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院 > 课题研究

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长江文化马鞍山品牌研究

  编辑:纪海涛  来源:决策网时间:2022-03-11

马鞍山是一座滨江城市,不仅因江而生、因江而兴,更因江而荣、因江而美。对马鞍山来说,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的应有之义,是赓续文化根脉、彰显城市魅力的重要举措。我们有条件更有责任,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长江文化马鞍山品牌。

一、把握时代大势,深刻认识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的重大意义

2020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指出,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是对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的精准把脉和定向领航。我们要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当好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让“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理念在马鞍山开花结果、传遍全国。

1.传承弘扬长江文化是打造长三角“白菜心”的内在需要。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马鞍山考察,对马鞍山长江大保护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作出把马鞍山打造成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的重要指示,要求进一步增强爱护长江、保护长江的意识,实现“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环,早日重现“一江碧水向东流”的胜景。我们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围绕市党代会确定的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坚定扛起历史使命,把传承弘扬长江文化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为奋力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2.传承弘扬长江文化激发创新创造创业精神的有力支撑。文化的进取特质,是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一种文化是否具有进取的锐意,是决定它是否具有超前性或前趋性发展力量的重要标准。长江文化正是一种锐意进取、矢志开拓的文化。长江源于青藏高原,汇入滔滔东海,塑造出热烈火辣、开放旷逸的巴蜀,情怀浓烈、自强不息的荆楚,清新雅致、灵秀精巧的吴越等缤纷多彩的文化类型,体现出多元一体、开放包容、吐故纳新、不懈进取等精神内涵。长江文化的精神内核贯通古今,长江文化的历史内涵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涵养着一代代长江儿女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追求。我们要加强马鞍山城市精神再研究,从长江文化展现出海纳百川、激流勇进、崇德向善的人文气质和精神内涵中,找准推动新阶段现代化马鞍山发展的契合点,激发全市人民创新创造创业热情。

3.传承弘扬长江文化提升城市影响力的必然要求。作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中心区城市,马鞍山在未来区域分工发展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城市形象作为城市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日益受到各界关注,每个城市都面临着城市形象再完善、再更新的问题。由此,马鞍山必须鲜明地表达个性,树立良好的形象,形成与长三角之间共融、共生、共兴的形象语言,从而赢得参与区域经济社会分工的认同与合作。我们要发动社会力量,集聚更多智慧,提炼出马鞍山长江文化具有传播力与亲和力的品牌和IP,进一步打好“长江牌”,不断提升马鞍山长江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4.传承弘扬长江文化是把马鞍山独特文化优势转化为区域竞争力的重中之重可以说,一部长江文化史,就是半部中华文明史,它印证了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熔铸了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在地域文明体的演进和发展过程中,马鞍山有着独特的“碧水东流至此回”地形地貌,形成了独特的长江文化气质。在马鞍山地区文学发展史上,项羽破釜沉舟、宁死不屈的战斗精神,李白把个人理想与报效国家融为一体的大鹏精神,刘禹锡清正、廉洁精神,樊若水架浮桥的创新、工匠精神,一代名相王安石的改革精神,虞允文守护国家的担当精神,汇聚成了“聚山纳川、一马当先”的马鞍山城市精神,它既展现了长江博大的胸怀,也发扬了源远流长的长江文化。我们要记录历史,唤醒千古英雄的奋斗精神,让奋斗不息的马鞍山城市精神深入人心,展现出具有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精神的长江文化。

二、厘清五条文脉,深入挖掘马鞍山长江文化的精神内涵

长江对我们这座城市的文明起源、历史变迁和未来发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要深入研究长江马鞍山段的文化内涵,从长江文化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讲清楚马鞍山与长江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厘清马鞍山长江文化五条文脉。

1.悠久的长江文明源头文化。长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作为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其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在长江文明演进和发展过程中,以和县猿人遗址、凌家滩遗址为代表的源文化,形成了马鞍山独特的长江文化气质。距今25万年的“和县猿人”开创了中华文明的新纪元,表明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都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凌家滩文化与辽宁红山文化、浙江良渚文化并称“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凌家滩作为公元前6000至5000年之间史前文明的古国,已显露出古国文明形态,较之良渚古城更早,延伸了历史轴线,让长江文明形态突破了5000年。我们应从文化溯源走向文化叙事,在回答“我有什么”的基础上回答“我是谁”,向外界塑造一个有灵魂、有体温的“文化母体”,讲清楚马鞍山与长江文明源头的紧密联系,在不断丰富和完善历史叙事的基础上,提炼其内在的文化精神,通过文化再生不断加以新的呈现,形成新的文化生命表达。

