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智库 > 高端访谈

金融资本的“水”如何去配套安徽科创的“渠”?这篇对话讲透了

  作者:本刊记者 姚成二  编辑:纪海涛  来源:决策网时间:2022-04-29

如果说安徽的名片一面印的是科创,一面印的是制造,增彩的就是资本。当下的安徽,正迎来新一轮“科创+资本”催生新兴产业的机遇期。

从全国来看,资本是选地方的,同时资本也选题材。安徽将如何用金融资本的“水”去配套科创这条“渠”?“基金丛林”又将怎样建?策叔专访了安徽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安徽省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党组书记、局长(主任)何毅,以下是对话全文。

金融资本的“水”如何去配套安徽科创的“渠”?这篇对话讲透了

资本是“水”,科创是“渠”

问:当前,区域发展进入新一轮“科创+资本”的机遇期,“科创+资本”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如何正确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何毅:科创与资本的关系就像“渠”和“水”。资本是“水”,如果不限制不引导,就会到处漫灌,所以要开一条“渠”。科创就是很重要的“渠”,是资本服务经济发展的一个重点环节。

从全国来看,资本是选地方的,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经济圈等经济发达地区占优势,上述三个区域的基金数量占全国基金的70%。

同时,资本也选题材,青睐科创领域,我国70%的股权投资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四大科技领域。而安徽恰恰既处于长三角,又有科创优势,所以资本向安徽集聚的态势正在形成。

但资本具有两面性。在资本找题材的时候,要把“渠”建好,防止无序扩张,同时为资本设置“红绿灯”,而科创领域正好是绿灯领域。因此做好“科创+资本”意义重大。

那么,科创这条“渠”的特点在哪?

如果说企业是森林,那么科创类企业就属于“长得特别快的树”。但也要看到,其存活概率也不高,很多时候,一片森林只有一棵树能生长起来,因为需要充足、及时而且灵活的水分和养分。

所以,这条“渠”要有足够的“水”。只要树需要,“水”就要能供得上。“水”的类型还要合适,要股有股、要债有债。必须用金融资本的活“水”去配套安徽科创这条“渠”。

问:对于安徽来说,科创是战略优势,政府之手怎样才能正确发挥作用?

何毅:科创和资本的对接,实际上是资金供求关系。供求在科创领域撮合成功,其实并不容易。我们都说融资难融资贵,是金融学科的“哥德巴赫猜想”,在科创领域表现更加突出。

评估政府之手的作用,首先要区分资金供求撮合中可能出现三种情形,搞清楚政府什么时候才应该出手。

第一种是市场完全有效。企业能满足金融机构的评价要求,不用政府去撮合,就能顺利达成交易,占比大概不到三分之一。

第二种是市场完全无效。企业提出融资需求了,但并没有募投项目支撑,或者既没市场也没未来现金流,甚至仅用于赚取息差,金融机构视为无效需求。这种情形占比也不低,大概也有三分之一。所以我们要树立一种认识,不是所有的融资需求都需要被满足。

第三种是市场部分失灵。介于上述两种情况之间。供需对接有可能达成,但出现了障碍。这些障碍主要包括市场错配、期限错配、主体错配、风险错配、成本错配等“五大错配”。

金融资本的“水”如何去配套安徽科创的“渠”?这篇对话讲透了

2021年9月28日,“2021安徽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论坛暨安徽上市公司发展报告发布会”在合肥举办。

供方、需方、政府撮合共同发力

问:“五大错配”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何毅:从需方看,科技型企业轻资产无抵押获得债权难,高技术高成长获得股权易;但从供方看,安徽资本市场重间接融资轻直接融资、重债轻股的供给缺陷非常明显。这就是股债的市场错配。这就要求政府大力发展风投创投母基金和产业引导基金,通过杠杆撬动股权投资生态形成,提高企业股权融资获得性。

再比如,科技型企业需要长期的资金,稳定持续投入预期;但从供方看,银行认为企业平均生命周期不超过3年,只愿意给一年期的贷款。面对这种期限错配,政府就需要通过推广续贷过桥、无还本续贷、中期流贷等手段来应对。

