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杂志 > 2022年 > 2022年6期 > 路径/实务 > 样本

铜陵“三连好”的背后

  作者:本刊记者 郭 敏  来源:决策网时间:2022-06-29
“准确把握形势变化,精准落实重点任务,用心用情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奋力推动乡村振兴上台阶、上水平。”

市县区同步为“好”,市本级连续三年为“好”。这是铜陵市在2021年度安徽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成效考核中获得的成绩,亦是对铜陵努力付出的肯定。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铜陵全市上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转向振兴新征程。与“好”相呼应的,是帮扶力量接续不断带来的乡村新貌、乡村产业激发的蓬勃朝气、美丽乡村建设释放的袅袅乡愁、脱贫户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

“准确把握形势变化,精准落实重点任务,用心用情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奋力推动乡村振兴上台阶、上水平。”5月31日,铜陵市委书记丁纯在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会上提出新要求。

那么,“三连好”的背后,铜陵做对了什么?在希望的的田野上,乡村振兴正描绘着怎样的图景?

固成果 筑牢防返贫防线

“最近身体怎么样?家里有没有需要帮忙的地方?”顶着夏天的日头,枞阳县横埠镇中义村的驻村工作队队长杨春生再次来到村民宋义家中。宋义患大病后,2021年被确定为村里唯一重点监测户,杨春生多次上门帮其办理入院化疗、门诊慢性病治疗卡,不仅捐款捐物,还帮他申请1万元精准扶贫公益基金,协调帮助他的子女减免了学杂费,有效避免了宋义一家因病返贫。

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振兴的前提,打赢脱贫攻坚战以来,为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铜陵多措并举,筑牢防贫返贫防线。

首先,坚持党建引领。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的领导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根本,铜陵各级党组织强化责任意识,坚持五级书记抓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推进乡村振兴,健全“三位一体”工作协调机制,强化服务意识和争先意识,让党员成为群众身边的标杆,干群同心,汇聚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其次,精准动态监测。铜陵组织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网格员对农户开展全面拉网式大排查,对低保户、残疾户、大病户等存在易致贫因素的重点人群进行精准监测,防止出现“体外循环”和“应纳未纳”现象。截至2021年底,共动态识别检测户249户718人,全部落实帮扶措施。

再次,平稳政策过渡。铜陵在全省率先开展“防贫保”综合保险试点工作,保障脱贫户和监测帮扶对象在农业生产、医疗健康、意外事故等方面发生风险,与已实施的其他民生保险无缝对接,保险对象可自愿购买、自选险种。目前,“防贫保”在枞阳县和郊区已经全覆盖。

最后,抓好稳岗就业。通过加强劳务协作、扶持返乡创业、管好用好公益性岗位扩大就业容量,推动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落实落细。2021年,铜陵促进脱贫人口返岗务工就业5.35万人。

2022年3月以来,多地爆发集聚性新冠肺炎疫情,3月14日,铜陵爆发疫情,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带来严峻考验,特别是18个扶贫车间,一旦停工停产,将影响多位已就业的脱贫户。

闻“疫”而动,铜陵市乡村振兴局第一时间印发《关于做好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关注的通知》,积极采取“五关注五帮扶”举措,打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战线上的疫情防控保卫战。因为见势早、动作快、措施实,切实做到了疫情防控和防止返贫致贫现象的发生。18个扶贫车间仅有1间因为原材料运输受阻短暂停工,经过多方协调后也很快复工复产。

促衔接 乡村振兴开新局

脱贫攻坚不是终点,而是乡村振兴的起点,衔接之路如何走得更加顺畅,也是铜陵必须答好的课题。区划调整后,扶贫开发任务从枞阳县拓展到枞阳县和郊区,有效衔接的任务更是覆盖到所有县区。应时而变,铜陵根据各县区的具体情况,把铜官区作为先行示范区,枞阳县、义安区、郊区作为正常推进区,分类开展工作。

“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铜陵的政策、资金、人员投入不断增强。”铜陵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童元桢告诉《决策》。

顶层设计更精准。一方面,铜陵坚持规划引领,“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高标准编制衔接规划;另一方面,出台配套政策文件,确保政策不断档、工作不留空白。

组织领导更有力。铜陵成立了市领导挂帅的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举全市之力推进乡村振兴,2021年,铜陵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全年专题研究13次,召开领导小组会4次,专题会议11次,足见对衔接工作的重视。同时,实现机构有效衔接,2021年6月8日,铜陵市县(区)两级乡村振兴部门同步挂牌,对乡村振兴工作牵头抓总。

帮扶力量更扎实。为增强基层力量,铜陵在乡镇均设立乡村振兴办公室,原驻村扶贫专干转为乡村振兴专干,没有扶贫专干的村设立乡村振兴专干,基层队伍建设明显加强。枞阳县白柳镇小岭村的原党委书记王国付现在就是一名乡村振兴专干,他本是位成功的企业家,经过白柳镇党委“三顾茅庐”,毅然舍弃原先的城市生活,回到小岭村。在他的带领下,小岭村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发展白茶基地、电动车租赁等产业,摆脱了组织涣散、经济滞后的状态,不仅还完了几十万元外债,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能突破50万元。

