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智库 > 区域经济

“千亿县”竞位赛,谁是赢家?

  作者:杨文学  编辑:纪海涛  来源:决策网时间:2022-05-06
县域经济发展无上限,未来可能出现5000亿级县市、万亿级县市。

经济总量超千亿是重要风向标,意味着县域发展进入新阶段。2021年,全国GDP“千亿县”达到43个。都是县域经济领跑者和排头兵。

通过对“千亿县”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经验梳理总结,能为全国1800多县市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示范和借鉴。

640 (1).png

“千亿县”分布特点

近年来,“千亿县”数量快速增长,2021年新增数量达5个。43个“千亿县”完成GDP 7.02万亿元。

2021年,“千亿县”平均增速为12.6%,是同期国内GDP增速的1.6倍。其中,神木市、准格尔旗以30%左右的同比增速领跑“千亿县”。

从区域分布来看,“千亿县”东中西部分布极不平衡,城市群中分布较为集中。2021年,东部“千亿县”达到35个,中部仅有南昌、宁乡、浏阳、长沙、肥西5个,西部仅有准格尔、仁怀、神木3个。

从具体城市群分布看,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千亿县”数量占比超过一半,达到23个;京津冀城市群、黔中城市群均有1个,迁安市和仁怀市;仅有邳州、沭阳两县(市)没有分布于城市群中。

江苏和浙江是“千亿县”主要集聚地。2021年,43个“千亿县”分布于江苏、浙江等11个省(区)。其中,江苏“千亿县”数量连续多年保持新增态势;安徽、贵州、河北、江西、内蒙古、陕西6省(区)均仅有1个“千亿县”;内蒙古、安徽均是首次诞生“千亿县”。

“千亿县”产业支撑足。“千亿县”中除义乌市服务业具有明显优势外,其他“千亿县”均是工业强县(市)。最高的昆山市工业产值超过万亿元,达10284.48亿元。

实体经济是新晋“千亿县”的基石。2021年,新晋5个“千亿县”中,准格尔旗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同比增长70.8%;石狮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53.99亿元,同比增长12.8%;兴化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828.76亿元,同比增长33%;肥西县规上工业产值超1600亿元。

“千亿县”储备足,2022年数量将实现新突破。2021年,另有9个县(市)GDP超过900亿元。其中,伊金霍洛、寿光、邹城、平湖、沛县、仙桃等均保持了较高增速,伊金霍洛旗增速达28.3%,寿光达17.5%。预计2022年将有更多县(市)进入“千亿县”行列。

640.png

六大发展模式

深入梳理可以发现,“千亿县”有六大典型发展模式。

模式一:长三角城市群创新驱动主导模式。这种模式的重要特征是创新要素集聚,区域发展已融入全球产业体系,并且初步实现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发展,开始向知识、数据、高级创新人才等新技术、新要素驱动阶段转型,知识经济、创新经济成为发展的重要新动能。

通过精细化深挖产业链,打造专业化突出、特色鲜明的创新型主导产业。区域内集中了全国70%的百强县,以制造业为着力点,积极融入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持续深化全球产业链协作,强化“一县一特色”差异化、互补协同发展,做精做细某细分领域产业链。

通过招引全球企业资源、创新资源,积极融入全球创新体系。以昆山市为典型,昆山打造全国“德企之乡”,集聚数千家德企,汇聚了全球56个国家和地区的8900多个外资项目,以此加快融入全球创新体系。截至2020年底,昆山存续发明专利数超过12000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2000家,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了47.6%。

模式二:粤闽浙沿海城市群产业集群驱动主导模式。这种模式凸显区域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培育了完整的高水平产业链,产业组织方式呈现集群网络化特征。同时,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化大企业集团。政府致力于构建完善的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和一流公共服务功能。

通过打好民营经济、品牌经济、实体经济“三张牌”,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支持民企“做大”上市,培育壮大体育用品、纺织鞋服等特色优势产业,全产业链打造区域产业集群,培育系列区域品牌、中国驰名商标,不断壮大县域经济规模。

围绕优势产业集群打造产业生态,提升产业竞争力。以晋江市为典型,培育出了纺织服装、制鞋2个超千亿产业集群;围绕运动鞋培育体育科技、体育赛事等产业业态;培育出49家上市企业和系列知名品牌;优势产业技术装备已全面赶超国际同业水平。

模式三: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融合驱动主导模式。这种模式注重县域与区域内核心城市在规划引领、设施配套、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领域协同,县域经济深度融入区域产业链、创新链,形成支持区域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以产业协同为主线,围绕主要城市培育经济强县市。在长沙市、株洲市等区域内中心城市周边,县域经济以制造业为根基,持续增强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花炮产业等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培育县域经济新增长点。