2.灿烂的长江诗歌文化。长江,是一部流动的诗史。马鞍山诗歌文化底蕴深厚,有以《千字文》《陋室铭》为代表的国学经典,以及项羽、李白、刘禹锡、王安石、苏轼、陆游、李之仪等历史名人。从中国著名山水诗人谢朓开始,以诗仙李白流连终老于此为标志,据不完全统计,600多位著名诗人曾先后栖居马鞍山,留下了1000多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尤其是诗仙李白,一生钟爱马鞍山的山水,留下了许多不朽诗篇,晚年定居于此并终老于斯。马鞍山与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自1989年起,马鞍山以李白诗歌为主题,连续举办了33届李白诗歌节。并以第33届李白诗歌节为新的起点,举办系列长江文化主题活动,丰富诗歌节的文化内涵,讲述好楚霸王叱咤风云、樊若水巧架浮桥、李太白魂系江东、谢朓情系山水都、周兴嗣朽撰《千字文》、常遇春扬名采石矶、虞允文智破金兵等故事及高山流水等典故,进一步提升诗歌节活动的品质和马鞍山城市文化形象的影响力。

3.光荣的长江红色文化。长江之域是英雄的土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富含红色基因,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人生境界。在长江沿线城市之中,马鞍山的红色文化资源并不突出,仅有西梁山等为数不多的革命文物资源,但也越发凸显西梁山红色文化资源的弥足珍贵。西梁山是长江中下游在长江北岸的唯一制高点。1949年4月,在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全面发起渡江战役之前,在这里率先打响渡江战役第一枪。短短数天的西梁山战斗是一场极其惨烈的大血战,包括团长朱慕萍在内的约1500名官兵英勇牺牲,倒在了黎明前夜,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渡江战役的胜利和整个江南的解放。我们要从以西梁山为代表的长江红色文化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前行力量。

4.繁盛的长江工业文化。大江奔涌川流不息,孕育了一江两岸马鞍山,也见证了这座城市几十年来工业文明的繁荣兴盛。马鞍山是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的工业骄子。1956年,马鞍山建市,1958、1959年毛主席两次视察马鞍山,并指出“马鞍山条件很好,可以发展成为中型钢铁联合企业,因为发展中型的钢铁联合企业比较快”,为马鞍山发展指明了方向。历经几代人的艰苦创业、不懈奋斗,马钢已发展成为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在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史上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光辉足迹。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马鞍山、马钢考察,在充分肯定了马鞍山和马钢发展成就的同时,勉励马钢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把握机遇顺势而上。站在新起点、落实新要求、实现新跨越,我们要挖掘马鞍山工业文化的内涵,让昔日辉煌的工业遗产重放异彩,让“江南一枝花”“凹山大会战”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大力弘扬,引导全市上下坚持产业报国不动摇,奋力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5.独特的长江山水文化。马鞍山因山得名,拥江而立,万里长江浩荡东流穿城而过,由此北折入海,浇灌了一江两岸富饶的土地,催生了多姿多彩的长江文化。境内山水纵横,素有“九山环一湖,翠螺出大江”之美誉,呈现出“城中有园,园中有城”的独特城市风光。在长江流域,山水格局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通过显山露水、文化点睛,塑造山、水、人、城交融的城市山水格局。依托马鞍山天赋异禀的山水文化,以“玉美”凌家滩、“泉美”香泉、“诗美”太白、“幽美”濮塘、“壮美”南山、“康美”横山为六个片区主体,打造“六美”长江山水文化品牌。围绕各自资源特质,充分体现凌家滩文化、温泉文化、生态文化、工业文化、休闲文化等地方文化特色,建设具有一定区域辐射力的综合性、功能性文化设施和项目,发挥对全市长江文化建设多点支撑作用。

三、找准发展路径,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长江文化马鞍山品牌

马鞍山长江文化特色鲜明、丰富多彩,充分展现了长江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要深入挖掘长江文化的精神内涵,加强对长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着力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在新征程上书写长江文化的崭新篇章。