“我会带领村干部共同努力,争取村集体经济三年突破百万,把小岭村建设成为富强村!”王国付信心满满。

配套资金更充足。铜陵市铜官区、义安区结对帮扶枞阳县,帮扶资金每年分别不少于500万元,安排426个包村单位全覆盖全市356个村(居),各包村单位帮扶资金不少于5万元。2021年,铜陵市各级财政衔接资金投入26729万元,比2020年增加1439万元,源源不断的资金活水浇灌出乡村发展的丰硕成果。

兴产业 激活发展引擎

走进枞阳县白柳镇龙井村有机地标生态农业产业园,一排排羊肚菌大棚整齐排列,在阳光下散发耀眼的光泽,今年春季,第一批羊肚菌结束采摘。首批采摘羊肚菌6万多公斤,平均每公斤单价为120元,产值达到800万元。

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关键,乡村产业发展起来,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乡村振兴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带动乡村富强、农户增收。

谈到有机地标项目的落户,铜陵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程志华告诉《决策》:“我们在发展乡村产业上加快改革创新,以工业化思维抓农业发展,加大农业龙头企业招引力度,通过打捆衔接资金使用,改变以往产业帮扶到村到户,产业小而散的状况,变之以到乡到村带户为主,建立起政府投资、企业运营、村级资产收益、农户务工就业的新模式。”

2021年,该项目分别在枞阳县、郊区两地建设数字农业产业园项目,发展羊肚菌规模种植加工产业,两个项目占地总面积938亩,投资规模达到1亿元,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建成、当年投产、当年受益。

这个项目蕴含高科技含量,企业通过自主研发的“神农大脑”系统,对光照、温湿度、土壤等数据进行自动采集、分析,实现自动化分配和管理,还具备智能环境监测、虫情测报、土壤监测、无人机图像分析等功能,前景广阔。

更为可贵的是,羊肚菌项目已经开始发挥带动效应:一是村集体收股金。衔接资金投入形成固定资产,按投资比例确权到村,再按固定收益分配给相关村集体,收益分配使用优先覆盖脱贫人口和防止返贫监测对象。二是土地流转户得租金。两个产业园项目共流转土地938亩,根据当地土地流转行情,一年一付,每3年上浮5%。三是周边农户挣薪金。两个产业园建设期间用工300余人,运营后采取“底薪+提成”的方式大量吸纳周边农户到园区务工就业,两个产业园全面运营可解决200多人常年务工就业,年人均增收3万元以上。

在产业兴村的过程中,既有像绿色地标这样的大企业“枝繁叶茂”,亦有因地制宜、“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花开遍地”,如横山村苗木花卉、新庄村稻虾连作、官塘村钢构大棚蔬菜等产业。而且,不少农产品走上品牌化道路,旨在把铜陵的土特产、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真正打好“特”字牌。

展新颜 打造美丽家园

义安区顺安镇星月村,新一轮环境整治项目如火如荼地进行。“这里要修建一个文化广场,这儿要打造健身中心和步道。”沿着干净整洁的道路,星月村党委书记潘明华边走边介绍。路旁,经过改造的新桥河穿村而过,清澈的溪流既可作为生活用水,也可用来灌溉,更为这个宁静的村庄增添一丝水乡的婉约。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愁”所系,“要在乡村振兴上用实劲,坚持系统思维,统筹好空间布局,推动农村环境更加生态宜居、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构建乡村全面振兴新格局,不断提升‘魅力值’和‘宜居度’。”铜陵市长孔涛表示。

在乡村建设的过程中,铜陵各乡镇致力于保护好绿水青山和田园风光,用独特的乡土味道和乡村风貌,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美丽家园的追求。

首先,加强基础设施改造,农村旧貌换新颜。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铜陵广泛扎实开展“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突出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完善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重点开展垃圾处理、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卫生改厕、房前屋后环境整治、道路畅通、污水处理、河沟渠塘疏浚清淤、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村庄亮化等整治建设任务。

其次,充分挖掘地域特色,打造“城市后花园”。初夏时节,义安区天门镇金塔村,200亩七彩百合到了盛放期,浪漫花海迎来多地游客前来打卡。依托中药材种植产业,金塔村发展起乡村旅游,走上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道路,去金塔村“赏药景、品药膳、购农特”成为乡村旅游新亮点。仅2021年五一期间,金塔村就迎来3万多游客,村集体收入达到近7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近3万元。目前,像金塔村这样的村庄在铜陵层出不穷,吸引游客的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再次,加强培育乡风文明,激发振兴内动力。乡村美了、绿了、亮了还不够,村风民风也要跟着提起来。为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铜陵高标准打造农村文体活动场所,图书室、道德讲堂、乡村大舞台等农村公共文化和体育设施宽敞明亮,经常开展各类文艺活动,为村民送上精神大餐。

乡风文明改善非一日之功,需要正能量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通过文化上墙、树立典型、签订赡养协议等举措,各乡镇开展孝道文化、邻里文化、亲情文化、红色文化建设,塑造了乡村善治新风貌,涌现出多位“铜陵好人”“文明之星”“孝亲敬老之星”,为乡村振兴铸魂强基,绘就一幅充满希望的美好铜都画卷。

 

0
最新期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