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杂志 > 2022年 > 2022年1期 > 路径/实务 > 样本

河南千名干部 “墩苗育苗”大行动

  作者:崔理想  来源:决策网时间:2022-05-20
在大风大浪中锻炼和选拔、多接几次“烫手山芋”、多做几次“热锅上的蚂蚁”。

河南放了一个“大招”。

“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温室里长不出万年松。”“年轻干部只有到基层中去、到实践中去、到困难多的地方去、到大风大浪中去经风雨见世面,才能接地气、有底气,才能壮筋骨、长才干。”2021年10月11日,河南举行“墩苗育苗”计划交流任职干部专题培训开班式,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为第一批近千名“墩苗育苗”干部“打气”。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用“墩墩苗”来比喻年轻干部的成长。近年来,包括河南省在内的很多省市地区纷纷着手谋划和实施“墩苗”行动。

河南为什么要实施“墩苗育苗”计划?干部“墩”什么?如何“育”?

河南并非“突发奇想”

河南实施“墩苗育苗”计划,并非“突发奇想”,而是基于深刻背景下谋定而后动的重大举措。

一是为了更好顺应时代召唤。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对河南而言,大有可为。

河南“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四个强省、一个高地、一个家园”(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生态强省、开放强省和国家创新高地、幸福美好家园)的现代化河南。

2021年9月7日,河南省委工作会议提出“两个确保”(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奋斗目标。如期基本建成现代化河南靠什么?靠的就是一代接续一代的优秀干部队伍,而这离不开优秀干部队伍培养选拔长效机制。因此,组织实施“墩苗育苗”计划,成为持续为现代化河南建设储备干部的关键抓手。

二是为了更好契合国家需要。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中原更加出彩。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又希望河南,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需要中原更加出彩,是河南的使命,是河南的责任,也是河南的担当。

那么,实现“中原更加出彩”靠什么?靠发展。而实现高质量发展又靠什么?靠的就是千千万万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

所以归根结底,实现“中原更加出彩”,就是要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正因如此,适时实施“墩苗育苗”计划,成为河南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战略举措,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寄予河南“中原更加出彩”殷殷嘱托的具体行动。

三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期盼。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河南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较为突出。其中,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比较大,产业结构偏重偏粗偏低,供需匹配度不高等方面;不充分主要表现在人均GDP、城乡居民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依然较大,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等方面。

而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广泛、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要靠那些真正懂人民、爱人民、能为人民办实事谋幸福的优秀干部队伍。因此,组织实施“墩苗育苗”计划,成为河南顺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打造能长期更好为人民谋幸福的优秀干部队伍的关键所在。

“三结合”与“三个不”

河南实施的“墩苗育苗”计划,思路清晰,特征鲜明,其中“突出三结合”和“坚持三个不”,是河南实践中较具代表性和参考价值的思路与做法。

先看“突出三结合”。一是“选上来”和“派下去”相结合。既从县(市、区)选派符合条件的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到省直、市直单位交流任职,也从省直、市直单位选派符合条件的正处级、副处级干部到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交流任职和选派符合条件的正科级、副科级干部到县(市、区)直单位交流任职。通过一“上”一“下”双向交流、共同成长,促进领导层与执行层实现有机衔接。

2021年10月21日,《河南日报》刊发的《在实践实干中锻造烈火真金——我省“墩苗育苗”计划工作综述》一文披露,此次“墩苗育苗”共有966名选派干部,来自省级单位248人、市级412人、乡镇(街道)306人,县级接收660人;来自省直机关154人、省管企业32人、省管高校41人,首次面向中央驻豫单位选拔21名干部,充分发挥各领域各行业干部“蓄水池”作用;注重选拔结构性干部,女干部215人、少数民族干部28人、党外干部37人,政法系统干部76名,选调生244名。

在这一批下派干部中,到县(市、区)交流任职的277名处级干部平均年龄36.9岁,其中担任党委副书记46人、党委常委90人、政府副职141人,一般均兼任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383名科级干部平均年龄30.4岁,一般都担任县(市、区)直单位关键重要岗位正职。

从学历来看,到县(市、区)交流任职的处、科级干部均为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236人、博士35人;到省直、市直单位交流任职乡镇(街道)党政正职均具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具备科技、金融、城建、管理、环境、法律等领域专业背景的占比达到38%。

二是立足当下与着眼长远相结合。在大风大浪中锻炼和选拔、多接几次“烫手山芋”、多做几次“热锅上的蚂蚁”等都是河南实施“墩苗育苗”计划中的具体路径,而大风大浪、“烫手山芋”等本身又都是当下基层亟待破解的难题。同时,“着眼未来5年、10年、15年乃至30年河南现代化建设全局和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需要”,是河南实施“墩苗育苗”计划的核心出发点。那么,注重培养和形成一支具有未来战略眼光及能力的优秀干部队伍,则成为河南实施“墩苗育苗”计划的主要落脚点。

