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智库 > 区域经济

关于安徽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中存在的充电桩建设管理堵点问题及对策建议 ——以合肥市为例

时间:2022-09-08

安徽省直工委党校第1期科级干部培训班第四组学员

(2022年7月)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受疫情和乌克兰事件双重影响,国内油价不断攀升,加之政策推动叠加效应,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走高。充电桩作为新能源汽车必要基础设施,已被纳入新基建范畴。进一步优化完善充电设施,对于拉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促进绿色消费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围绕当前充电桩建设管理和使用现状,赴合肥市开展了调研。

一、合肥市充电桩建设管理基本情况

作为全国首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和应用双试点城市,合肥市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较为完备。

一是车桩比位于全国前列。截至2022年6月底,建成新能源汽车充电桩6.47万个,车桩比1.24:1,高于全国平均值2.95:1。

二是公共充电网络基本建成。市区基本建成2公里充电服务圈,各县基本建成5公里充电服务圈,一批交通便利、配套完善的重点充电场站基本形成。

三是形成统一的运营平台。合肥充电公司运营平台已累计接入充换电运营企业12家、充电设施1.2万套,APP注册用户数突破11万,占比85%以上。

二、当前存在的建管用问题

调研发现,充电设施整体发展滞后仍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短板。

一是公共充电桩规划不科学,整体利用率不高。部分充电站部署距离过近,造成资源浪费。实地查看11个公共充电站,充电桩平均空置率56%;热点地区充电排队时间长,如南站P4停车场充电站日均充电次数超1000台次,不少车主反映高峰时段等桩时间较长;部分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平时利用率不高,节假日爆发式增长。

二是老旧小区基础设施不健全,个人安装有困难。部分老旧小区电网接近满载,不能满足充电桩安装使用要求;有的老旧小区停车位面积小,没有足够空间安装充电桩;少数物业公司以额外增加管理成本等多种理由拒绝提供安装证明。

三是充电桩管理维护不到位,找到桩不一定能充上电。运营平台重投资、轻管理、运维力量弱,存在部分故障桩、无电桩;公共停车场管理人员对占位燃油车缺乏有效管理,调研260余个充电桩,燃油车占位近1/4;APP信息更新及时性、精准度不高,在随机抽取的13个公共充电区域中,共有3处不开放或拆除。

四是充电桩投入大盈利难,制约了运营平台持续发展。据测算,单个快充电桩投资约10万元,年运维经费约0.4万元,按照目前合肥市新能源汽车3%的保有量,仅仅依靠0.5元/度的充电服务费和0.6元/度的政策补贴,不足以维持运营平台持续发展。

三、统筹推进优化充电桩建设管理的对策建议,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作为新型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充电桩是电动汽车推广应用的基本保障,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持续向好,但充电环节的问题越发凸显,合肥市在充电桩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全省具有代表性。破解充电难题,既是暖民心的具体举措,也是推进双碳目标的现实需要。政府相关部门要用工业互联网思维优化改进工作流程,市场主体密切配合、协同发力,以用户视角构建充电服务网络,高质量建设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一是城市和乡村、社会和单位整体并行建设,构建更为科学完善的充电设施网络。在大型商业建筑、办公园区、城市高架桥下、路边停车位、立体停车场等停车场按照一定比例建设公共充电设施;运用大数据手段,结合充电热力图,构建充电设施规划选址模型,优化站点布局,加密充电热点区域站点建设,补足充电盲点区域设施;加大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扶持力度,根据农村地域广阔、消费者相对分散的特点,探索车企、充电公司建立新能源汽车下乡联盟,共建充电基础设施,分摊成本;鼓励满足要求的加油加气站配套建设合适比例的公用充电桩;加大高速公路服务区特别是大型服务区充电设施建设力度,增加应急充电车数量,缓解节假日等高峰时段充电拥堵难题;加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充电设施密度,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向社会开放;充分发挥蔚来汽车本地优势,增加换电站数量。

二是多部门联动推进充电设施整体安装,破解老旧小区充电难题。住建、国家电网、消防、街道、社区、物业公司协同推进,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建设等城市更新工作,推进老旧小区充电设施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合理预留变电容量和电力通道,建立充电桩集中取电点,解决“桩等电”问题;推广有序充电桩群(智慧充电)建设,自动根据负荷实时调节充电功率,提供最经济的充电方案,减少高峰时段对居民用电的影响;支持老旧小区结合实际探索“多车一桩”、“临近车位共享”等新模式,鼓励个人充电设施对外共享开放。

三是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精细化提升充电桩运维管理水平。充电公司和车企深度挖掘和充分发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信息化网络化能力,提升故障预警、报修处理、性能监控、用户回访的智能化水平,提高设备可用率和故障处理能力;支持停车场收取资源占用费等调控措施,有效解决油车占用、电车充完不走等问题,提高充电车位周转率;完善充电APP功能,提升信息实时性和准确率,拓展智能找桩、精准导航、充电提醒、在线支付的一站式服务;建立充电服务星级评价体系,把安全稳定性、运行经济性、用户便利性、服务高效性等作为重要衡量指标,倒逼充电设施运营商提高服务质量;鼓励车企、充电公司加大储电和快充技术研发力度,最大限度缩短充电时长。

四是探索充电服务跨界盈利模式,实行政策差异化补贴,引导充电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建设充电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公共充电设施信息共享,实现全省充电“一张网”;依托平台推广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综合体,融合构建休闲、餐饮、购物等综合服务体,打造充电生活圈,拓展充电盈利能力;鼓励充电设施运营商和商业地产深度合作,通过共建共营、众筹建桩、广告投放多种方式增加收入,激发充电服务市场活力;通过差异化补贴,引导企业在近郊区、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区域加大建设力度;建立与服务质量挂钩的运营补贴标准,加大对智慧充电桩等新技术补贴,促进行业转型升级。

3
最新期刊
X
X