划

青岛做对了什么

  作者:本刊记者 姚成二 特约通讯员 刘汉锋  编辑:纪海涛  来源:决策网时间:2022-01-07
每座城市有每座城市的特点与优势,但发展思路往往有相通之处。今天,我们探究青岛城市合伙人的做法,或许对其他地区能带来启示与借鉴。

“欢迎成为青岛的城市合伙人!”

2021年12月,第二十一届中国青岛蓝色经济国际人才暨产学研合作洽谈会召开,青岛再一次向全球精英发出了盛情邀请。

这场蝉联了21年的人才盛会,是青岛自主打造、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引才活动品牌,已成为招引国际人才、精准对接高端创新项目的一张“金字招牌”,旋即吸引156个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欣然“赴约”,成为青岛新的城市合伙人。

这样的盛会,这几年在青岛层出不穷,尽管主题不尽相同,但都传递出一个极为强烈的信号:青岛持续用最大诚意呼唤城市合伙人。“十三五”以来,青岛实际利用外资达322亿美元,新批外商投资项目4119个,与世界500强企业签约项目137个,集聚人才74万余人。

青岛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让合伙人纷至沓来?

最具分量的“邀请函”

时至今日,在投资圈被称为“教父级”的大佬靳海涛,依然清楚地记得2019年的那场盛会。

是年5月,首届全球(青岛)创投风投大会举办。时任青岛市委主要领导在发表主旨演讲时,第一次喊出了“城市合伙人”的概念。

会上,青岛发布了打造创投风投中心的愿景与目标。“聚焦全球创业风险投资,在全球寻求合作者,引进全世界资本的力量来推动创新,倒逼我们深化市场化改革,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提供更高效的政务服务,给经济科技注入强大动能。”

演讲的最后,一句激情澎湃的邀请语振奋全场:“我们真诚欢迎大家作为青岛的合伙人,共享发展机遇,共创美好未来!”

资本是逐利的。无论企业还是创投风投资金的合伙人,选择一个地区都有着深层次考量。如果一个地区有国家战略加持,站上“政策”风口,吸引力则大大增强。

青岛恰恰具备这种潜质。

2019年3月,青岛在深圳举办“青岛市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推介会”。会上,青岛向外界明确: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格局中,打造山东这个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建设青岛这个新高地的桥头堡,就是要打造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的新的重要战略支点。

也是在这次会上,“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来青岛发展,就是站在中国开放发展的新风口”等口号响彻中外。

此后,这两句话成为青岛吸引全国乃至全球城市合伙人最具分量的“邀请函”。

特别是在投资圈,这张“邀请函”含金量极高。投资圈有句话,投资趋势,永远不会错。也正是基于此,当靳海涛拿到这张“邀请函”,就毫不犹豫当起了青岛的合伙人。

战法之变

“城市合伙人”不单单是5个字这么简单。为了写好“剧本”、邀来“名角”、当好“场务”,青岛开启了一系列新战法。

首当其冲的是改善营商环境,青岛将对标目标锁定为深圳。在深圳举办的“青岛市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推介会”上,青岛将自身的投资环境与深圳作了全方位的对标。

面对台下的600多名企业家,青岛市委、市政府要求各部门、各区市用一个月时间,与深圳全面对标,学习深圳的营商环境、制度创新、政务服务,凡是深圳能做到的,青岛都要做到,哪一方面做不到,哪一个部门做不到,有关部门、区市的主要领导就要在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上作出解释。

为此,青岛媒体专门成立了舆论监督部、开设了舆论监督栏目,每天都播发曝光报道,直指营商环境、为民服务的问题。

做优营商环境,关键在干部。青岛提出“学深圳 赶深圳”,向深圳的营商环境、制度创新和政务服务看齐,直接派年轻干部到深圳体悟实训100天,学习深圳“氧气政府”等先进理念。2019年5月至今,青岛共向深圳选派7批次1007名干部。

青岛还将目光对准另一座国际化大都市上海。从2020年6月选派首批51名干部开始,共有5批次594名干部赴上海专业实训,对接上海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方面的先进经验。

与此同时,青岛将营商环境的改善落到法规与制度上。2019年9月,青岛市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力推进机关工作流程再造的指导意见》,提出打造“三化三型”政务服务环境——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开放型、服务型、效率型。

此前一个月,青岛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奋进新时代勇担新使命加快建设“三化一型”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意见》,提出让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开放型“三化一型”成为青岛干部的鲜明特质。

2020年11月,青岛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青岛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对照国内最高标准,将完善政策公开制定、合法性审查等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上升为法规制度。

在新战法指引下,经过不懈努力,2020年青岛市营商环境国评成绩由全国第19名提升到第11名,是全国提升最快的城市之一。法治化的营商环境,逐渐成为青岛的底色。

青岛攻势

战法之变下的青岛,发展的新招、高招、妙招不断涌现,采取了多项大胆而具有突破性的手法步法打法。

“15个攻势”就是其中的代表。

2019年,青岛聚焦城市发展的重点、难点、痛点、堵点,发起海洋攻势、“双招双引”攻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攻势等“15个攻势”。

为确保攻势打出声势、打出效果,“15个攻势”作战方案进行公开答辩—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主持答辩,分管市领导带领主要实施部门“一把手”组成答辩团,在台上接受市级领导和相关部门、企业、专家的提问。