三是目标导向与结果导向相结合。实施“墩苗育苗”计划,始终以造就一支能够满足现代化河南建设需求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目标。而在具体实践中,又须以结果为导向,方能及时纠偏,促使“墩苗育苗”各项任务及目标如期高质量完成和实现。

再来看“坚持三个不”。即坚持不系保险带、不贴标签、不搞路线图。其中,不系保险带,就是要让被选派的干部杜绝混日子、走过场心态,让他们真正明白沉下去、干得好才是最好的出路、最好的保险带,组织认可、群众满意是唯一的检验标准,倒逼被选派的干部真正在基层一线得到锻炼和提升。

不贴标签,就是要有效防止搞成特殊群体,既有效避免从上到下“墩苗”的年轻干部眼高手低,又有效避免从下到上“墩苗”的年轻干部畏手畏脚,也有效防止滋生“特人特待”“特事特办”不正之风,进而助力被选派的干部真正沉下去、融进去、干得好。

不搞路线图,就是要让被选派的干部明白,被选派不是晋升、镀金,干得好才是晋升、镀金的前提条件,促使被选派的干部端正心态,树立实干实绩导向,主动、自愿在大风大浪中接受历练,真正墩出经验、墩出能力、墩出心态、练就真功夫。

唱好“选苗、墩苗、育苗、用苗”

四步曲

高质量实施“墩苗育苗”计划,保障“墩苗育苗”各项任务及目标如期达标完成和实现,关键在于统筹唱好“选苗、墩苗、育苗、用苗”四步曲。

“选好苗”是第一步。没有“好苗子”,难有“好收成”。当前,不少地方在推进“墩苗”行动中出现了摊派、混日子、为了评职称去镀金、为了晋升去获取基层经历等不良现象,说明其选苗过程流于形式、应付,使得良好的政策机遇难以有效落地和发挥支撑带动效应。注重规避这些问题,才能真正选好苗。选苗,要建立科学管用的选苗机制,认真贯彻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真正把政治过硬、素质过硬、作风过硬的年轻干部选出来,真正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年轻干部选出来,优先给他们舞台,让他们去历练、去成长。

“墩好苗”是第二步。要明晰“墩”的场景,引导被选派的年轻干部到吃劲岗位“墩苗”历练、到基层一线“墩苗”成长。要理清“墩”的路径,通过多做几次“热锅上的蚂蚁”、多接几次“烫手山芋”、多体会几次“如坐针毡”等途径,提升年轻干部能打硬仗、能扛重活、能攻难关的真本领。要把握好“墩”的度,不能为了“墩”而“墩”,要遵照年轻干部成长规律,因人而异,既不过分的“墩”苗,也不蜻蜓点水式的“墩”,让年轻干部在相适宜的“墩”中,扎下深根、壮根,筑牢“茁壮成长”根基,增强“抗病抗灾”能力。

“育好苗”是第三步,是保障墩完后的幼苗按照预期茁壮成长、成材的关键。要常态化“浇浇水”,通过压担子、交任务等方式,持续加强年轻干部的岗位历练频度、程度,实现“打怪升级”。要精细化“施施肥”,针对年轻干部历练过程中出现的信心不足、动力不强等问题,及时开展凝心聚力专项提升行动。要制度化“修修枝”,针对历练过程中出现的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等苗头问题,实时开展纠偏回正工作。要规范化“打打药”,针对历练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作风、违规违纪等苗头问题,及时开展提醒、处理、召回等工作。

“用好苗”是第四步。以用为本,是组织实施“墩苗育苗”计划的根本所在。对表现优秀的年轻干部,要不拘一格大胆使用,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求全责备等观念,打破隐形台阶,优先提任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到关键岗位,真正用当其时、用当其位。用好苗,既要让优秀的年轻干部在岗位上切实为人民办实事谋幸福、为基层一线高质量发展增砖添瓦、贡献力量,也要更好发挥其“好苗”的示范带动效应,实现“好苗”带动“赖苗”成长、成材,一起朝着全体“大丰收”迈进,更多更好更可持续为现代化河南建设储备干部。

优秀年轻干部是新时代河南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绚丽篇章的中坚力量。当前,河南已迈出“墩苗育苗”行动的关键一步,后期能否诞生出一批具有借鉴和推广价值的实践经验、交出让国家认可和人民满意的答卷,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4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