再比如用贴息、贴费来应对成本错配,用白名单、担保、无形资产确权抵押流转体系来应对风险错配,用供应链金融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来应对大企业授信过度而小企业授信不足的主体错配等等。

通过政府之手把原来纯市场方式没办法实现的业务,撮合成功,解决信息不对称、风险过载等问题。这类撮合大概也占到三分之一。

除了解决交易撮合的手段外,政府之手发挥作用,还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分别作用于供方和需方主体。

第一类是对供方主体,银行业金融机构,就可以通过强化科创专营分支机构的方式来解决。通过机构专营,可以给科技型贷款单列计划,对科技型企业实施更低的准入标准、更高的信贷额度和更低的利率,还可以设置更加宽松的尽职免责机制和人员机构绩效考核标准。

打出这样一套“组合拳”后,专营机构非常具有战斗力。目前安徽全省共有40家科创专属银行支行,未来我们还在大力拓展,按照统一标准推进挂牌。

政府之手作用于银行监管,还体现在对银行总量指标的考核上,比如科创贷款增速,必须不低于其他贷款的平均增速,突出导向性。

第二类是针对需求方而言,政府也可以做一些动作。比如,科创企业自身的规范化经营问题。企业不规范,银行就不敢放贷款,股权投资也进不去。如果从一开始企业就规范发展,上市就会走得很顺畅。通过专精特新和高新技术企业达标和评比,通过区域性股权市场科技专版的挂牌等等,都是规范需求方的好办法。

目前,安徽正在实施“迎客松计划”,就是上市公司五年倍增计划,出台针对四板市场的补贴政策,与安徽省经信厅专精特新的做法联动,形成有效衔接,一直陪伴安徽科技企业从出生到成长壮大。

总体而言,政府之手需要在衔接科创和资本这两个逻辑上,通过供方、需方、供需撮合三个方面,共同发力,去弥补市场失灵。

金融资本的“水”如何去配套安徽科创的“渠”?这篇对话讲透了

4月1日,合肥芯碁微电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鸣锣科创板,成为国内光刻设备第一股。

退出是基金的生命

问:与沪苏浙相比,安徽科创金融服务水平有哪些短板和差距?如何去补齐短板?

何毅:我们调研发现,与沪苏浙相比,安徽风投、创投和产业投资,特别是面向科创的股权投资是短板。进一步分析原因,是在安徽的融资体系中,直接融资、股权融资占比偏低,突出体现在基金上。

针对基金短板,安徽下一步主要是构建“基金丛林”。这个丛林的生态有三层。

第一层是阳光雨露层。一个基金要生存,一定要有足够的阳光和雨露。那么,阳光雨露主要是指什么?一是落地的便捷性,落地不便捷,一切都是空谈;二是各类政策,比如投资奖励、招商奖励、返投认定、管理费征收、超额收益返还等等。

中间这一层是主体——“基金丛林”层。过去,这一层基金丛林是由1500亿省级投资引导基金、1500亿市县级引导基金、1500亿纯市场化基金组成。2022年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行基金规模倍增计划,也就是在“十三五”4500亿元的基础上翻一番。“十四五”期间,丛林要扩容翻一番,最重要的是要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牵动效应。

我们测算,“十三五”期间,从省级政府引导基金的出资结构上看,省市县三级财政加在一起,占整个基金的80%以上,撬动社会化出资的能力比较弱。这块我们是短板,却是政府引导基金改革的重要方向,必须要确立市场化导向。

导向一变,打法也要变。安徽正在制定政府引导基金实施方案,变过去直补企业为基金投资的方式,变发起设立为参股设立,专业化运作。配合十大新兴产业的发展,一链一基金,以参股方式赋能地市、赋能核心企业。既实现“基金丛林”的迅速倍增,又使整个政府招商引资体系在市场的逻辑下高效运转。

第三层是土壤水分层。要有蓬勃的土壤和水分,让基金能够成长起来。什么是基金成长的土壤和水分?地方金融局的同志们干基金招引时间长了,会有一个认识误区,认为基金落户了,目标就达成了。其实,招引基金落户的初心是“投”,而不是“设”,关键是投资当地产业、招引高端企业。同样,一个基金落在一个地方,不会只看中有没有什么落户奖励政策,而是要有足够的退出通道和获利空间,这是基金在当地是否能够生根发芽的核心。

问:为什么如此强调退出通道和获利空间?又有哪些退出通道?