答辩结束后,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攻势方案,并以中文、外文两种形式,在国内外媒体公开发布。市人大、市政协则组成专门小分队,深入到“15个攻势”现场一线跟踪督促调研,并对攻势方案实施情况进行公开质询,狠抓落地见效。

如此打法,将政府行动公开化、透明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也给有意向来青岛的合伙人更多信心。

为解决新官不理旧账问题,青岛出台《关于开展全市党政群机关履约情况专项清理工作的方案》,确定对全市党政群机关2018年12月31日前签订的合同和承诺事项的履行情况进行集中梳理,依法解决合约履行中存在的问题。

为彰显青岛诚意,青岛施行“顶格战法”,市委书记带头,快速推动项目落地。同时,还建立了领导干部为“双招双引”站台制度,不管国企还是民企,只要企业有需要,领导干部就要出面站台,需要哪一级出面就哪一级出面,做到既“亲”又“清”,既“清”又“亲”。

主动出击,邀请头部企业走进青岛。从2019年开始,青岛先后举办“央企青岛行”、深圳企业家走进青岛等多项活动,让企业家了解青岛投资青岛,并邀请企业家为青岛发展出谋划策。仅12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EBG副总裁喻东、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等11位企业家收到了“青岛市平台建设合作与创意咨询机构”聘任证书。

用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用生态思维优发展环境。在综合施策与改革推动之下,青岛的“精气神”焕然一新,企业家与资本对青岛信心倍增。

2019年,青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6%,增速创近七年新高,列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第一位。在当年山东省政府考核中,青岛获得综合考核等次第一,6个单项中斩获3个第一。

创投风投方面,青岛已成为北方私募第三城、全省龙头地位不断巩固。截至2021年3月末,青岛在中基协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为387家,位居全国第十位。

不断潮涌而来的城市合伙人,让青岛就像“集市”一样热闹,激发了经济发展的“集市”效应,转化为成青岛发展的动能。

从2019年开始,青岛强势反弹,一举击破“青岛没落了吗”“谁是北方第三城”等看衰青岛的话题。2020年,青岛反超无锡并且逼近宁波。

在城市合伙人持续搅动下,2021年1-10月,青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两年平均增长7.4%。制造业投资增长30.9%,占全市投资比重23.3%,对青岛投资增长贡献率达95.1%。外贸进出口总值6975.6亿元,增长36.7%,占全省进出口总值比重29.2%。

2021年前三季度,青岛经济总量首次突破万亿大关,达10310.36亿元,再次力压无锡,排名全国第13位,与宁波、无锡同处一个梯队。同时在北方,青岛与“第二城”天津的差距日渐缩小。

外界感叹:又看到了昔日的那个“上青天”!

“来了就是青岛人”

气势一旦起来,就有了停不下来的发展惯性。

为持续吸引合伙人的目光,青岛发挥自身最大的特质—开放。

在市级领导层面,与企业家频频接触。青岛官方媒体2020年4月份的一则报道透露:在过去的13个月里,青岛“一把手”会见企业家的次数超过了100次。

报道中称,只要企业创意与青岛发展“合拍”,在青岛见一面市委书记、市长,让市领导带着一众局长、区长给企业“打下手”,并不是一件难事。有时项目质量过硬、符合青岛发展需求,即便企业没张嘴,青岛的“一把手”们也会主动找过去。

开放还体现在一个个具体产业上。最典型的当属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截至目前,青岛已发布1000个“工业赋能”场景和150个“未来城市”场景,场景涵盖城市运行、行业管理、公共服务、市民服务、企业服务、产业发展、信息基础、5G示范等八大类别。

这为合伙人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机遇。

更重要的是,青岛诚邀城市合伙人,不仅仅是企业与项目,人才也被看作不可或缺的合伙人。

围绕吸引人才,为人才搭建实现价值的舞台,青岛确定了产业留人的思路——“四链合一”是产业生态、人才生态,打通“四链合一”才能真正吸引人才。要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人才引育用机制,把人才引进和创新创业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平台+创客”、联合培养、创业培训等模式,用资本的力量撬动人才集聚,营造良好人才生态。

2020年12月,青岛一口气推出6个与人才相关的政策,出台了当时被称为“史上最宽松”的落户政策,明确提出“来了就是青岛人”,拉近人才与青岛的距离。

当然,在人才礼包上,青岛也不落人后。面对“高房价 低工资”的质疑,青岛从“房子”入手,2020年,着力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全年计划建设人才住房10万套,在青岛市工作且无房的全日制专科以上学历人才,以及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可按照不同人才层次标准,申请人才住房。让人才“来了有房住,留下有住房”。

这是一群最具朝气和希望的年轻人,也是最有激情与活力的城市“合伙人”。当青岛的一系列新战法与打法叠加在一起,释放的是人才集聚的“磁吸力”,传递出的是青岛“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城市形象,增加的是在年轻人心中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塑造的是青岛的人气和志气。

当时间的车轮在消失的足音里渐行渐远,回头再看青岛的重新起势,两年前的那句铿锵有力的“我们真诚欢迎大家作为青岛的合伙人!”,从城市精神、营商环境、产业人才等多个维度,深深改变了青岛,至今仍有清脆的回响。

201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