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杂志 > 2022年 > 2022年4期 > 路径/实务 > 区域

为什么选择合肥

  作者:陈可儿 曹立辉  来源:决策网时间:2022-05-25
环境科学创新+环保产业集聚,正从合肥蜀山起势!

3个维度,4个要素,5个中心,10多位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合肥正在谋划一个大动作!

3月19日,20多位院士专家线上线下齐聚合肥,为组建一个“国际一流”的研究院把脉问诊。

为什么在合肥?

这个“国际一流”缘何建在合肥?其背后是多重优势的叠加。

“十三五”以来,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持续加大,国内环保产业市场空间加速释放,环保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发展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是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升绿色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更成为推进碳达峰、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一环。

2017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批复设立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环境四大领域。2021年9月,中国科学院与安徽省政府签署新一轮全面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环境研究院建设。

为什么选择合肥?

首先,在政策方面。从2020年开始,国家推动“双碳”发展,绿色环保产业迎来最大“风口”,乘上了国家的“大势”。安徽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将“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列为十大新兴产业之一。

合肥在2020年将节能环保产业作为合肥市十二个重点产业之一,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大力实施产业集聚发展工程、技术产品推广工程、碳排放达峰行动工程,加快形成一批重大战略技术,从源头加大减排减碳力度。同时,形成配套齐全、特色鲜明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到2025年,培养节能环保产业成为合肥市主要经济增长点之一。

其次,在平台载体方面。作为“十三五”以来全国首批、全省唯一晋级国家级的经济开发区,合肥蜀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乘势而上,聚集了27个国家和省级环境领域科研平台,其中,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在大气环境监测技术方面经国际评估认为已跻身国际领先行列,成为产业发展的孵化器和加速器。

近年来,合肥持续发力,积极布局五大产业聚集区,形成中国声谷、中国网谷、中国安全谷、中国环境谷等合肥版“五谷丰登”。其中,合肥蜀山区打造以“中国环境谷”为代表的产业集群,形成“环保技术研发—核心基础零部件生产—环保装备制造—环境治理、环保工程及环保服务”全产业链条,成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

同时,产业力量雄厚。安徽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近2000亿元,占全国近10%,涌现出国祯环保、海螺环保、艾可蓝等14家上市企业。在合肥,环保产业年均增速9.7%,产业规模突破700亿,一批全国知名企业相继落户,计划打造两千亿级产业集群,只用5年时间,合肥打通了一条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新脉络。

最后,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合肥集中了安徽70%的科教资源,拥有高等院校60余所、各类研发机构超1500家,聚集各类人才190多万人。仅合肥市蜀山区,就汇集了10万多名科教人才和高校师生,占总人口比例为全省最高,成为“科创安徽”首批试点城区,并有院士、国家“杰青”等100余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文清作为学术带头人,参与建成了大气环境污染监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作为我国大气环境监测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凝聚了一支专业结构合理,以中青年博士为骨干的科研团队。

2020年9月,《自然》杂志发布“自然指数—科研城市2020”排名,合肥跻身20强,评价道“非一线城市,有着一流的科研”。

合肥市长罗云峰表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方兴未艾,产业创新优势日益显著,合肥探索开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融合的‘新赛道’,积极抢占节能环保产业蓬勃发展的‘新风口’,将一如既往为科学研究提供优良的创新环境,为科研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奋力开创合肥绿色低碳发展的新路子。”

环境科学与环保产业创新,正从合肥起势!

建设什么样的“一流”?

在合肥,开辟一条“绿色”新路径,怎样才能提升“含绿量”?