何毅:一只基金如果退不出来,那就不是基金了。退出是基金的生命。好的基金既要投的好,更要退的好。安徽要做大基金规模,就要补齐这个短板,一定要在底层去营造好基金退出的蓬勃生态。

主要有两个核心的退出通道。一个是上市,这是获利空间最大的退出。如果一个地方的上市公司数量始终上不去,基金就很难退出,也会削弱这个地方对资本的感召力。所以,安徽实施上市倍增计划,将其作为资本生态体系中的一个牛鼻子工程来打造。全省上市公司数量要五年倍增,达到300家以上。这个数量对资本无疑是有吸引力的。

另外一个是并购退出,安徽十大新兴产业的核心企业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并在不断壮大。核心企业瞄准产业链上下游并购正在加速。

这两条退出通道要齐头并进,资本生态才能有一个很好的土壤和水分。

金融资本的“水”如何去配套安徽科创的“渠”?这篇对话讲透了

安徽大力发展十大新兴产业,从上到下引导资本,让资本能迅速发现产业,找准项目,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

退出、并购事件最多的领域,一定是资本最看重的领域

问:您认为,资本对于推动安徽未来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起到怎样的作用,如何更好发挥这一作用?

何毅:大家都把资本比作“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是土地、技术、人等生产函数中最活跃的因素,对安徽未来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安徽资源禀赋优越,但人、技术等很多因素具有长周期属性,资本虽是短板,却有短周期属性,能迅速补齐。在很短的时间里能激发资本的潜能,就像把“水”聚拢到低洼地带,就能迅速实现集聚。

所以,针对十大新兴产业上下游,安徽在双招双引中可以用补存量、引增量的策略。在补和引的过程中都可以充分发挥资本作为活跃要素的作用,资本先行,强化资本招商。这对于安徽这种赶超型的省份尤其重要。

另外,既然是“水”,就具有导向性和可塑性,“水”会跟着“渠”跑。“渠”是什么形状,“水”就是什么形状。因此,必须要引导“水”,防止到处漫灌。安徽大力发展十大新兴产业,就是十条明“渠”,从上到下引导资本,让资本能迅速发现产业,找准项目,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

同时也要看到,“水”善下之,都是往最低处流的,渗透到地面。项目要落地,最后一公里一定是要靠资本牵引的市场机制,而不是靠政府。无论是产业政策,还是金融政策,衡量落地的标准必须要在市场机制上去验证。

可以预见,资本之水,未来一定会在激活要素、引导产业、塑造企业、浸润生态等方面赋能安徽经济。

问:从资本的角度来看,“十四五”时期安徽什么样的科创更能吸引资本的关注?怎样助力初创期科创企业发展?

何毅:退出、并购事件最多的领域,一定是资本最看重的领域。

2021年,我国股权投资退出的前五大领域主要是生物技术/医疗健康1062笔、IT领域529笔、半导体及电子设备483笔、机械制造434笔、互联网358笔,共占退出案例总笔数的63.24%。

而这些,恰恰是安徽十大新兴产业的核心。从十大新兴产业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和生命健康、人工智能这几条产业链上的上市公司数量多,核心企业的并购活跃度高,是资本最活跃的链,也是资本最看重的链。

同时,这几条链上的企业成长性高,资本溢价空间大,退出的能力强,成为资本关注和追捧的主要赛道。

从科创企业来看,“十四五”时期要重点解决好初创期的典型痛点。初创期科创企业,会面临很多难题,比如人力成本高,产品没有市场,没有现金流,缺少研发投入资金,融资困境比其他企业更突出。

这些痛点必须要从微观层面去解决,安徽也有一些组合拳。比如,对待刚创办的企业,我们重视融资理念的三个转变。

一是由“从物”向“从人”转变,资产不足但是团队很牛,那我们就凭科研团队实力融资,人才贷、青创贷、雏鹰贷、科大校友贷就是这类产品。

二是由“看抵押”向“看技术”,改变对初创型科技企业的风险评估模型,加大科技占比和权重。

三是由“重债权”向“重股权”转变,发挥天使基金,风投和创投基金的作用。

4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