1.把凌家滩文化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深入挖掘凌家滩文化内涵,向全球讲述“远古世界的中心”。以玉器文化为主题,打造远古城市文明、考古研学和创意产业基地。以文物保护、考古研究和研学旅游为主题,打造国内知名研学旅行基地和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在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基础上,推动凌家滩文化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

2.以采石矶、薛家洼为核心打造长江生态文化建设示范区。围绕将马鞍山打造为长江文化旅游重要城市和江南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擦亮采石矶、薛家洼金字招牌,提升采石矶5A景区的品质和内涵。做好夜游“水”文章,加强长江东岸夜间旅游整体规划,挖掘李白、虞允文等历史人物文化价值,打造“太白揽月” “采石大捷”实景演出,做好采石矶诗歌文化、战争文化价值转化。以南京“夜游秦淮河”为标杆,开通夜晚长江游船,北至薛家洼生态园码头,南至陈家圩码头,贯穿采石矶5A级景区,连通南京燕子矶,将其塑造成为“夜游马鞍山”的亮点。加强太白岛整体保护性开发,挖掘生态、文化、旅游价值,推动太白国际生态文化旅游岛综合保护开发建设。同时,实施“长江文化+”工程,促进长江文化与旅游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和消费模式,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

3.打造最美长江横江文化廊道。突出长江流域马鞍山段“碧水东流至此回”的独特魅力,打造具有马鞍山气质的“最美长江横江文化廊道”。结合航道总航线57公里的长度,以横江码头亮化、大桥文化桥墩美化、洲岸标识系统增设、西梁山摩崖石刻再现等为主要内容,谋划设计一条行程约为4个小时横江水上旅游线路,发挥现有渡口码头作用,改造成为旅游码头,形成2至3个上岸点,广大游客可在此乘长江游船,如同当年李白泛舟横江江面情景,听横江自古至今的“千年故事”,打造成“话说横江”的旅游线路,成为八百里皖江的一张光彩夺目的长江文化名片。

4.把西梁山打造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强西梁山红色文化研讨,组织全国专家论证,把“渡江战役第一枪”打造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长江红色文化品牌。围绕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目标,加强整体规划,全面提升软硬件水平。深入挖掘红色基因,推动西梁山与濮塘、横山串珠成链,形成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打造长三角红色旅游品牌。

5.建设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和独具马鞍山特色的文化小镇。找准中国传统文化与马鞍山特色文化资源结合点,促进马鞍山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好“凌家滩”金字招牌,建设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特色小镇;开发《千字文》诞生地,建设千字文蒙学小镇;开发温泉、康养、民宿、休闲旅游产品,建设香泉国际健康度假小镇和含山县昭关温泉度假康养小镇。

6.建设中国钢铁文明展示馆。深入挖掘马鞍山的工业文明内涵,提炼“凹山大会战”的时代意义,保护好、传承好、建设好马鞍山人的精神文化家园。以9号高炉异地迁移保护为契机,恢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旅游线路;以凹山矿整体保护开发利用为载体,着力打造中国钢铁文明展示馆。

7.建设乡村振兴宜居的全国示范城市。加强马鞍山长江的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与城乡发展相融合、与生活对接、与时代共鸣,打破千城一面的格局,突出马鞍山自身的特色文化,发掘独有的地域品牌,有序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加快棚户区、老旧小区等改造,打造“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服务优质、举止优雅”的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和“最美乡村旅游大道”,以地域文化传承创新为主题,将文物保护、乡愁记忆融入城市建设全过程,实现生态复建、城市复兴、文脉复归,让居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8.深入挖掘马鞍山长江文化内涵打造文艺精品。加强马鞍山长江诗歌文化研究,深入挖掘长江文化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点校出版李之仪《姑溪居士全集》,影印出版《李白集版本丛书》,编撰出版《皖南方志中的李白》,推出新版《采石矶志》,整理出版《马鞍山山志》《马鞍山河湖志》《马鞍山地名志》等。以长江大保护为背景,推出以“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为主题的报告文学、舞台剧、纪录片、广播剧等。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为契机,举办长江文化主题非遗活动,让长江文化融入群众文化生活。通过教育引导、文艺创作、宣传展示、文化熏陶等,讲好长江故事,唱响长江之歌,大力传承和弘扬长江文化,使长江文化成为厚植家国情怀,凝聚精神力量,奋力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的不竭源泉。

马鞍山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74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