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关于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决策部署,带着黄山市委“实施‘四千工程’奋力崛起赶超”的殷切嘱托,2021年12月29日,黄山市第三批赴杭体悟实训队8名干部抵达杭州,与第二批实训队顺利交接,开启新一轮旨在解放思想、转变思维,对标沪苏浙等先发地区的体悟实训活动。
初到杭州,撞见长三院
从安徽省律协换届会场直接赶来杭州交接的我略显疲惫,但在前两批队员工作的基础上,落地住处一小时内就完成了工作交接,由于时间紧交接内容不少,自己和一名队员初步选择了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以下简称长三院)杭州分院作为驻点单位。过了一段时间才知道,这个选择是幸运的。
驻点长三院期间切实感受到的是,长三院领导和员工的吃苦耐劳精神、务实高效作风和专业运作能力,我们列席的一次洽谈从上午9点一直谈到下午1点半,我们列出的一些零星需求很快都能得到具体反馈,我们跟拍的长三院杭州分院李院长在与某公司董事长首次接洽中表现的专业能力,令人叹服。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长三院平台本身已然成为汇集技术、人才、资本的“聚宝盆”,有效吸引着各方各类资源的跨时空聚合,已然成为链接技术、人才、资本、市场的“转接器”,有效破除了限制要素资源流动联通的障碍壁垒,已然成为融合技术、人才、资本、市场的“催化剂”,有效开辟出一条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的高速公路。
基于这些感受,个人建议全方位清单化统筹推进与长三院的实质合作,这条建议有幸很快得到了黄山市委组织部部长张明的批示肯定,并已经形成深入合作的方案初稿。目前,长三院重点向黄山推荐的“卖好车”新能源汽车销售项目合作,正在实质性初调推进。
遇上爱杭基金,觅得招引新径
来杭不久后,市委凌云书记主持召开了“双招双引”动员部署会,除了体悟实训,招商引资成了最重要工作内容。期间一次偶然链接复旦大学校友资源过程中,遇到的杭州爱杭基金的产业打造模式,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爱杭基金管理规模排名民营控股前100名,单基金规模最大18.35亿,在投项目包含中概股回归、科创板分拆。投资方向集中在新能源、医药大健康、高端装备制造,与黄山九大产业部分类别高度契合。
它的最大优势在我看来是民营团队负责管理运作,资金来源大多为国资,链接了诸多业内上市公司优质资源,运作模式创新采用母基金加子基金,合作底线是确保国资安全等。
对于与黄山的合作,我们首批拟定了联合组建MAH产业基金和软件信息产业基金两个方向,期待能够尽快通过扁平化招商方式,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使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未来”已来,务实为民
壬寅年春节前的一个月里,全队主要以驻点实训和集体不限定主题的参观考察为主,节后我们通过充分讨论,围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方向,确定了浙江未来社区建设试点推进情况的调研主题。
为搞好调研工作,我们多渠道收集公开资料,有幸联络到浙江未来社区建设试点方案制定的骨干成员柴贤龙同志,他用三个小时的时间带我们回顾三年来浙江未来社区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概要。
在聆听过程中,我边听边思,“未来社区”作为一项创新探索,没有先例可循,“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如何保障”都需要在一张白纸上去悉心描绘。
调研期间给我最深的感受是浙江未来社区的建设,没有停留在喊口号上,而是实事求是地走完了调研、规划、实施的试点流程。
在此最想提的是,未来社区从一开始就不忘初心,每个环节都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首要原则,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把人本化作为优先于生态化和数字化的价值坐标。
第二个值得提的一以贯之的基本原则是,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不是搞简单化不切实际的“一刀切”,而是结合实际统筹考虑改造更新和规划新建两大类型,分类推进、精施策,推动未来社区模式多样化、差异化、特色化,形成百舸争流、百花齐放的建设格局。
截至目前四个多月的体悟实训历程,在队长的率领和队员们的共同努力下,双招双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共考察商洽企业226家,梳理双招双引线索27条,邀请客商赴黄考察4批次,已签约落地或达成意向合作项目3个,形成专题调研报告2篇,形成各类发展建议13条。如果要让我概括对杭州的印象,此时此刻从我内心流淌出的词汇不少——创意杭州、精细杭州、温情杭州、创业杭州、数字杭州、青春杭州、人文杭州、魅力杭州、未来杭州……
城市是为人民而建的,城市更是人民创造的。眼下黄杭发展在经济总量上还有不小的差距,但黄山是一块天赋异禀、文化厚重的灵秀宝地,我深信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四千工程”等重大决策部署的有效实施,群策群力、担当作为,加速文化、旅游、自然、生态多重独特优势转化,一定能把黄山市打造成为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此心光明、未来可期!
(作者系黄山市第三批赴杭体悟实训队副队长、黄山市司法局四级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