从“治污降碳”的实际出发,环境研究院不仅肩负着成为学界、业界标准制定引领者的使命,更将成为合肥科技创新的一张城市“新名片”。

“今天的汇报让大家看到一个‘科里科气’的合肥,对研究院的未来,我们充满信心!”院士们纷纷“点赞”。

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环境研究院实施方案专家论证会上,19位两院院士和2位国家大科学装置工程咨询专家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听取环境研究院实施方案报告并逐项进行论证。

“环境领域关键技术和成套装备依赖进口,国产化不足”、“装备‘空芯化’问题严重,存在被‘卡脖子’的风险”“闭环体系技术支撑比较薄弱,‘可靠性’不足”……专家指出,面对“减污降碳”的新形势和新的战略需求,一流环境研究院的建设刻不容缓。

《决策》融媒体记者从现场获悉,环境研究院将设在合肥蜀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国环境谷”内,以“孕育原始科技创新、突破战略前沿技术、培育新兴环境产业”为主线,创建国家级创新平台,形成国家环境产业创新源头、关键装备来源中心,打造国家级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引领环境产业跨越式发展。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科学中心处副处长于伟表示,环境研究院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是环境领域的一个高端新型研发机构,“是集聚高层次人才,打造环境领域高端人才集聚地,一体化开展原始创新基础攻关以及成果转化,助力环境产业千亿级集群的形成。”

环境研究院正式获批成立后,必将推动更多环境产业企业集聚,为整个“中国环境谷”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争取2025年突破千亿产值,合肥市蜀山区委常委卢磊介绍说。

“震撼”“有气魄”“站位高”“感到振奋”“全面”“具有战略性、前瞻性”,是在场院士专家对环境研究院定位和未来发展反复提到的几个关键词。他们认为,环境研究院不仅要立足合肥、放眼全国,更要辐射世界。

根据方案,环境研究院将初步形成技术创新、示范应用、产业发展的完整工程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综合性技术研发和创新基地,国家一流的环境高新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一流的新型环境产业创新发展基地。

正如合肥市蜀山区委书记王海霞在PPT中提出的:“全力打造‘中国环境谷’,探索出一条地方政府与科研院所携手促进科技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就地应用的新路径。”

合肥,正努力在节能环保产业成为标杆!

怎样建成“一流”?

作为中科院“携手”安徽省建设的国际一流研究院,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环境研究院将如何建设?

在总体布局方面,研究院将按照“1+N”总体思路进行实体化建设,即1个院本部,“N”个联合应用示范中心。院本部中除支撑部门外,重点建设5个技术中心:湖泊与水环境污染控制中心、大气污染与温室气体控制中心、土壤与固废污染控制中心、天基载荷技术与应用中心和环境监测技术与装备中心。

值得注意的是,围绕5个中心,研究院聘请了10余位不同研究方向的战略首席科学家,深化学科发展和项目布局,这些科学家都是来自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的院士,可谓“阵容强大”!

怎样用技术推动产业发展是研究院建设的关键之一。刘文清院士在现场用“3个维度”的坐标图,展示了研究院的整体谋划:工程技术研发、技术示范应用、产业创新发展,即以技术创新和关键技术的突破为基础,解决高技术成果到实用化产品之间存在的工程技术问题;并用“4个要素”:监测、评价、预测、治理,解释了环境高技术体系如何运行。

“汇聚人才”,是在场院士专家达成的共识。一方面,研究院坚持人才优先,积极探索机制体制创新,设立院长基金,注重关键人才引进,管理模式上实行学术带头人制;同时,提出“先定事、后定人”的发展模式,以事定人、先事后人,示范中心成熟一个,部署一个。王海霞表示,“合肥蜀山区将为高层次人才提供高水平服务和高品质生活。”

“重点突破”,是达成的另一个共识。环境研究院实施方案科学性、系统性地全面涵盖了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院士们建议,研究院未来可以重点聚焦某些领域,精准发力,实现突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但如何将“绿水青山”的自然价值和生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据悉,环境研究院将分阶段建设。根据规划,2025年前,将建成国内一流的环境科技新型研发机构,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推动安徽省环保产业发展水平快速提升,成为全国环境领域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

2025年至2030年,将产生多项国际领先的原始创新成果,初步形成国家生态环境科技产业创新源头、重大关键装备来源中心,形成国家级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引领国家环境产业跨越式发展。

“希望环境研究院在‘开头之势’,就起到在我国环保领域具有借鉴和示范意义的作用。”论证会现场这样总结。

乘势而上!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融合的“新跑道”上,合肥将借力绿色低碳这股“势”,提高经济发展的“含绿量”,为环境科技和环保产业同频共振贡献“合肥力量”!

3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