以县域主导产业为撬动,加快产业资源带动全域发展。以长沙县为典型,依托三一重工、上汽大众等核心企业,打造了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三大支柱产业;带动工程机械产业链400多家企业在长沙市各区县百花齐放式布局,产值突破2500亿元。

模式四:山东半岛城市群传统产业升级驱动主导模式。这种模式下的县域经济,以数字化赋能、创新驱动等举措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形成区域发展新动能,实现新旧动能转化,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依托传统产业基础,通过区域协同、品牌赋能加快转型。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实力县域较多,民营经济活跃,但县域产业结构较为雷同,产业特色不够鲜明。通过与青岛市、烟台市等经济强市联动,挖掘农产品、海洋、石油等资源优势,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响了龙口粉丝、制造之都、品牌之都等知名区域品牌,赋能县域经济发展。

引入新兴产业,替代传统产业。以龙口市为典型,推行传统制造业“更新换代”工程淘汰落后产能,进军高端领域,推动传统制造业集成发展、转型升级,成功培植生物技术与大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模式五:呼包鄂榆城市群资源驱动主导模式。这种模式更多与当地特色资源相关,通过资源开发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围绕煤炭等资源进行产业链布局,形成产业发展持续动能,推动资源型城市向创新型城市、商贸物流型城市、休闲度假型城市转型,从而摆脱“资源诅咒”的发展路径。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逐步形成特色产业优势。县域发展依托煤炭等能源资源开发壮大县域经济体量,创新“资源型开采-精细化加工—高质量发展”的新发展路径。

加速由原料向产品的迭代,推动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以神木市为典型,践行生态文明发展理念,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发展新型煤化工、新型建材等新兴产业,强化产业链协同,推动由原料向材料转化、从大宗化学品向终端应用品拓展、从产业链中低端向高端的跨越。

模式六:特色产业与核心企业驱动主导模式。依托白酒特色资源和行业龙头企业,整合区域资源,围绕核心企业全产业链配套,推动区域全面发展,实现GDP千亿跨越。

近年来,贵州省仁怀市实现了“飞跃式”增长。仁怀市的贵州茅台集团2017年营业收入为661亿元,同比增长50.5%,2018年营业收入达到了772亿元;2020年实现营收已近千亿元,利润达到467亿元,利润几乎达到仁怀市GDP的1/3。此外,仁怀还集聚了其他近百家规模以上酒类企业,数千家白酒产业链关联企业。

“小”县域释放“大”能级

县域发展潜力无限,越来越多的县域经济总量超过千亿,更多县域经济总量超过地市将常态化,应客观看待县域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势能,正视县域经济持续做大做强的趋势。

县域发展不应局限于对县域经济的刻板认知,县域经济发展无上限,未来可能出现5000亿级县市、万亿级县市。县域在当前被赋予了更大的使命,在制定发展目标中应远中近期结合,适当拔高发展目标。

头部县市未来可能会向万亿冲刺,而更多的县市则应该瞄准“千亿县”发展目标。如,2021年昆山市GDP达到4748.06亿元,经济总量超过宁夏、青海等省区,工业总产值历史性的突破万亿元。

在发展过程中,县域要创新模式,避免陷入“低端传统”陷阱。选对方向、找准突破口、打好组合拳,推动县域经济由传统孤立发展向区域协同发展转变。

融入区域发展格局,借势区域内中心城市,融入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推动跨区域产业协同、人才交流、创新合作。加强与周边核心城市产业集群进行配套,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增强产业链和供应链竞争优势。

培育区域品牌和产业品牌,提升县域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县域产业影响力。挖掘好区域优势资源,结合县域经济特点培育壮大实体经济,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

同时,找准县域经济发展“引爆点”,避免传统“路径依赖”。跳出传统县域经济发展惯性思维,加强向“千亿县”“标兵县”对标学习,炼长板、补短板,因地制宜、分类引导,制定县域经济发展个性化方案。

提升“千亿县”在强省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一些省份可制定相应强县战略,提升县域经济在强省发展的重要地位,推动省内经济的均衡化发展。

强化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研究从项目招商、城市建设、人才引进、领导干部考核任用等具体方向给予政策支持。加快形成储备一批、提升一批、发展一批,引导县域向“千亿县”“百强县”迈进,着力支持县域经济做大做强。特别是围绕国家中心城市、大都市圈等区域,加强培育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竞争力突出的经济强县和“千亿县”。

(作者单位: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

3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